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2023年,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策展生态

2023年雅昌艺术网“雅昌指数 | 月度策展人影响力榜单”共观察记录展览123场,在这些展览中,可以一窥过去一年策展人们关注的领域,同时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过去一年当代艺术发展的生态或者切面。

通过归纳可以看到,2023年艺术家个展依然是策展人们关注的主要领域,策展人关注的重点领域还有:艺术生态研究、科技艺术、双三年展、生存境遇等。

相较于2022年,策展人们关注的领域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声音、神话、影子、饮食、时间、创伤、行走等等这些主题,也开始成为策展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可以看到当代艺术的领域在不断的拓展,变得更加多元丰富;海外大师展、公共艺术、艺术与建筑、地域文化、女性艺术、艺术代际等话题的讨论相较而言呈现下降的趋势。

艺术家个展

过去一年,艺术家个展的策划仍然是策展人们的主要工作。既有对艺术家最新思考和实践的呈现,也有大型回顾性个展。不仅呈现出了丰富多元的艺术家生态,也为我们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前沿提供了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428a117b4619a124e831f42f97ee73e1.jpg

《拟像·剧场》现场

比如艺术家卢征远在OCAT上海浦江展区中意文化广场个展《拟像·剧场》,他用12块 6米高的巨大幕布,将近1000平米的城市广场和草坪合围成巨大的剧场。红色的巨大幕布随风飘荡,并随着参观的人群开合关闭;幕布上面印着巨大的眼睛,好似在凝视着什么;草坪上面放置着四件雕塑作品,“对视”的凳子、“残留着余温”的床、散落的建筑模型、矗立在水中的门。整件作品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大幕开启等待着观众的登场。在这里艺术家的主体隐退,观众成为舞台上的主角;作品本身呈现了什么不是重要的,观众的体验过程和情感反馈才是最重要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2/ebce02cd975c6afc1e92266e4f5eb632.jpg

《拟像·剧场》现场

这件作品还获得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文化建筑/装置类别金奖。美国IDA国际设计大奖是由少数设计师、思想家和企业家于2007年共同创建,迄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十六届。

此外,陈彧君、郭凤怡、蔡万霖、蔡锦、曹再飞、李燎、赵赵、金日龙、夏禹、季鑫、汤国、严善錞、 向京/邢丹文、 徐累、滕菲、谭平、郅敏、童昆鸟、徐渠、薛若哲、黄一山、毛焰、乔振一、罗一平、 闫平、隋建国、张伟、杨北辰、景柯文等艺术家也都有个展呈现;耿建翌、任戎、 海蒂·布赫、段建伟、曾梵志、丁乙、 黄宇兴、许江、广军、张晓刚等艺术家的展览则带有回顾性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984ca6117c0685342a78ce67f83e7d7a.png

“照常进行——广军画展”展览现场

其中,由蔡萌担任策展人的“照常进行——广军画展”非常有意思,策展人蔡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到,此次展览是一个关于“艺术状态”的展览。

整场展览与我们经常在白盒子美术馆空间中见到的很不同,作品随意的摆放在空间中,还摆放着中央美术学院的老教具,没有灯光,没有展签,观众进入到展览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随意观看,觉着好看就多看会,不好看可以随时离开,正常展览观看下来非常的轻松、惬意,甚至可以在展厅坐下来聊聊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401/44919906185dcb1deb7af38573252599.png

“照常进行——广军画展”展览现场

蔡萌谈道:“在馆方和艺术家的全力配合下,此次展览得以成为一次‘无方案策展’,整个过程完全是偶发和随机生成的,仿佛冥冥中有一种神秘秩序或隐秘法则在操控着整个展览,借助着我们的手,让这些作品到它们该去的位置,呈现出它们应有的状态。”

策划艺术家个展的策展人们包含(排名不分先后):鲍栋、王欢、晏燕、苏磊、苏芒、郝青松、李佳、 沈宸、崔灿灿、张子康、朱朱、凯伦·史密斯、宋振熙、魏星、王璜生、谢晓婷、崔灿灿、冯馨亿、孙振华、闫士、 杰、闫子、杨紫、符周阳、蔡萌、彭锋、俞可、王从卉、胡丹洁、鲁明军、范迪安、杜曦云、 法布里斯·赫尔戈特、陈立、杨天歌、孙冬冬。

艺术生态研究

2023年,在艺术生态研究部分,策展人们关注的领域比较广泛,比如有聚焦绘画的“坐标—2000年以来的中国绘画之变”、“不安的绘画”、“ 绘画需要什么样的我们”等;有聚焦收藏的“艺术的朋友——中国新世代收藏家展”、”“入世: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当代艺术”、“ 缓步徐行——龙美术馆十周年特展”;聚焦摄影的“ 摄影小史:菲利普斯赠书摄影文献展”、 “激进的喜悦:公元两千”;聚焦传统文化的“文明的传承:以启山林--百年巨匠艺术大展”、“ 神游”;聚焦地域文化的“风滚草—西北艺术家的迁徙与栖居”、 游“牧在南方:河流、隧道、湿热、星群”,此外,像展览“活成行为艺术家——2023 行为艺术文献展”、“团体作为方法: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团体研究与抽样展“、 “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35年”等分别聚焦行为艺术、媒体艺术和艺术团体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4a9f7e94305fb59ed6a9c67d8a45e98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22338b204b94fc54a15d7297cc71efa2.jpg

展览现场 (摄影:JJYPHOTO)

2023年7月7日,“艺术的朋友”在油罐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袁佳维与乔丹担任策展人。“艺术的朋友”呈现了来自海内外的、现时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30位中国/华裔收藏家近期获得的作品,聚焦藏家近三年所藏,之所以将展览命名为“艺术的朋友”是因为在筹备前期,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创始人乔志兵与两位策展人袁佳维以及乔丹同时意识到在此刻具体的时代语境中,收藏家群体更加多元,收藏与赞助行为也不再以固定机构或策展模式。不同的声音在讲述不同的故事,每一位收藏家的个案都是“艺术的朋友”,每一种声音都值得被记录,彼此之间互相连结将谱写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下一个篇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ac15be28e454d2ee9c9bf42b664e5796.jpg

菲利普·帕雷诺,《灯篷》,2013

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2023

摄影:JJYPHOTO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8/4ad211504589fa6615394e7fb9cea309.jpg

张移北,《锁在山岗里的银白色的花》,2022 油罐艺术中心展览现场,2023

在展览中可以看到全球与本土艺术家及多元的媒介与观念,油罐艺术中心两层空间展出了32件作品,包含架上绘画、雕塑、影像、声音、装置等媒介。比如进入美术馆看到的首件作品是菲利普·帕雷诺《灯篷》,仿佛是在为观众指引方向。在展览中可以看到大部分藏家为90后甚至还有00后,他们的收藏趣味也非常的有意思,比如藏家杨佳霖收藏的艺术家张移北作品《锁在山岗里的银白色的花》,一条带鱼被悬挂在空中,下面放着一个水桶,据美术馆工作人员介绍,水桶差点被保洁阿姨收走。展览中还有很多很多好玩的作品,对于年轻的观众来说,可以在其中很容易找到共鸣。

2023年7月12日,“团体作为方法: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团体研究与抽样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策展团队由高高、刘希言、李垚辰、易玥、胡晓岚、金简如、陈冠石、王若冰、李樱妮、王新言、张潭、夏冉等组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d559c28ac2b7c4d33259d2c981612bd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2d1820c67ab2187438f5778996264d18.jpg

“团体作为方法: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团体研究与抽样展”展览现场

展览即以“团体”作为切入以中央美术学院为坐标的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条线索,尝试梳理和展示中央美术学院百年发展史中各时期自组织艺术团体的文献,并抽取其中有历史代表性的若干团体作为样本进行剖析式的具体展示,故展览名为“研究与抽样展”。策展团队希望通过这一展览,展现“艺术团体”这种工作形式在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史中的特殊作用,尤其是在青年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7/7685857df0b4e886da0ff3c7c92c14d2.png

 2012年N12合影,宣鹏拍摄,版权@艺术银行(左起依次为温凌、宋琨、徐华翎、申亮、仇晓飞、胡晓媛、王颉、马延红、杨静、梁远苇、郝强、王光乐)

展览分为两部分呈现,第一部分为文献研究区,第二部分是抽样团体展示区。第一部分时间从1920年至今,可以看到中央美术学院历史上的90个艺术团体的文献资料,其中,既有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留名的艺术团体,如“阿博洛学会”“艺光社”“形艺社”“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学生摄影协会”“女画家的世界”“三人联合工作室”“四方工作室”“N12”等。也有一些风格鲜明却鲜有研究的艺术团体,如美院最早团体“花阴画会”、设计团体“雪花社”、女性团体“姊妹画会”、先锋艺术团体“胡涂画会”、进步团体“徒步宣传团”、行为艺术团体“掉队小组”等。还有一些近年来应用新媒介探索新的合作方式的艺术团体,如虚拟团体“TTTB Artist-Run Space小组”、相声团体“无人生还”、在地团体“地瓜社区”、自媒体矩阵艺术团体“想想工作室”、新媒体团体“某集体 ART+TECH”等。

策划艺术生态研究的策展人们包含(排名不分先后):王春辰、栾诗璇、施瀚涛、菲德利克、何桂彦、金锋、刘成瑞、徐震、蒲英玮、袁佳维、冯博一、缪子衿、唐昕 、王绍强、徐震、张尕、崔灿灿、刘倩兮、王洪喆、俞可、王菊梦、鲁明军、王薇、姜俊、郭赟、鲁明军。

科技艺术

科技艺术在过去的一年依然是策展人们关注和讨论的重点领域,展览主要以群展形式呈现,比如唐勇、刘惠、张海超策划的“无界漂移”&“重庆全息碎片”科技艺术展,王春辰、张远、理查德·韦恩联合策划的“加密艺术:一种新的可能性”,王乃⼀策划的“我想看见‘你的看见’”,裴刚策划的“‘共生聚落’青年艺术家元宇宙群展”,付晓东策划的“爱欲、死亡+机器人”,杨紫策划的“白洞:甲骨文的奥秘与当代表意”,陈天禅策划的“《无人之境》人工智能艺术展”,王麟策划的“制作真实”,闵罕策划的“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徐震策划的“示范:做决定技术的艺术”等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385146f0e5394934b6673b5ee053511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c71a14418a64bd82e7fedefcdbd5e76.jpg

“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展览现场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21世纪,新的技术人性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如何回应过去、理解现在又如何构造出下一个可能世界?这便是此次跨媒体艺术节希望借由“向达·芬奇提案”抛出的问题。“在2023年,我们希望重申一种‘与古为新'的世界观;我们呼唤众人将目光放回艺术本身,去超越一般意义上互为工具的‘科艺融合';我们邀请各位一起作为‘同时代的人',透过达·芬奇的眼睛,探索全新的创造性活动。”策展人、跨媒体艺术学院副院长闵罕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841bfbb8ee5a5e718d185fe575bbc18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11/d9c61577b5a24cbfbb97c5431c20a1a5.jpg

“向达·芬奇提案——上海科技艺术大展暨第七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展览现场

展览作品横跨人工智能(AI)艺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艺术、生成艺术、生态艺术、科幻艺术、影像艺术与绘画艺术等创作类型,涵盖大型绘画、空间影像装置、跨媒介巨构、现场行为表演、游戏互动系统及实时编程电影等多种媒介形式,在巨大的展厅中,作品可以满足观众关于艺术的任何想象,这是一个科技和艺术交织的世界,在声光电的巨大刺激之中,引发观众对人类未来的反思,同时也会感慨,艺术家们的创造力,以及生发出对未来无限的向往和想象。

双三年展

2023年艺术界,如果说有什么现象级的展览事件,非双三年展的扎堆举办莫属,展览的举办从年初覆盖到年尾,举办的城市既有一线大城市也有三四线小城市,具有对艺术生态的呈现,也有像聚焦陶瓷艺术这样门类的展览。

这些展览包括: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化作通变——第七届广州三年展、第六届金鸡湖双年展、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宇宙电影——第14届上海双年展、景德镇陶瓷国际艺术双年展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1/b92c319d95bd0aa029b1cc381ba91021.jpeg

“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山东美术馆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301/54dea54d01c21c58c551efbcc3f949ec.jpeg

“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19赫兹》

其中,像2023年年初举办的“共生世界——2022济南国际双年展”,高人气、出圈成为其最重要的关键词。据山东美术馆统计,2023年1月24日至27日(正月初三至初六)四天,山东美术馆共接待观众近4万人,日均接待量近万人。当代艺术也变得不再曲高和寡,展览引着人们重新认识当代艺术的多元性和当代价值,也使当代艺术“火”起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acb40ec4ad83a872ceaa2d72e1e0057b.jpg

2023成都双年展展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7/34a3491b63c67065d3778067ec529610.jpg

2023成都双年展展厅

2023年7月16日举办的“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规模巨大,来自22个国家及地区的235位艺术家的476件艺术作品,呈现在超7万平米的两座地标性美术馆中,作品类型涵盖架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等多种类型,国内顶尖策展人团队操刀设计,海内外一线艺术家作品齐聚一堂,国内最大规模的平行展遍布成都,超百场公教活动上线……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1c7fcb104ec8fc6b255c922e6c179ff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f57e4f5d7ceb7266e9cd501648006c4a.jpg

“瓷的旅程——2023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展览现场

2023年12月15日举办的“瓷的旅程——2023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以景德镇为中心,围绕文化、时间、空间、心灵和未知展开。陶瓷承载文明起源,展示传承与创新、多元文化碰撞的精神。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陶瓷在全球化中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独特语言。艺术家通过陶瓷创作表达个体情感,呈现心灵之旅。展览旨在寻求陶瓷材料的无限可能性,是一场对未知的探索之旅。

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包含器皿、雕塑、绘画、装置、影像五大类,是一场当代陶瓷艺术的视觉盛宴,在展览现场,可以看到的是展出的作品与我们所看到的陶瓷有非常大的区别,在这里陶瓷千变万化,可以成为任何艺术家想要的东西。

声音、神话、影子、饮食、时间、创伤、行走

2023年,相较于往年策展人们关注的领域开始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部分,这些主题在以往可能很少被关注,更别说专门以展览的形式呈现和探讨。

比如由龙星如、钱诗怡策划的展览“无声之后”,蒋竹韵策划的“啸声考:一项声音调查展览”聚焦声音这个主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91c032a8ba3e27cdf4a651b0d004b13c.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401/c3a54560b92b5a69de48cb8d61a681e5.jpg

“无声之后”展览现场

聆听的反面是无声吗?对于声音的辨别和认知素来是一种认识自然的方法,“无声之后”展览的出发处对于依赖聆听技术去认知世界的方式进行垂问:在有限度的聆听之外,我们能否走进那个看似无声、尚未被单一听觉模型治理的世界?寂静、无声所投射出的关系性对象可以怎样被解读?是什么制造了“静默”,而我们在无声环境中究竟能听到些什么?展览以“无声”为隐喻的起点,试图通过一系列围绕声学、聆听、或声音可抵达的环境和技术展开的关键词(静音、噤声、无声物等),来打开一条非视觉中心亦非科学中心的阅读路径。展览现场的作品,很多时候都超出了人们的感知范围,甚至是认知范围,在这里好像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另一面的大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5d0009b7c6f6ee0da7431daf8e4d4ec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9/23809333329873404fa7ae66c2c7b727.jpg

“世人何以唤醒我?—— 仪式、神谕与艺术灵媒”展览现场

邓婷、王立秋策划的展览“世人何以唤醒我?—— 仪式、神谕与艺术灵媒”则以神话为主题。

“世人何以唤醒我”是鄂伦春族末代萨满通神咒语的第一句,是唤醒与沉睡的置换。代表着萨满进入癫狂状态,从而得以跨越生与死、真实与想象、过去与未来的咒语。这个主题的开始源于两位策展人关于神秘主义的共同研究兴趣和爱好,更源于策展人王立秋自身的民族血脉——游牧民族。无论是从圣保罗双年展还是惠特尼双年展,越来越多艺术家已经从审视消耗生活的当代技术,转向集体或自我关怀、萨满仪式和对神圣的难以言喻的事物的真诚和兴趣。这反映出了一种时代精神,我们需要艺术带来的意识觉醒,一些超验的体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当下的语境下探讨当代艺术实践中的“萨满”趋势。

这是一场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展览,作品由幻人、解梦人、卜人、星者以及医师们创作,比如在迷幻与现实穿梭的艺术家郭亚冠的作品《脑壳》;将失眠时的感官意象凝聚为一个会播放白噪音的失眠仓的高嘉浦的《通天井》;拥有着解梦与祝赞能力的解梦人:将《周公解梦》转化为碑文来杜撰了九个不同梦境的唐钰涵;将凤仙花视为一种还俗行为的陈俐;誓言与神谕的研究者李雨航。在这里仿佛来到了“修仙”世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58adf62eab6b31227c178373dd18b64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303/339fa71625b9231476b7d47011dd2266.jpg

《床宴》现场

由某集体策划的《EAT ART · 邂逅》,则聚焦“吃”这一主题,展览邀请了30多位国内外当代艺术家,总计20余件作品,开幕现场,呈现了艺术家宋冬的新作——《床宴》,引发现场观众热情参与互动。艺术家宋冬认为:“《床宴》作品中吃火锅是其中一种方式,也可以做流水席、自助餐、冷餐会等等。吃什么已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与谁一起吃?为什么吃?在哪里吃?怎么吃?吃的是被众人塑造的境界。吃的是艺术,是思想,是认识。吃的是情感和温度等等。这些都是由平台承载的众多才俊及有趣的灵魂带来的。”

展览通过艺术与科技相融,表演与体验相融,食品与作品相融,打造了一场在地化的、情境性的、参与式的、体验化的艺术实验现场,在这个场域里,舌尖邂逅心尖,美味邂逅美丽,现实邂逅虚拟,形而下邂逅形而上。

此外像魏祥奇策划的“时间的海”、王姝曼策划的“新生还者”、李佳策划的“步行指南”等等,这些展览的出现,让当代艺术的生态变得更加多元,也更为好玩和有趣。

【结语】2023年的展览,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策展和当代艺术生态。艺术家个展、艺术生态研究、科技艺术、双三年展等多个领域的关注,尤其是对声音、神话、影子、饮食、时间、创伤、行走等主题的探讨,表明了艺术界对于创新和多样性的持续追求,这也为艺术创作和观众体验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