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 | 汇话:广汇大讲堂×文轩BOOKS——让展览走出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b8686057ba1c327ace635101cb50d894.png

11月10日晚上19:30,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庆晖主讲的学术讲座《美术馆策展实践中的物料学问题》在成都文轩BOOKS(高新店)开讲。本次讲座现场听众达近百人,美术馆视频号、在艺、雅昌3大平台线上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近5万人。

关注“广汇美术馆GHAM视频号”,回看精彩现场

讲座精彩回顾

美术馆策展实践中的物料学问题

本次讲座邀请了广汇美术馆开馆展学术委员会委员曹庆晖教授,以“共态时空:20世纪中国书画的视觉情怀”等展览为研究案例,对“艺术物料”与“策展”两大议题展开讨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a36a2cbacbf4372fccd4b65bce5e014.jpg

曹庆晖教授

当今的展览不仅是对艺术品的展示,而是更多维的纳入了与艺术品作者相关联的艺术物料。所谓艺术物料,即围绕作品背后的人而产生的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存在。如围绕张大千产生的画作、美食菜单、对张大千生活产生变化的时代政策等等都可以称之为围绕张大千这个人而产生的艺术物料。因此对物料学的探讨将有力的支撑当下对展览与策展的理论研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08f722b86081f07a471bdf025fc5f5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cfcb89fa045609fc7858d289fa4323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c9677968c51f71e324eef8dfdbffba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790dc44deb920bf83b50d308384e59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d41f81761d6fa3177f9207767f3134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8376934e63afd7e7e06279e019ee784.jpg

活动现场

在讲座现场,曹庆晖教授首先基于广汇美术馆策展等展览策划实践,探讨了美术馆策展实践中的物料学何为。并关注数字技术的革命对物料形态的改变,由此而来的将艺术物料纳入收藏系统的思考和实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25826fa8e8ce556dc26d12032b3fe7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46dbdbb94d7e2d4e6f97f4f35b9359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a418f2840a8d9eae74ff4d54261c24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eb164222d33bf1f4dd5030786694d0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7ea095ed482b1d85e453c24bea7ba2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448886e4259acc47a2d19eefe51259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be7ab969dd633614b9bf44e123faeb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f9335d8876483eb2362f11ddbd362e1.jpg

展览现场

随后,他对由展览与艺术物料之间的联系产生的主题基调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他认为策展是理解的艺术,是编剧的艺术,即理解艺术对象并艺术地呈现这种理解。并对展览的物料编研与空间叙事进行了案例分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48764808839ad7e20a3591f7026fd82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9a6e69c8a45350d2c0b7762e0e6abee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e635a1b0a8714ef898444fdef70801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3e85cda3fa725f6828ce86e5fac572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836815d69255e398ad02fe5af9496e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2e19808e06a94107fb0b0e4856ba7620.jpg

活动现场

最后,曹庆晖教授以“如何开展学术?——以物料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建设与生产”为题,讨论了展览学术建设的三种必须写的文章:基于策展逻辑和物料编研的策展志;基于展览空间叙事的导览文字;基于物料利用的美术史研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a3dad9b1f3db542f4fad64aca8e7cd6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89d38715323789608235d198280cae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6bda8fa7de10723c0bbbcf4376ef888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a88f1198bdfb91a31e8068c202461a2.jpg

现场观众提问

结束分享后,曹庆晖教授也跟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问答:

提问一:对于数字化虚拟策展和现实展馆,除了便捷以外,您觉得还有哪些优点?(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曹庆晖:从我的角度是先做实体展览,虚拟展览是对实体展览的真实记录。现在艺术管理有一种教学方式,我们没有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进行实体展览策划时,就可以先做一些构想和预案。但是这些构想和预案都是纸上谈兵,需要尽快落地。虚拟展览毕竟是一串数据,比如预案中5米长的墙,你到真正的实体场馆后会发现其间还有消防栓、灯口,你会发现展线遭到了破坏,你怎么考虑这些?虚拟展览无法预见这些实际因素。一场好的虚拟展览有点像模拟演习,要人工设计一些难度,告诉你这个地方有空调,怎么办?原来打算挂3张画,现在1张画都难,你怎么办?我觉得虚拟展览是一个进入实体展览的准备,有一个构思,但很多东西是在现场发生的,现场是一切。

提问二:通过您的讲座,我了解到很多关于物料学方面的知识,比如日记、书信、影像、采风等形式,但以人为中心的物料方式,转译成美术馆的藏品或者展品,它的物料性会不会减弱或者增加、改变?(成都大学艺术管理学研究生)

曹庆晖: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目前的典藏系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稳定某种意义上也比较陈旧,在一个相对稳定和陈旧的系统当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料本身还在变化。我们的典藏应该考虑有一些未来的眼光,能够把我们希望得到的物料充分立体起来,但现在可能这一步很难,这不是一个主观愿望。

中国藏馆有两种,博物馆、美术馆,博物馆偏重古代,美术馆偏重近现代,但是美术馆的逻辑依旧是按照博物馆的逻辑收藏近现代的书画,过去你收藏一张画,画后面的内容就是美术史在研究的范畴,你要去查找文献是否有记载?是否有物料留下来有?但对于近现代来说,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大量的物料留存,现在需要搜索,需要变通,需要优中选优,因为空间有限。现在美术馆遭遇最大的问题,不是藏品不够,而是缺失基于艺术史研究的学术收藏,无论在美术馆、博物馆里,还是各高校各系都有自己的资料史,这个资料史便可以立足它的文化传统来指导如何收集藏品或物料。我希望我们既要做研究,也要接触实际的东西。

提问三:您认为好的展览,它首先要具备哪些特点,除了以人为本、从人出发这个点,还有没有其他的点?(四川音乐学院艺术理论的研究生)

曹庆晖:如果这个展览你看完以后想来第二遍就是好展览。看完一遍,还得来一遍,就是好展览了,绝大部分展览看了就看了,如果你动心思来看第二遍,为什么来看第二遍,身体不会骗你,大脑不会骗你,你自己不会骗你。广汇美术馆的展览你去看了一遍,还想来看第二遍,为什么?东西好。一个展览如果你想看第二遍,一本书你想看第二遍,一部电影你想看第二遍,总是有理由的,就是你觉得这里面有吸引你的东西,好不好,可能别人看了不好,好不好这个东西没有标准,但是特别吸引你,你来就行了,在你这里就成立,好就成立了。

提问四:策展过程中,您如何考虑非专业、普通的观众,如何吸引我们来?第二,对于普通观众,有没有更好地投入这个展览或者与其产生连接的建议?

曹庆晖:这个问题受制于我的工作条件,我们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我主要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配合做一些展览,其他地方我做的不太多,因为我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身份决定了它的大多数观众具备了专业背景。有时候,我觉得这个物料对普通人没有什么意思,但它对我们的研究有用,我们在策展时候出于学术考量而做的一些设置,不全是给普通观众看的,包括我们做的李叔同的画,前面做了大量的检测分析,那种东西对普通观众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对于美术馆特别有意义,对于中央美术馆开展修复工作有意义,从这个角度一定要呈现出来。因此,一场展览你需要明确受众。

我们是一个高校的美术馆,不是社会面上的美术馆,社会面上的美术馆需要去思索如何面对民众的需求。

提问五(线上):一个展览项目的策划期一般需要多久,是多项目并行吗?在展览中物料根据展览逻辑如何进行取舍,物料展示时相互间的关系如何联系对比?

曹庆晖:我不会多项目并行,因为我的职业不是策展人,我的职业是美术学院的老师,因为研究的需要进入策划工作,所以我基本不可能同时做很多项目。我们学校做纪念性的展览,大概的周期就是一年多。

物料之间的比较取舍,你可能要想清楚,再就是你要跟合作团队的设计师充分沟通,有时候你的想法很重要,但是形式效果不好,你要取舍。虽然我是策展人,我来决定,但还是要多交流多沟通。比如我曾经固执地认为美术馆干嘛非要刷墙面呢,因为刷墙的成本极高,就白色的墙很好了。后来我也听设计师说白色的墙有呈现上的弊端,我就听取意见了,但这也不是一定的。每次策展,我觉得可能和团队之间,充分沟通,让大家的心思集中在正确的方向上,只要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提供的建议,团队就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是我过去做这些事情的基本逻辑,也是基本的想法。

“汇话”栏目

让内容和展览走出美术馆

美术馆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媒介,除了美术馆空间本身的媒介性,也有着在地域空间的媒介性。这正是广汇美术馆坚持走出去的内在要求。广汇美术馆一直秉持“广育汇美,艺术为民”的理念,因此坚持走出去,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媒介作用,是广汇美术馆理念中的应有之义。

广汇美术馆目前已搭建出国内首屈一指的中国近现代水墨艺术收藏体系「以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大师巨擘作品500余件/套构建出20世纪中国水墨的图像范式」。由王璜生教授策展的“共态时空:20世纪中国书画的视觉情怀”是一场以珍贵典藏为依托,以学术研究为核心,以公共美育为目的大型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081933e0c4bd9bf8f31112e28986b1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7cc441d7e20b733b56960754579b98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f328d8985f7add9f2bb3cdad9977d4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f75aeaa85e607446769d2fd692b1f21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18e287ec41dc6570bf988a44e8ccd125.jpg

往期活动

除了不断策划优质展览、进行文化生产,走出美术馆既有圈层,探索馆际馆校交流与合作的多元模式,也是广汇美术馆近年来在公众美育课题上的重要方向。广汇美术馆以线下、落地的形式打造“广汇大讲堂”的学术讲座品牌,以“汇话”为广汇大讲堂走出美术馆,与其他艺术机构、高校、文化空间交流的活动声音。

馆际合作交流

广汇美术馆×文轩BOOKS

本次讲座现场落地成都文轩BOOKS书店(高新店)。文轩BOOKS定位为“都市青年的文化阅读领地”,理念为“一座城市的文化面孔”,为80后家庭和90后年轻人提供思想汇聚、文化交流的文化阅读空间,被业内评选为首届全国十大最美书城。

与文轩BOOKS的馆际交流,是广汇美术馆对青年文化阅读领地的一次探索,走出美术馆的生态群落,与文轩BOOKS一起探索美育与阅读的交流,链接观者与读者的社群生态。共同打造多元多媒介的美育文化空间。

馆校合作交流

另一方面,本次讲座特别邀请了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高校师生参与聆听。在青年文化阅读空间文轩BOOKS,链接起当代青年学生与美术馆与书店的交流,将美术馆的知识生产在文化阅读空间中与当代青年学生共分享!

广汇美术馆也正不断开拓着不受时空局限的线上文化交流渠道。如“有书的美术馆——图书收藏与学术共建计划”就是广汇艺术文献中心以“文献”为媒介,搭建起馆际与馆校之间合作的青年文化阅读空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f815ef0c43265c676b257d3e9fbb4e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4a02fe6af67ebebc453d8a863d1326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55a353027906b15c9e29795e44c0a3e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cee10d1af6360a22ab7757ea73bbdf9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aa25c1001750acdc8be3edf263870b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7d88641216bb88f36e3e14659af3f69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b0a3c882ba7191173f9713ca587d69f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e6b481cf1c151ded8de16d24112db581.jpg

GAC文献中心

作为20世纪中国书画收藏研究的公共美育大型平台,广汇美术馆后续也将更加广泛、持续地开展各类馆际合作交流,加强各平台间的文化交流,推出精品文化艺术项目,拓展文化共享范畴,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品赋能。

主讲人介绍

曹庆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9cbb03a6ae64a7dcc3e37132e85be23e.png

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硕士师从李树声先生,博士师从潘公凯先生。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兼造型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造型艺术委员会主任。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