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2-06 15:14
上海世贸展馆
2017年12月3日下午,历时4天的“同路而行”—2017(第三届)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展览中心圆满谢幕,“开放的视域”当代艺术展是由策展人彭泽云受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组委会邀请,策划组织的团体品牌单元的展览项目。对此,本次彭泽云策展人介绍了本次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的特色之处。
本次策展人彭泽云与非洲艺术家Landry、青年艺术家刘慧芬、韩莹
展览画册
问:首先我们想了解一下策展人这个职位是做什么的?顺便谈谈你为什么会做策展?
彭泽云:策展人的概念源于西方“curator”一词,是指在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可以说,他是展览中的灵魂人物,无论是从艺术家的选择,作品的定位、作品的展览呈现都是他要考虑的,所以有点像导演。我之所以会做策展主要当年在湖北美术学院读本科时看了很多小汉斯关于策展的书籍,也希望自己能实践一下,后来在策展人仇海波指导下开始了具体的策展实践。现在在上海美术学院读研究生,身边很多任课老师都是有名的策展人如李晓峰、马琳、胡懿勋。在这种氛围以及自己的热爱下所以就一直坚持做。
展览开幕仪式
问:作为一个在读研究生,策展会不会影响你的学习,你是如何处理策展与学习的关系?
彭泽云:从目前来看,并没有影响。我是在用别人用来休闲娱乐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所学得专业是艺术管理,艺术策展也是其中一部分。研究生一、二年级时我就认真学习专业课,积极发表论文、参与导师的项目。所以,获得过“国家奖学金”,“上海大学校一等学业”、“优秀学生”等荣誉,学习上不算很好,也应该不差。策展与学习,当然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学习了通过策展去实践,通过策展实践找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学习。
展览开幕仪式
问:你个人觉得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与上海地区其他博览会相比,有何独特之处?
彭泽云:每年的11月可以说是上海博览会的季节,从ART021艺术博览会、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到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都于11月份前后依次举办。这五场博览会我每年都会去参观,曾经也参与到这些博览会的服务工作中,它们应该是各有各的特色,但最有特色的要算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其一,这个博览会是直接面向艺术家征稿而不是召集画廊,这样为那些在校学生以及未与画廊签约的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平台与机会。其次,引入策展人来策划单元项目,把握住展览细节,避免了一些博览会杂、乱、无系统、无条理的呈现方式。当然,青年艺术博览会是一个以青年艺术家为主体的平台,其最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关注“青年”这一阶段,毕竟青年艺术家代表着未来艺术的走向与风潮。所以,与其它艺术博览会相比,它应该算是艺术博览会中的“奇葩”。
参展艺术家郭苑舒作品
艺术家刘慧芬玻璃作品
问:为什么会选择“开放的视域”这个主题?
彭泽云:当下艺术的发展呈现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家与观众就需要更加开放、多元的视角来对待艺术。艺术家需要用更多的艺术表达方式而不仅仅是架上绘画去探索艺术的边界、视觉的边界。对于观众而言,他们应该走出思维的舒适区,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形态去接纳各种艺术形态,艺术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只有喜欢与否,只有不断打开自己的视野才能领略更多风采,继而发现自己喜好。只有让更多观众接受不同的艺术,艺术才能更加丰富多彩。所以,选择了“开放的视域”这个主题,并选取相关艺术家。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一是能让艺术家们相互学习借鉴交流,开放他们艺术创作的视角,历史告诉我们,唯有开放,才能保持永不枯竭的创新活力。二是能打开观众艺术接受的视角,让他们领略不同的差异化视觉表达。相同的故事不一样的手法与视觉效果,从而丰富大众审美生活,提升大众审美认知能力。”
艺术家郭瑞峰玻璃作品
艺术家麻进作品
问: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此展览的特色之处吗?
彭泽云:为了吻合“开放的视域”这一主题。我在选择作品时会注重作品种类的多样与形式的多元,但又让它们成体系。向世奎、史彦青、刘兵三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注重对场景、情节的具象化描写与刻画。 向世奎、史彦青将现实中的人物场景抽离出来,经过思维的加工对其进行有意地编排与组合,旨在探求在特定的语境中人与人、人与现实的相互关系与心理状态。刘兵则将视角投向动物世界,用绚丽的色彩在画布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颇具趣味与寓意的故事情节。如果说以上三位艺术家多采用具象化叙写的方式描绘生活中场景与情节,那么以孙源、刘平、周轩艺、丛丛、杨虎、李书天、周英俊为代表的艺术家的作品则多采用抽象化叙事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象,他们综合了生活中无数单一表象——人、树木、火等,经过提炼最契合的元素,叠加出微妙的痕迹与纹理,极具设计感与形式感,天马行空式重复的笔触与线条使画面秩序化、整齐化,并形成和谐且富于节奏感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郭瑞峰、吴仕奇、刘慧芬、韩莹四位艺术家分别以玻璃作为材料进行艺术材料与工艺的探索,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视觉表现形式。这些雕塑具有丰富的外在形式,有类人形、山形、鱼形、月牙形等不同的形状,这些外在的形式是艺术家对人与自然长期思索的结果。而作为材料本身的玻璃具有许多特质,其中最为突出是“四维性”,材料本身具有捕捉内部的光线的能力,光线的引入能引发人对空间情感上的波动与共鸣,能够标志时间并且表达着它的空间常常具有特别的感染力与动态的韵律。这也是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首次引入玻璃艺术这一种类。与上述不同的是,郭苑舒、麻进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或多或少涉及到传统文化元素与技艺再解读、再运用,同时适当地注入工艺、科技与当代艺术的新观念,立足于历史跟文化和现实的碰撞境遇,以便营造出的一种颇具开放性与融合性的视觉语言,从而消解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造的界限。这些艺术家作品的特点也构成了我的这个展览的特色,参展艺术家也是我和组委会评委从70多位艺术家里面反复筛选出来的。
展览空间
问:在这么一场盛大的博览会上策划展览,会不会遇到困难?
彭泽云:困难肯定会遇到的,毕竟一个展览从无到有,有许多事情去协调与解决,比如说,与主办方在工作的衔接以及工人的沟通、作品选择、运输等等。但最难的是对展览呈现的每一个细节的坚守。在这方面还好有我的好朋友艺术家刘小沨帮助一起构思与商讨,尽量让作品与作品之间相得益彰,让空间与空间之间协调统一。虽然由于条件原因没有做到尽善尽美,但还算理想。在场的很多观众在我们区域围着作品摆拍合影,并说我们展呈设计很棒。当然,还要感谢艺术家庞海龙以及媒体人唐倩的默默支持。
展览空间
据悉,此次博览会结束后,团体单元的展览将陆续前往青岛、北京、济南巡展,希望广大艺术爱好者前往观看。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