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周启顺:探寻提琴收藏中的艺术史

2016-08-19 07:38

  六七岁开始学拉小提琴,年轻时曾经系统地学习过提琴制作,从事过与乐器相关的贸易,热心于和音乐提琴有关的各类活动,对周启顺而言,提琴从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十几年前,事业有成的周启顺开始陆续收藏一些心仪的提琴制作师之作。逐渐地,他对提琴的收藏有了比较系统的关注和思路,每年都会抽空去欧美参加各大提琴展会,研究当代提琴制作的前沿动态。至今,周启顺收藏有大中小提琴上百把,大部分存放在他恒温恒湿的库房中,另有部分陈列在办公室里,既作装饰,又供把玩。这些藏品中有古琴,更多的则出自现当代制作师之手。目前全球有十几位优秀的制作师在为周启顺定制提琴,他们大都来自著名的小提琴之乡——意大利克莱蒙纳(Cremona)。

  讲起克莱蒙纳,周启顺难掩内心的兴奋,思绪不禁沿着这座小城的历史、地理位置、人物、艺术以及小提琴的历史演变铺展开来,一发而不可收,仿佛完全沉浸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氛围中。“克莱蒙纳史上有三大久负盛名的制琴家族:阿玛蒂(Amati)、斯特拉第瓦里(Stradivari)和瓜内利(Guarneri)。最早为现代小提琴制作做出规范的是阿玛蒂家族,阿玛蒂家族的黄金时期延续了整整三代人,孙辈的尼古拉·阿玛蒂不仅自己是提琴制作大师,还带出了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这样伟大的学生。斯特拉迪瓦里将小提琴制作推向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他不仅传承了古典的克莱蒙纳制琴艺术,还改良了乐器的音响美学,他的设计制作近乎完美,影响力延续至今,现在的人都是依照他的模板来制琴,本质上很难超越。”周启顺啧啧称道:“当时为什么会在提琴制作上做出改变呢?这也和巴洛克时期提琴功能的演变有关。早期的提琴是以伴奏为主,是为声乐服务的,比如意大利的轻歌剧,而到斯特拉迪瓦里时期,提琴变成了独立的主体乐器,而作为独奏乐器则需要更加洪亮的音响。”周启顺边说边带上白手套,从身旁的琴箱中小心取出一把色彩明黄、琴身饰有古典花纹的提琴介绍道:“这把就是阿玛蒂年代的琴,重要的是这把琴现在还有使用价值。”在周启顺看来,相比钢琴的使用寿命,小提琴的使用寿命要长得多,现在舞台上很多一线的演奏家使用的都是古琴,“一把好的提琴其实一直都在焕发生命力”。周启顺因为喜爱音乐,多年来也有着不少音乐家朋友。当他们有需要时,他亦会出手相助,比如将收藏的提琴借给他们使用。“这算是种赞助吧,但是完全出于友情,没有什么太过于高尚的情分在里面,当然也有对音乐的热爱。”周启顺说。

  除了收藏提琴以外,周启顺还热衷于收藏琴弓,他坦言:“很多人误以为琴弓是附属品,其实不然。业界素有意大利的提琴、法国的琴弓之称,这里面有很多学问。”此外,曼陀林也是周董收藏的一大乐器门类。在他办公室简洁的玻璃装饰柜中,就陈列着两把做工精致的曼陀林,在射灯的映射下,琴身镶嵌的玳瑁壳、螺钿片和精致的银线熠熠生辉,也为整个办公空间带来几分异域的情调。周启顺喜爱曼陀林,不仅因为其精湛的艺术工艺,也因他本人会弹奏这种乐器,把玩起来自然多了许多趣味,但更多的是出于对乐器背后历史文化的热爱。“乐器是文化的使者,传递着文化和精神,”周启顺说,“今天人们一谈到曼陀林和提琴,就会想到意大利,但其实这两种琴的前身都是从中东传过去的,而这种文化的流变非常有意思,古希腊文明不也和两河流域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吗?那提琴和曼陀林早先的原型究竟是怎样的?我非常想亲自去中东看看。”旅行是周启顺的一大爱好,而追问乐器演变的轨迹、寻访文化历史古迹在他看来“是旅行最大的意义”,因为实地考察也是相关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交谈中,“学术性”是周启顺不时提到的一个词。他觉得一个真正的收藏家需要建立起相关的学术研究体系,这也是他今后努力的方向。

  收藏让周启顺不断学习和思考。每天他都要花很多时间看书,然学而之困,越来越多的问题会随之冒出来,但这也是收藏的最大乐趣所在。周董坦言,现在国内西方乐器的收藏还处在初级阶段,学术研究也比较少,理想状态下应该是一群有学识的志同道合者一起来探索,经常交流,在这个群体中个人慢慢形成自己的体系和见解。对于目前自己的研究,周启顺觉得“语言障碍是要跨越的重点之一”,至于长远,他计划要写一本书,作为系统研究后的总结。

  “系统性”也是周启顺看重的一大收藏要素。“我主要专注于现当代的提琴收藏,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能和许多制作师本人直接交流,琴的价格也可以接受,这样我可以很系统地去收藏、去研究,也能记录下提琴背后的故事”。目前,周启顺与全球多位制作师有着长期的合作意向,对其中杰出的制作师跟踪10年,每年各收藏一把琴,观察他们每年的工艺和审美有着怎样的变化。而就意大利克莱蒙纳而言,据周启顺考察有近200位提琴制作大师,其中约有10%实属顶尖。“他们的作品有幸我都拥有,”周启顺直言,“他们在创造历史,而我希望记录历史”。

  说话间,周启顺随手从微信中翻出几张照片说:“这是一把正在制作中的小提琴。现在通信发达了,制作师有时会把制作过程发给我看。”但他认真地表示:“我不会对他们的制琴做任何干预,艺术家的创作应充分享有自主,得到尊重,不该受到外界的指手画脚。一般预订一把提琴,制作师会事先把材料给我挑选,我只定材料,仅此而已。”

  工作之余,拿出几把心爱的提琴试试手总能让周启顺感到惬意。把玩间,他偶尔也会陷入沉思。“我收藏的有把琴诞生在1944年,那可正是‘二战’烽火连天的时候,居然当时还有人偏隅一角,安静地做一把提琴,沉浸在艺术之中,这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周启顺很享受这样的遐想,这也是收藏的乐趣所在。

  Q&A 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从小学习小提琴,很热爱有情结。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拉过的第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每一件都很喜欢,因为有不同的故事。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崇尚琴的艺术性、音色的完美、工艺的精湛及时代背景。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每年去欧美探访提琴制作师、经销商和藏家。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大中小提琴约100把,另外还有一些琴弓和曼陀林。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不是,还是业余爱好者,希望以后通过慢慢建立起学术研究体系,可以成为收藏家。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琴的艺术性和人文历史背景,永远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肯定有,这恐怕是藏界都会碰到的问题。

  Q:有一天能放弃你的藏品吗?

  A:没有想过。

来源:新浪收藏-藏界人物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