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十月,
轻掀日历,秋已末。
微凉,冬将至。
“笔墨沁心”李春国画室
“笔墨沁心”李春国画室里,金色的阳光缓缓铺洒进来。暖心。
墨香与兰韵,香茗与咖啡,素心向秋,清浅入眸。
人一静谧,风度俱来。
李春临画
明代董其昌曰:
“先师古人,后师造化,集其大成,自出机杼”。
此时,李春正静静地临摹五代时期关仝的绢本山水《秋山晚翠图》。
《秋山晚翠图》 五代时期 关仝 绢本
关仝
关仝是五代时期的画家。
关仝山水画的特点:
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被称为“关家山水”。
关仝与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并称为“荆关”。
秋山晚翠图
《秋山晚翠图》代表了五代时期陕西的地方风格。
此画注重营造气势,画面正中是峭拔的主峰,伴有山涧丛生寒林秋树,涧水悬瀑曲折而下,气势壮伟。
除远峰巍峨耸立外,由中景斜出至前景水际的山脊,也带有无比的魄力。
此画结撰深峭,骨苍力垕,磅礴之气,行于笔墨外。
这种表现方式在宋初甚受欢迎,故关仝与李成、范宽风格同为当时的三大画派。
李春临摹的《秋山晚翠图》 局部
临摹
清代王学浩《山南论画》曰:“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
中国画的学习,要从法度着眼,从规矩入手。
所谓无规矩难成方圆,由规矩入手,则可以事半功倍。
对初学者来说,临摹是掌握规矩最为直接而且行之有效的手段。
对于专业画家来说,临摹是研究借鉴他人的优长、开创自己新一面的方法。
“摹”——-是以透明的纸蒙在范本上描画。
“临”——-是对着范画模仿着画。
实际的学习方法,却往往是临而不摹。
李春临摹画
临摹的意义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即学习传统是为了创新。
临摹,是师传统的一个重要过程和主要手段。
临摹不是简单的“抄古画”,不是复制一树一石。
我们应该带着思考,学习古人的绘画技法、表现方法、章法构成、造型规律、整体关系的把握和处理,以及理解画家的画意,学习掌握山水画最基本的笔法、墨法和作画程序。
笔法
笔法主气格,是画中的筋骨。故,中国画的线条,具备了造型及审美功能。
树是“线”,石是“面”,其两者组合要讲究自然性、多样性及规律性。
笔法要求笔笔之间要连贯和谐自然。每一根线和每一个面的美,都让笔意相连,气韵生动,蕴含了精神气质。
墨法
墨法主韵味。
墨分五色,即干、湿、浓、淡、焦。
用墨得当才能焕发神气,反之则易糊、死、刻板。
所以,通过临摹熟悉各种用墨的法度,运用得当,从画面需要出发才能达到自然和谐的效果。
学习中国画,通过不同程度对古画的临摹学习,认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了解传统绘画的博大恢弘,一定会兴味无穷。
然后,再不断的实践及积累经验,建立自己的绘画语言,营造的个人的精神境界,即“融合百家,自成一体”。
李春临摹画
临摹的顺序
临摹要循序渐进方得实效,顺序大致如下:
1
选画
中国画通常以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划分。
初学者应结合自己的基础和兴趣爱好,从工到写或从小写到大写、从简到繁、由小到大、由浅至深、由墨色单纯到富有墨色变化,一步一步地选择优秀的作品作为范本。
2
读画
读画——-对范本的风格、技法、章法、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读画是为了理解范本的精华所在,指导临摹,提高鉴赏水平。
3
对临
对临——-对着范本如实地摹写其用笔、用墨、用色、章法、造型及其意趣的过程。
对临是临摹的初级阶段。
要求“眼——-心——-手”三位一体,以手熟为能,使自己心手相印,从中体悟其内涵。
对临拘于形迹,贵在能似,因为“像”是内在神韵的外在表现。
对临在“像”的制约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是学习中国画最起码的基本功。
4
背临
背临——-在对临的基础上,离开范本摹写已经对临过的作品称为背临。
背临是对临的巩固和提高,是一个消化的过程。
它可以使对临学习到的技能与方法通过默写加强记忆,牢固有效地巩固下来,以达到熟能生巧,而巧则能变,为变打下的基础。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即是此意。
5
意临
意临——-在背临的基础上,对范本从理解出发,略其迹、取其意的临摹。
意临是对临和背临的吸收过程,是背临的深化。
只要通过意临,才能真正化为己有。
意临不必依样画葫芦,对临习作品的意境、章法、笔法、墨法,主要掌握其特征和精髓,贵在心领神会,方可得心应手。
意临使古人笔墨皆若出于我手,古人之神妙,则皆若出于我心。
不知我为古人,还是古人为我,至此境界,方能达到不似而似、似而不似的临摹效果。
6
临古、临今
临摹既要临古人也要临今人。
临古人为探本求源,临今人可从中体悟传统技法的演变。
只临古不临今,虽有利于传统技法的纯正,但有泥古不化之弊。
只临今不临古,毕竟是流不是源。
既临古又临今,便于对前人技法的消化吸收、兼收并蓄、融会贯通。
7
临专、临博
临专——-临摹先从某一家入手,吃透其精华所在,熟练掌握其笔法、墨法、章法特点并为己所用。
临博——-广临诸家谓之临博。
只临专不临博易成画奴。
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将临摹分为三个阶段:
1,入手须专宗一家,得之心而应之手。
2,旁通曲引,以知其变泛览诸家,以资我用。
3,须心手相忘,不知是我还是古人。
他的说法,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临摹初期,可专临一家,掌握其规律,练习手和眼。然后寻本求源,知其所以然。接下来,再广临诸家,博采众长。
初始依门傍户,务求其似;后则自立门户,自出精意,自辟性灵以博采众长而不似,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这样,才达到临摹的目的,而且无泥古不化之弊。
8
变体
变体——-以临摹为基础,师其意,不师其迹,用古人的规矩,抒写自己性灵的临习方法。
变体是使临摹融会贯通、演变化育的过程,是中国画由临摹过渡到创作的基础条件之一。
变体的方法有两种:
1,以前人创造的物象形态、笔墨关系变换章法构成,称它为换骨之法。笔笔是自家写出,亦笔笔从古人得来。
这样,既避免了初学者易犯的死临之弊,又有助于对表现方法从本质上掌握其规律性。
2,以前人的章法、笔墨关系变换表现的物象,谓之偷梁换柱。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即将前人的笔墨章法,化育为己有,学以致用。
李春临摹画
有人问齐白石老人,“你是怎样从一个木匠华丽转身成了一位巨匠?”
他回说,“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
李春临摹画
世上没有“空中楼阁”,临画也是一种修炼。
古画对山石树木的刻画是细致入微的,故我们对其临摹是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草率的。
好吧,来吧,请来这里!
泡一壶茶,执一素笔,静于深秋的时光里,心守一墨山水,情未央,意未尽。
静心。享受临摹古画的体验,体验古代画家的那种“三日一石,五日一水”的慢生活,享受那份难能的安祥与宁静
作者:三采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