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张冰:艺术基金会相互激发 助推艺术生态

  上海至美艺术发展中心理事长张冰

  【导言】中国基金会主要分为两类形式:一类是公募形式,另一类是非公募形式,近几年,非公募基金会飞速发展,数量上已经公募基金会相当,从数量上看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也开始逐渐出现基金会的身影,它们资助艺术家、赞助艺术项目、在艺术领域推动着艺术生态的发展。

  创立于2016年、以基金会为主要工作背景和运作方式的上海至美艺术发展中心(SAAC)在创始之初,就已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外滩美术馆、广州时代美术馆等多家美术馆达成合作协议,形成北、上、广三足鼎立,同时覆盖周边地区的格局。2017年开年,SAAC赞助支持由上海外滩美术馆与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及其特别项目“上海种子”联手推出国际论坛“观众”(AUDIENCES),这是中国首个致力于探讨当代艺术观众这一主题的活动。

  基金会如何运作?如何选择资助项目?前景又如何?我们同上海至美艺术发展中心理事长,独立策展人张冰聊了聊,来听听她的看法。

  雅昌艺术网:最近中国的当代艺术基金会越来越多。你认为你们之间是否存在着竞争?

  张冰:不是竞争而是相互激发。艺术因为丰富多样才令人着迷,政治和金钱的过度控制和垄断行为只会让它失去活力。二十年前我开始进入中国当代艺术这个行业,我手上拿着当初只有两千美金一张今天拍卖价格一个亿的作品,没有人愿意买。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不知道当代艺术是什么,文化政策的原因也没有美术馆可以展出当代艺术作品。

  今天,我们有艺术家、画廊、博览会、艺术空间、美术馆和艺术基金会,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是令人感慨和激动的变化。当然今天也有今天这个格局下的问题。不过,总体来说,今天我们拥有的许多机会来之不易,因此我只会更加珍惜和爱护它。越来越多的基金会出现愿意支持艺术与艺术合作,这是好事。这样的局面其实提出一个问题和挑战:我们如何更加专业,更加特色鲜明。我们应该在相互交锋中相学见长,在相互合作中取长补短。

  SAAC赞助支持国际论坛“观众”(AUDIENCES)现场

  雅昌艺术网:今年SAAC开年赞助支持了国际美术馆“观众”论坛。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机缘下的合作?

  张冰:我一直非常喜欢上海外滩美术馆的展览和公共项目。他们非常专业,并且气质出众。这和我的审美和风格非常接近。我希望我们的机构也是这样的格调。外滩美术馆的建筑风格、历史背景、展场面积体量、细节处理都透露出低调而智慧的气息,在历史底蕴中充满现代生气,在冷静理性里依然激情饱满。他们的展览和公共教育活动也是国际水准的(不是标准,是水准。)我们在合作过程了也接触到他们的团队,工作认真专业。所以我们非常信任这家美术馆。

  另外,我很早就认识李龙雨先生,他超级强大的国际学术力量的组织能量我是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我也正是因为他的邀请在年轻的时候有机会参加第一届的全球双年展峰会,向全球双年展的总监和策展人学习他们各具特色的管理方法和策展理念。我知道他组织论坛的专业水准和学术含金量。我们机构成立以来,一直注重所支持项目的学术高度。《观众》论坛与我们的学术方向和品质要求相当吻合。

  雅昌艺术网:可否简单谈谈这次论坛邀请的嘉宾带来的观点与感受?

  张冰:这次论坛邀请了来自国际和国内在美术馆管理和大型双年展管理等方面都有着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士。比如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的陈文辉,他之前也是新加坡双年展总负责人。他演讲的题目是《我喜欢你的展览,但就是不喜欢你》;泰特美术馆的全球公共项目召集人马可丹尼尔,还有来自西北银川美术馆的谢素贞馆长,南京四方美术馆的陆浔等以及复旦大学的哲学学者姜宇辉等。

  我们讨论出很多有质量和有份量的话题。比如其中一个是对于“观众”这一词汇的厘清。“观众”其实包括了群众、游客、观众、专业访问者等各种身份的人。随着社交网络和虚拟设备的流行,还有实体观众和虚拟观众的分别。

  另外大家也谈论到超级展览与财政压力的相互杠杆现象,观众数量的比重增加了其民主自主意识,这对于美术馆的影响好坏并行;为了增加人流量和观众的体验感,美术馆花费精力的公共设施和公教项目,是否本末倒置。等等。都很有意思。

  雅昌艺术网:可否从“一名观众”和“一名艺术赞助机构负责人”的角度来谈谈选择这个项目的原因?

  张冰:我是一个美术馆的深度拜访者,可以说是一个资深的专业的观众。因为工作的关系,在过去10多年中,我接受邀请拜访过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美术馆。我不仅仅是受邀观看他们的展览,也参观他们的仓库,鉴定、保护和修复部门,新媒体电子数据部门。这样的经验当然不是一般游客和买票的观众可以得到的体验。但是,在过去多次的交流中,这些全球顶级的美术馆团队总是强调他们美术馆工作中非常重要和迫在眉睫的重点就是美术馆的公共性,也就是与观众更为层次多样的关系的培养。这让我非常好奇。

  当然,我知道欧美的税收制度与中国不同。在欧美,美术馆的资金来源很大部分来自纳税人,为了符合这一法律要求和政治正确的标准,各美术馆在保护学术和专业水准的基础上,也需要“讨好”大众。今天的上海,美术馆成为一个现象。我们即将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但是因为美术馆资金的来源和文化政策的不同,我们的问题又有自身的特点和难点。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而一个基金会和艺术支持机构也面临一样的选择性。我们不是只选择知名度高的明星艺术家项目,我们认为冷静严谨的思考、讨论和研究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支持展览只是一个点,而这样的论坛项目是更为深层和基础建设型的,它会让整个艺术系统获益。

  

  SAAC赞助支持国际论坛“观众”(AUDIENCES)现场

  雅昌艺术网:您从独立策展人的角度介入至美的工作,在工作思路上会有什么不同?

  张冰:不管其他人怎么评论策展人,我自己一直认为策展人应该一个学者。我也是这样努力自我要求。这也意味着,我会尽量用一个学者的方式和方法工作。一个个展览只是一个个分散的点状分布,如果项目没有关联,本身意义有限。作为策展人,应该从自己的研究出发,设定自己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去进行策展实践,展览和展览之间才有相互关联,这样的展览才更具有意义。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一个机构的管理。管理机构需要高屋建瓴的眼光和思路。当然,这也得益于我过去多年综合的工作经验,画廊、美术馆管理、策展人的多种身份,最后就会融会贯通。所以,无论现在是策展、还是管理一家美术馆,还是管理一个基金会,框架都一样,只需要根据服务的对象加以调整。很像中医,面对不同病症,可以开对症的药方。中医开方、庖丁解牛、建筑房屋、结构和解构,都是一个道理。如同武侠小说里面描述的一样,最后打通了任督二脉,一切高招都会迎刃而解。

  雅昌艺术网:至美接下来的展览和艺术资助项目还有哪些计划?

  张冰:我们和外滩美术馆还有一个论坛的合作,是关于行为艺术的。行为艺术在西方依然很热门,但是在中国似乎有些落伍的感觉,也不被人了解。我们会邀请国际范围在行为艺术研究方面的专业学者一起讨论这一课题。另外,我希望从今年开始,我们更多发展一些与国际美术馆和艺术机构的合作。一是让我们多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艺术界的变化,新的理论和方向,也让大家了解我们。这也是让我们了解自己的机会。

  雅昌艺术网:您最近做了大量关于艺术基金会的研究。在您看来,中国艺术基金会和国外基金会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特点和难点?

  张冰:国外基金会一般都是委托管理的方法。投资人和管理者职权分离。中国现在的很多艺术基金会,主要更多体现投资人的意志。可能一些问题在开始建设之初感觉不太强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务的增多,矛盾和问题将更加明显和尖锐。另外一个就是政策方面,从文化政策到税收政策都不一样。中国要拿到艺术基金会资格非常不容易,在企业税收方面的鼓励政策还是杯水车薪的。

  雅昌艺术网:“非盈利”和“非营利”在基金会的描述中常常都会见到,有什么区别吗?

  张冰:主要和基金会的上行管理机构给予这家基金会的经营范围有关。非盈利是可以有经营性质的项目,可以有收入,但是该经营性项目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即使有盈收的部分,也不可以取出分红,而是必须回到基金会的公益项目中。非营利性质的基金会,意味着连会产生收入的营利型项目都不被容许。

  雅昌艺术网:何看待基金会和非营利艺术空间、美术馆之间的关系?三者工作有何不同?

  张冰:这三家机构一般都是非营利性质的。基金会更多应该是参与支持非营利艺术空间和美术馆,支持它们的项目。非营利艺术空间比较于美术馆可以做一些更为灵活的实验性的项目,它们的存在是美术馆的一个补充和延展。两者的关系类似PS1和纽约MoMA,各有重点。

  雅昌艺术网:您怎么看待专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基金会的前景?

  张冰: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意愿加入这个行列。但是这也需要政策的扶持和投资者的理念更新。

  雅昌艺术网:谢谢!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