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序言是写在开始的,但往往又是在成书之后才会动笔的。因此,短短的数十行、淡淡的千余字,时常会被赋予某些看似相悖的使命。既要解释缘起的冲动,又会抒发些编纂的感受,这也就是序言的书写乐趣吧!
谈到本画集的结集与出版,其实原因很简单——六位弟子为已达百岁的恩师孙天牧先生贺寿。但它的价值与意义就如孙天牧先生的百岁人生一般,不是年轮集合那么简单。画册的结集出版无疑是一次大众传播行为。传播学理论认为,传媒是信息环境的营造者。而这种信息环境,并不是对现实的简单镜像。传播者通过对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加工整理,解构后再加以重构,进而产生一种极具指向性和说服力的的信息环境,即“拟态环境”。
大众传播媒介构建的信息环境,不断地对客观现实环境产生影响。并且这种信息环境,日趋演化为现实环境。因此,大众传播媒介所营造的这个“拟态环境”,在当今的世界里成为人们理解相关事物的首要方式。也就是说在进行这种传播活动前,一定要明确你的传播目的和传播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说,说什么,错误的信息与目的其结果都是灾难性的。所幸就这次画集出版来讲,这两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
贺寿,这当然是最为重要的主题,先生百岁华诞自然是天大的喜事。我想在先生的心中,年增岁长、人瑞之姿固然可喜,但更令先生开怀的是,他这样一个历经了中国文化风云百年的画坛大师,身上那些艺术精神与技艺,在自己的口传身授中得到了传承。正是这样一种对百年传承的集合,其创造出来的“拟态环境”更能说明一些问题,解读一些意义。这次的结集,就是想让阅读者了解,这些后来人对于师徒情谊的珍视和对艺术本身的尊重,此种珍视与尊重也恰恰正是先生传授的众多精要中,最为华彩的篇章。
中国画流传千百年,真正值得珍视的就是这种对于人文传统的尊重。从百年前开始,传统在中、西与新、旧的争论中逐渐远去,甚至消散殆尽。诚然,彼时的远去是一种历史的潮流,但已经是时候回归了,曾经的远去不也是对如今回归所做的铺垫么。当然回归不等于复古,只是要重新尊重那些应该被尊重的传统精神。中国画恰恰又是如此好的载体,先生又是如此珍贵的文化样本。而先生所推崇的北宗山水正游离于主流之外。清代李修易于《小蓬莱阁画鉴》中言道:“轻北宗者,正畏其难尔。”不知道“畏其难尔”是不是个中缘由之一能。辈作为弟子,更当担此传承发扬之责任。
画集中的每个画家都有各自的绘画风格,但共有孙老弟子这一相同身份。每个个体都有对时代的认知、对艺术的阐释,而我们又都是愚不可及的“不畏难”者,对于北宗依旧执着。在这个由水墨图像组成的“拟态环境”中,我们正是想向读者传播这样一种态度和观点,不是简单执着于传统的笔墨技巧,更执着于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
六个人、六个地方、六种经历;不同水土,却一脉相承地投射出这个大时代里热爱艺术的人们谨守着的一点精神。
2010.3.31.凌晨于两知山房
作者:何延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