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网红扎堆的直播平台 居然成了非遗的新平台

2017-06-21 14:29

  中新网6月21日电 作为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精髓,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凝聚着先人的心血和智慧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非遗普遍面临着后继无人、偏居一方等现实窘境,非遗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6月6日-6月18日,花椒直播举办了主题为“传承·匠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播”第一季,开启了“直播+非遗+电商”模式的初步探索。在此次的非遗巡展中,花椒直击了“玉雕”、“龙泉剑”、“古法制香”等十余个非遗项目及其背后传承人,新颖的非遗直播,吸引了超过700万网友围观,并为手艺人带来百万订单收入,推动了非遗产业的商业化进程,对于在新形势下传承非遗文化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匠二代非遗直播引700万网友追捧

  众所周知,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离不开90后、95后等年轻用户关注。但对他们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像一个缺乏感知的抽象名词,并与“老掉牙”、“昂贵”、“不接地气”等词语划等号。如何找到年轻人、又将如何打破“误解”,成为摆在非遗传承保护面前的一大难题。

  此次花椒举办的非遗巡播,或许成为年轻人重识非遗的一次“破冰之旅”。与以往枯燥的说教形式不同,花椒此次将直播聚焦于“玉雕”、“龙泉剑”、“古法制香”等年轻人感兴趣的非遗项目上。并以直播特有的实时、互动等特性,将手艺人的精湛技艺鲜活的呈现在网友面前。在直播中,网友既可以看到“颜值匠人”马瑞对又脏又累玉雕工作的执着,也能看到“四川长嘴茶壶”非遗手艺传承人碧瑶偷学技艺的不易。一场场非遗直播过后,年轻用户对非遗有了全新认识,即非遗传承人不一定是年迈的老人,也可以是80后帅哥、90后软妹;非遗不全是高昂的价格,也能“物美价廉”;非遗不是“高不可攀”,也可以 “接地气”。这种直播具象画面所带来的观念转变,将推动年轻人由路转粉,继而成为非遗传承背后的重要力量。

  此外,非遗直播也突破了非遗传承中的地域限制。由于非遗大多出自某个地区,不少都是手工作坊,无论是品牌还是规模皆不成形,难以为外界所知。非遗直播恰恰打破了这种桎梏,为非遗文化提供了一个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展示舞台,在增强非遗品牌曝光的同时,让全国观众通过直播方式了解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带动更多人参与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工作当中。

  “直播+非遗+电商”牵线搭桥 助力非遗商业化

  近些年,政府对非遗保护愈发重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非遗极大支持。但仅靠“输血”还不够,非遗手艺人还应结合当代最新资源、借助全新形式,积极推动非遗实现商业化,提升自身的“造血”能力。

  非遗商业化的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花椒此次“直播+非遗+电商”模式,在为非遗提供展示平台同时,也打通了非遗产品的线上流通渠道。在“玉雕”直播中,出现土豪打包玉雕饰品的个例、在“古法制香”直播,物美价廉的香料引发网友疯狂订购。据统计,在“直播+非遗+电商”模式推动下,花椒直播累计为手艺人带上百万元的销售订单,让人看到了非遗商业化的巨大潜力。

  新形势下传承发展非遗文化,需要紧跟时代潮流,让非遗借助各方资源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花椒非遗巡展开启的“直播+非遗+电商”的模式,不仅让古老的非遗技艺以年轻的姿态呈现在公众面前,吸引了大批年轻用户关注。同时,也成为非遗商业化一次积极尝试,令原本需要保护的非遗产业实现自我造血能力,推动了非遗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活化与创新。

来源:中国经济网书画频道-艺术市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