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心印气行——且说江源的绘画创作

心印气行

  画家江源以这样的艺术姿态奔走在绘画的天地里,令人心悦诚服。

  作为“新扬州八怪”的领军人物和“城市风情画”的倡导者,江源无论在审美观念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能推陈出新。而之所以能新意迭出,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荆浩《笔法记》所设定的绘画创作的标杆:“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隐迹立形,备仪不俗”。江源坚信:“用心灵作画,纯以气行,可求画外之趣。”

  那么,“气”又何在?

  细说之下,那就是中国气质、时代气息和人文气韵。

一、中国气质

  坦白说来,中国传统绘画在西方绘画的强烈冲击下散失了应有的中国气质。而中国绘画气质转型的重要原因即是绘画书法性的淡化。江源意识到了现代中国画“转基因”的潜在危险,因而提倡“以书入画”。他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他从书法入手,以书法入画,将书法中圆润的、有弹性的、有节奏的、干湿并用的线条,灵活地运用到绘画之中。有了生动的线条显示,才会有生动的画面。这是他为中国画“立骨、立格”的重要举措之一。

  中国画非常讲究以意摄神,以意造形。即便是吸纳传统,都要师意不师迹。画家不能拘泥于物象的客观性,而要用主观感受去摄取对象的神韵;也不能太执著于形似,而要适当进行夸张和变形。形神兼备,是中国画造型的终极目标。因此,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气质就在于强烈的写意性。其实,尚意就是要体味万物神趣,化物为我。基于这样的认识,江源特别注重内心的感觉和切身的体验。造化在心,身与物化,神与意融,胸中自出意象。他笔下的现代城市风情完全是他自身对城市的感觉和对城市的体验。正因为这样,他的绘画大多布局简练、造型简洁、笔墨简括,充分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写意画的超脱之感。

  他无论画自然中的花卉,还是画都市里的风情,几乎都是以意运笔,脱略形似,凸现神韵。比如《烟花三月》、《花巷观鱼》、《路边红芍》等作品,突出主体,略去数节,哪怕是画中主要人物都几乎不画出五官,只是通过生动的姿态和映衬的环境表现出一定的情趣和神韵。绘画的主体性、写意性和书法性在江源身上得了应有的发挥。像《一行白鹭图》凸显的是白鹭的优美姿态;像《秋尽江南草未稠》突出的是旷野丛林中依旧耀眼的黄色秋花;像《云南印象图》强调的是群山中飘荡的白云……这一切其实都是画家主观感受中的心印,完全不同于客观的物象和景致。在当今注重描摹的绘画世风中,江源的率意蕴含着新意。他的绘画有着强烈的中国气质。

二、时代气息

  “笔墨当随时代。”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特征。社会发展了,时代不同了,绘画的内容和形式都随之发生变化。

  传统写意画作为文人墨客用以把玩观赏和自我陶醉的审美方式,的确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但它的审美观念、审美标准和审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现代画家的创造力。新时代的画家们已经不再崇尚隐居生活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生存状态已不复存在。更何况古代写意画的精髓不在于表象的猎奇而在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当代画家的绘画创作不能缺乏时代气息和现代神采。江源就是以这样的创作理念来拓新自己的绘画境界。特别是他在担任了北京朝阳书画院的院长之后,他有了更强的时代责任感。

  他的写意花卉已脱离传统折枝花卉的文本图式,多以阳光下的花草树木为主要表现对象。特别是他笔下的城市风情显现的是现代生活风貌。城市中的很多时尚元素和现代景象,像五颜六色的小汽车、柏油路上的人行横道、大街小巷的热闹场景等等都被他提炼出来,并以写意的手法化入画面。他用中国彩墨画的形式来表现现代城市的新面貌和新气象,是颇有新意的。

  概括地说,他的“城市风情画”之“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现代人的心态、精神、社会风气,甚至流行元素。他能从繁琐的都市生活中蒸馏出美好的情趣和美妙的诗意。二是打破了过去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的单一化格局,化合了不同画科的因素而别出一格。他的城市风情画,像是人物画,又像是花鸟画。人物与花草相映成趣,构成一个美好和谐、趣味盎然的现代生活图景。此外,他的笔法和墨法化合了水彩画的因素,布色和构图吸纳了现代设计的元素。这也赋予了画面一定的时代气息。

三、人文气韵

  绘画寻求时代气息,但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精神。中国画必须回归自己的文化家园才能远离当下混乱的表达,重返自我的文化脉络。

  江源是扬州人,浓郁的人文环境浸染出一身人文底色。文化积淀自然要转化成人文风骨。工业和民用建筑这样的实用专业也没能挡住江源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因酷爱美术,他转而投身中国画。1997年于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山水技法,1999-001年师从南京艺术学院周京新教授学习人物技法,2002-2004年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张立辰、郭怡棕学习花卉技法,他凭着一腔对绘画的热爱之心和对文化的仰慕之情攻读完了博士课程。也许是内在的文化精神驱使,江源转益多师,实现了多元艺术的修炼,因而对山水、人物、花鸟亦擅亦精。

  正因为这样,江源能自觉立足于传统文化来进行创新。他在追求绘画的现代意识时,没有忘却艺术的人文精神。

  他自述过:“创作总在心领神会。未画时,胸次廖廓;欲画时,解衣磐礡;即画时,则纵横挥洒。正所谓胸中有丘壑,笔底自波阔。”这完全是一个文人画家自由奔放的气概。他的花鸟画《山花》、《清秋》、《幽兰》之灵动用笔显示出一个文人画家的随心自得。而他的城市风情画《走过咖啡屋》、《南国风情》、《燕子归来》之闲情逸致体现了一个都市观察者的人文情怀。

  江源不仅探索画法而且深研画理。他通过反思中国画的传统来判断当代情境下的中国画态势。随着改革开放在文化领域的推进和文化多元化格局的形成,江源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画只有兼顾到文化传统意识和和现代创新意识才能赢得应有的生存发展空间。他对“新扬州八怪”画派的组织和对“城市风情画”风格的倡导,实际上就显示出一定的人文理想。这样的理想无论是化作社会行动还是化入绘画创作,都能释放出一定的人文气韵。


滕小松: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