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今天很荣幸被邀请来参观“河南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及座谈会。其实我对咱们这个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主办的、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为学术指导的各省“十大青年书法家”提名活动很感兴趣,并且经常关注其活动进程。此次提名活动,大体上已把中原大地上,近年来涌现出的不少有艺术功底,个性追求的青年书法家挖掘出来了,并且展示出他们每个人所具有的鲜明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芦荻,在这河南十大青年书法家中,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明清的调子在他的作品里很明显,文人气息很浓厚。我们纵观宋、元、明、清以来的文人书画,就会发现它们很崇尚文、意、趣。文,实际上作为一种思想,占了主导地位,所以才造就了我们独有的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国粹。郁郁乎文哉!所以说,在芦荻的书法作品里,包含一股文气。当然,这种文气,不仅仅是对古代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还是他对当下社会里的生活的深刻感知所阐发的结果。
我特别特别敬佩唐代怀仁和尚的《集王圣教序》,那里面保持着王羲之习字的方法,来寻求通篇的节奏。芦荻的小行书,就有他自己的特点和节奏。我认为,要写好帖,应该在笔法熟练掌握之后,对节奏的要求就至关重要了。这个节奏不仅仅是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乃至于通篇之间,都要有自己个性的、和谐的节奏感。比如你看《祭侄文稿》,就能看到颜真卿的独特节奏;看《鸭头丸帖》,就能看到王献之的独特节奏;再看看大王,无论《丧乱》《二谢》,还是《得示帖》,每一个都有其不同的,但只属于王羲之自己的节奏。
这一次,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的“河南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上,芦荻所写的作品中,篆隶占了很大分量。他写赵之谦的篆书,包括隶书,比较到位。取其形,在形的“马力”上,他可以说是一流的。现场的字比作品集的字要好。这说明他在用笔上、结体上很讲究。其实,他的行书结体也是如此。孟会祥先生曾在这方面评论过:芦荻行书的结字是一个自足系统。我没有能力也不愿指出他的结字来于某碑某帖,他的大处拙处来于汉魏碑刻和颜真卿,巧处多取米芾。芦荻写蝇头小字与径尺大字,能保持结字风格一模一样。这看似容易,其实结字准确之至才能做到。我们看古人法帖,放大也好,缩小也好,总是无可挑剔,就是因为准确。而许多人的作品,略经缩放,便或支离或局促,不成样子;其作品是靠了笔墨的多变,营造一个相对“艺术”的感觉,掩盖着骨子里的严重不足。芦荻不假思索,信笔而书,皆能妥帖,天分足也,功夫至也,这又是他的过人之处。
有时候还经常见到芦荻写伊秉绶端庄大方、宽博俊伟的隶书。我曾见到韩少玄先生评论过芦荻隶书的渊源与嬗变。他说:“芦荻的隶书,从最直接的角度来讲,是取法于清代的伊秉绶,这种取法的初衷除却他本人的因素之外,或许也曾受到过沈定庵先生的影响。”确实如此。这种风格的隶书秀韵天成,沉着厚朴,具有一种华贵雍容的气度。用笔圆润,没有夸张地把燕尾挑起,而是蚕头蚕尾,直来直往,却也不失其妙。当然,芦荻的隶书还加入了赵之谦、何绍基等一些清代人的东西进去,写出了头重脚轻独特感觉。这种隶书写法,其实看起来像是南方的书风,但是追溯其渊源,伊秉绶、赵之谦,乃至沈定庵先生所学的,却是中原,北方大地汉魏北朝时期的碑学。芦荻很聪明地把古今南北书风熔于一炉,从这一点上说明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但是芦荻的篆书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太注意形了,而神的体悟上弱了些。比如说像这幅作品上的字,很多字有点飘。有点太把“形”看得太重了。其实篆书在单线的“马力”,左右弹(张弛)的“马力”上至关重要。有时候他高估了单字上的结体,还要去探寻。包括他写的这个隶书,已经有了厚朴、沉稳了,但还缺少那一点神韵,那一点能够扣人心弦的东西,说明他在临帖方面取法还窄,要拓宽,多向汉碑取法。如果与古人越靠近,挖的越深,也许你反弹的越高。所以说,学书者必须对古代优秀作品细心的揣摩,然后加以大通,才能有所成就。
芦荻的作品,整体来说,如松之盛,似兰斯馨,潇洒散淡,贵在不俗。最后,我想说的是,书法的境界是书写者通过线条笔迹所折射出来的心灵影像,即古人讲的“书,心画也”“书,如也”的意思。在这种心灵影像之中的人格境界与审美境界是密不可分的。书家笔下的一点一画,流泻的是心灵的迹象。显然,书家的先天资质、字外功夫、人格怀抱以及道德修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审美境界。
因此,我们要用澄明的心灵去体悟前人的经典和自然天地中所深含的宇宙精神,学会挣脱世俗的羁绊,忘却那些纠缠于心的尘间世事和浮名利禄,淡化名利,合于自然。杨凝式题壁挥运时虚己无意的状态,与庄子天人合一、逍遥游心的境界,实际上是一脉相通的。正是杨凝式这位骨子里充满天真烂漫的人物,引领了北宋尚意书风的开启。我们在创作中应强调虚己无意,这里的虚己无意并非完全消失了意念,消失了自我,乃是在创作过程中消解了功利之心,使身心完全融入挥写的状态,达到自然生命与书写生命的浑然一体,保持自然的本色。我以前写一首七言律诗,后两联是:“铁砚一心同寂寞,春风万里共生涯。笑将怀抱与君说,不恋荣华恋物华。”我衷心希望芦荻在书法的道路上勇猛精进,努力跻身到书法先贤们不恋荣华恋物华的浑化境界中去。
这是我对芦荻书法的一点见解和希翼,未必讲得都对,仅供他参考而已!
(该文章题目为笔者自取,内容根据2014年5月31日陈洪武先生在河南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座谈会上的录音整理,并有所增删而成)
作者:陈洪武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