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迷恋版画手工制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你拥有一次再参与和再表达的机会。就像当我们要表达某一种敬,有人可能选择盖一座庙,建一个塔,而我选择了版画,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情感。
——李小可
2024年12月20日,是李小可先生八十岁的诞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企图走的更近,可她永远在远方……李小可版画展”在北京方庄文化艺术中心二层可艺术中心开幕。展览从李小可先生创作的百余件丝网版画中,精心挑选了四十余幅进行展示,借此来纪念、缅怀李小可先生。
开幕式合影
开幕式上,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吴长江,北京市丰台区璞瑅学校刘晓鸥,此次展览活动的总策划、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李小可夫人刘莹先后致辞。开幕式由著名主持人、原香港凤凰卫视节目总监李辉主持。
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 致辞
王明明在致辞中表示,时间是检验艺术作品好坏的关键标准。李小可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作品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显得深刻,这不仅彰显了他的艺术成就,也表明他的艺术超越了时代。李小可对西藏的深厚情感,源自他对精神慰藉的追求。他深入西藏,试图寻找其中最深刻的内涵。他在宗教中找到了宁静,净化了心灵。艺术创作需要心灵的净化,这是李小可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往往过分关注技术、创意和形式,而忽视了人文内涵和情感表达。从李小可的版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藏区几十年来的变化,包括生活、气质和更深沉的人文内涵,这些都在他的艺术中得到了体现。
李小可的艺术创作并非简单地将摄影转化为绘画,而是具有极强的绘画性。他通过主观的创作,表达了更深层次的主观感受。在成功的艺术中,情感的重要性往往超越了技巧。李小可重视精神层面的表达,这一点在他的水墨画中也得到了体现。画品与人品密不可分,当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达到更高维度时,其人品将决定其艺术。李小可是一个极其纯粹的人,内心清澈,对艺术的热爱和单纯让他领悟到了深刻的真理。他心态豁达,善于发现他人作品中的优点和生活中的美好,这是他的独特之处。
作为“画二代”,李小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尽管如此,他仍是其中的佼佼者,成功地从父亲李可染的影响中独立出来,建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的执着推动了他在艺术领域的全面发展。他的水墨画,无论是不同时期的写生还是创作,都令人感动。李小可的一生是有意义的,他留给我们许多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东西。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纪念李小可,是对他艺术成就的深深敬意。
中国美术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党组书记吴长江 致辞
吴长江在致辞中表示,西藏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每位踏上这片高原的人都会受其感染。在欣赏李小可的丝网版画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李小可是一位真诚的人,他在西藏找到了精神上的寄托,因此他乐此不疲地数十年前往西藏,他的收获是常人难以体会的。
除了个人的艺术创作,李小可与夫人刘莹还积极支持西藏的当代美术创作,扶持年轻的美术家,他们与西藏文化有着深厚缘分。西藏美术的发展,得益于像李小可这样热爱西藏文化并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和推动西藏美术向前发展的热心人士。如今,那些受到他们帮助的艺术家已经成为西藏当代美术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丰台区璞瑅学校刘晓鸥 致辞
刘晓鸥在致辞中表示,我们通常所见的艺术作品大多是静态的,它们被展示在墙壁上或收录在课本中。然而,这些作品背后的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往往与我们相隔甚远。但在今天的特殊时刻,我们得以更近距离地感受这些。
“永远在远方”不仅是一种距离,而是对个人生活、艺术追求和精神向往的不懈追求。刘晓鸥认为,这种追求比课堂上的文字学习更有意义,因为它具有鲜活的、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这也是学校美育与社区美育联动的最有意义和价值所在。学习需要在真实情境下进行,社区美育课程的开发让孩子们能够真正走进艺术的真实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对美的渴望被激发,他们对美的向往变得更加真切。她希望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能够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体验和感受作品魅力的同时,也能感悟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此次展览活动的总策划、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李小可夫人刘莹 致辞
刘莹在致辞中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她表示,此次展览展示了一位国画家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对李小可的生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特意挑选出来进行展示。她希望观众能够通过这些作品从一个侧面深入地了解李小可。李小可的一生都在追求美,并致力于推广美。他对西藏美术的支持持续了几十年,非常执着。
刘莹表示,会继续推广李可染和李小可的艺术,推广美。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责任,她会一直做下去,她坚信善终究是美的。
著名主持人、原香港凤凰卫视节目总监李辉 主持开幕式
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李小可夫人刘莹为璞瑅学校的学生们进行专场导览
现场合影
李小可自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三十四次进入藏区体验、采风、写生,在此过程中拍摄了数万张照片。2007年,李小可开始探索将这些摄影作品进行再创作,他将版画的形式语言与纪实摄影相结合,给原有的摄影作品赋予了新的艺术表现力,这些版画作品成为他中国画“水墨家园”系列外,又一个新的艺术表现体系。
展览现场
“每天国画创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在版画工作室,基本上不眠不休……他采用丝网的方式,每张版画都需要刮十几版甚至几十版,一次次、一遍遍地叠加、累积。平静,重复,如同藏人手中转动不停的经筒;也似一直用凿子打制玛尼石的工匠。” 这是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李小可夫人刘莹对李小可版画创作的一段回忆。
刘莹在这种看似简单的重复中感受到蕴含其中的巨大精神力量。她表示:“创作中有小可对藏地自然、文化和藏人的爱与崇敬之情,这情有如雪域高原的阳光,赤烈直接又充满生机。创作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是李小可对西藏的情感宣泄的行为,是他将这块土地、人民给予他感动迹化的行为。”
展览现场
李小可的版画作品带着观众走进了他与西藏的故事,感受到了他对这片土地及其人民的崇敬与热爱。
小可先生,我们怀念您!
作者:王丽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