微信分享图

“读行者——赵天奇个展”在广州非空间展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0f702a64c8fa422785b46534c38f4e76.jpg

6月9日下午,大艺博FREE计划新一期青年艺术家个展“读行者——赵天奇个展”在广州非空间正式启幕。展览通过展出艺术家创作于2016-2023年的23件作品,呈现他对数字与材料的研究性绘画与近年对历史、文化、宇宙的相关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dd42b9ca3bedb6ff4ee1ced755e3360d.jpg

青年艺术家赵天奇

95后青年艺术家赵天奇生于长沙,求学于杭州。自2013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学习,他先后在油画系、综合绘画系度过本硕七年求学时光。

他的实践从古典到当代不断延伸,技术上从多种材料媒介到数字化也均有探索实践。其作品如同桥梁一般承接着材料与数字、传统与当下,综合着其所见所得的、正在日益加速的一切变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945e81195c94fb725dd7ab1c09d1ec86.jpg

开幕日广州的艺迷朋友齐聚非空间

因为作品自然流露的东方韵味,赵天奇的作品常常让人误以为是国画,但实际上,他更多是用综合材料与数字技术进行创作。

赵天奇坦言,他是用现代技术与当代观念对传统进行演绎。“可能从小看的就是中国历史,文字的逻辑在大脑中形成了相关形状的沟壑,而思想表达又演变成了如今的创作。文字语言就是思维表达的基础,画中体现东方神魂意境,说明我的知识体系凝练的重心是东方式的,而我的技术表达方式又是现代化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b351cc3b004e14cab2e23093513f7ed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83c1647ba99f3acf3946610311aa9a45.jpg

展览开幕现场

早在本科时期,赵天奇便开始从具象油画转向综合材料及数字化的探索实验;研究生阶段,他继续在综合材料绘画工作室中深造,综合与材料正是他的研究重点。

赵天奇回忆道:“陈焰老师、于振平老师、黄庆老师、李振鹏老师、何力老师,都曾反复教导过,媒质融合本身意味着思想的融合,是边界被打破的标志之一,是创新的来源,不循规蹈矩,不异想天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57fb41d86cd07c119fe4410779c0fbd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844fc7659d4599922322bdf25f0f0e08.jpg

作品展示现场

对数字与材料的研究性绘画贯穿了赵天奇自大三之后至今的全部创作。他一直尝试建立一个新的创作系统,以让更多创作者得益。

他很早便意识到,天才个体与系统性进步之间的区别在于传统绘画将人自身作为系统培养,所以会受制于生物极限和天赋,而综合、数字方向的绘画则将各类科技设备作为系统,人主要作为意识,那么它的极限就会伴随人类整体的进步而进步。

所以在创作上,他更加看重系统性与材料研究的延展性,“自古天才就是一代接着一代,但真正让这个世界好起来的却是那些能让普通人也用得上的发明,这种发明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材料的延展应用是新发明的重要路径,而新发明又是构成系统性进步的必要设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4520005cc4314e792fc3e8940d69541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2e10ee94c8fe62b233bac5a44c7b9517.jpg

作品展示现场

此次广州首个展“读行者”汇集了赵天奇在中国美术学院期间对数字与材料的研究性绘画与成为编辑后对历史、文化、宇宙的相关思考。

若以时间为线索,展览以2016年的综合版画作品《季节》系列展开叙事,这组色彩细腻的圆形组画于寒冷的冬季开启,像文字随笔一样时刻反映着作者对外界的心绪——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2e2a8c0bbe54dddb33382476cadfdd8e.jpg

赵天奇  季系列  40×40cm  综合版画  1/52  2016

随后是2017年开启创作的代表作《九重天》,东方式传统的造型糅杂着年轻人对传统的继承与表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95ae578a7ddb76079f9eda71f7ce05b1.jpg

赵天奇  东方意象九重天1/4/2  74×450cm×2,80×450cm  木板综合材料  2022

其它作品则是赵天奇对所见所闻的思考,包括以中国画语言为基础、以现代色彩体系设色的《山水系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4c0b4b1ac62156c107ebe01e2ac242f0.jpg

赵天奇  鎏金  80×43cm  平板版画  1/36  2016

2020年在家清修期间内心奔放反差的《后院系列》,以及初入社会跨行业历练之时对所见充满新奇感的《镜中影系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0772fb8de29218e2f1f3e470e3fa9237.jpg

左:《镜中影系列》;右:《后院系列》

展览标题「读行者」直指人生历程、行走世间,赵天奇对此表示:“人的生命在时空中形成轨迹,又在艺术表达中被定格。在自从做编辑以来,这重身份就赶着我不断与其他行业的翘楚交流。因此,相较于那些固守的观念,物质不断演化的历程其实更加伟大,所以读行世间,无问西东,只为向前。”

此次展览,艺术家也将他精读、思考过的各类好书展示出来,他说,“看书是能改变思维的,有时候创作并不需要去编造那些连自己都不真正理解的哲学命题,去看看其他领域人才的思考,能让创作的边界更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fa76bfdfc12a689f141928905377345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56956315f4bcf36cd4cf6d837a6ddd79.jpg

观展现场

开幕式后,赵天奇为现场观众进行了一次全程艺术导览,带着大家分享他的创作历程和不同作品背后的经历与探索思考——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e619ab4c2c129f34859fd13f2c1c4e2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e2577e7a1ecff9a6da63ed8ce011b3a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6335b45661f58340570fc49976ff1e33.jpg

艺术导览现场

现场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赵天奇持续创作了6年的代表作《九重天》,暗金色的画面流光溢彩,呈现着对历代记载的华夏大地自古繁华的恢宏想象。全系列由五幅长卷组成,总长22.5米,现场展出其中3幅,为2018-2022年完成的木板综合材料版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63386eacdaefff1a90e8d13246a4e127.jpg

《九重天》艺术导览现场

赵天奇介绍,《九重天》属于东方意象系列,其创作从2015-2017年开始,最初是大三的时候,“于老师带我们去北京故宫看《清明上河图》的展,当时我就被震撼了,回来我就开始创作《九重天》长卷,开始算是作业,但是后面我就画进去了。”他最先创作的是用宣纸、水墨制作的综合版画,2018年又开始研究用综合材料画《九重天》,两个版本都是到2022年才全部完成。

《九重天》可以说是一套全面的研究性作品,见证了赵天奇从综合版画到综合材料不断摸索尝试的过程。对他来说,研究性的绘画其实要解决材料的稳定性,而不是画面,他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喜欢试,浪费的时间很多,收获也很多。他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材料作用于绘画的知识体系,他坦言,如果未来回到院校继续研究,这会是直接可以出版的内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8ff4c4e63f8270b22feaa2f5df7dfb2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cea034d8e704ee11ba3a4d6067eb9e6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8dd021fd69c21c907bdf14d380178d6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3c47769e1fc380586c1997da26f6e2e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a5db70b8a52c0c7b7a783f48ee7d470b.jpg

艺术导览现场

导览结束后,还有好奇的观众留下继续跟艺术家交流,了解更多作品创作的情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9204470312ee95f13f7c3cfef41a18b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9a022022e8183022adee2c83417e9bb5.jpg

更多观众分散在展厅各个角落,在自己喜欢的作品前细细欣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a5a77d35db31a1bd49c2a7daa9394af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1b89257b9209acee44b255f85a9e7e3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ca9284cfa5887a3b900ddbc786c88a9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b39911f5b16d96aa49051e52ad17ab5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65c78bd2f4db52d09a9538d9858f31d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bb6db788b4644f036a6000687e79782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2d8b4048ef9e18f601b1a0e6b5beeb5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f3b7d84a48eed1de072c580b0721463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4eac0cc160a46365307cd9951a2f62c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915624ead82158d797666f90377ca73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cc11fee5177c6ef0266422a9bf74605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6/ffbb12a44c513d42b153cf29c1216746.jpg

​ 本期展览将在东湖路非空间免费公众开放至6月30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