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闻链接:水下考古工作者的“下潜手记”

2018-04-28 02:43

  作为中国第一批拥有深潜经历的水下考古人,他们在“深海勇士”号里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想些什么?这份来自参与本次深海考古调查的队员们的“下潜手记”,为你真实呈现深海考古的点点滴滴。

  【第一潜宋建忠】

  作为中国深海考古的首潜,我多少有些兴奋,也感到有压力。凌晨4点,我就早早醒来,想象着即将进入的深海世界,期待有惊喜的发现。

  直径2.1米的舱室空间狭小,四周满是仪表仪器。主驾居中,副驾居左,我居右侧,几乎席地而坐,一共有5个圆形悬窗可供观察外面的海底世界。并不像平时想象的那样美丽多彩,我看到的海底世界十分荒凉,好似沙漠、戈壁、乱石滩。

  【第二潜和第七潜丁见祥】

  这里的能见度得有20米!要知道,以前我工作过的海域能见度都很低很低,好的时候也不过2、3米。只是,狭小空间里长达8小时的水下作业确实有些疲惫,中午和下午不时地吃点东西,其实并不全是因为饿,而是需要放松,转移一下注意力!

  【第三潜孙键】

  在进入深潜器之前,我特意量了自己的脉搏,发现比平时要快一些。这也很好理解,像“深海勇士”号这种载人深潜器,我最初是在上中学时看科幻小说时看到过。今天能坐在里面去探索深海世界,这太了不起了!这个深潜器的上升或下潜平均速度是每分钟30多米,概括来讲,“深海勇士”号一分钟行进的路程就超越了我过去30多年所有的下潜纪录。

  千米深的海底,似乎比前两天别的队员所看到的三四百米深的区域要活跃。我不断地看到一些透明的小虾小鱼游过,不由得感叹生命的顽强。这里的海底有些像月球表面,到处是环形山状的地形。

  【第四潜李钊】

  看着监视器上快速增加的深度数据,我十分亢奋与不安。606米,远远超出空气潜水的极限。“深海勇士”号在水底处于中性浮力,仿佛漫游于太空。

  中午,我们在469米深度发现了1号陶罐,15时在448米深度发现了2号陶罐。陶罐体量大,我有些担心能不能用机械手顺利提取、完整运回。大深度下潜、巡航搜索、精确定位、测量取样、影像记录、提取上浮……“深海勇士”圆满完成一系列水下考古的“标准动作”,我们成功带回了这次调查的第一件文物标本!

  【第五潜李滨】

  50米、80米、100米、120米……随着深度的不断增加,外面的光线越来越暗。当下潜到150米深度时,潜航员打开了灯光,窗外像拉开了戏剧演出的帷幕,露出了海水的蓝色背景。

  水下529米的海底,海床地表一片荒芜,地形崎岖不平,悬崖峭壁随处可见。窗外不断有奇形怪状的生物游过,分不出种类的透明水母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像飘带一样的银色鳗鱼结伴游动。

  【第六潜邓启江】

  虽然“深海勇士”号的下潜速度很快,但是舱内的我却没有感受到任何不适。海水里不时漂过的白色悬浮物,让我不禁想起了春天里四处飘飞的柳絮。我和两名潜航员睁大眼睛专注地观察舷窗外的海底,期望有所发现。搜索过程是枯燥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体力逐渐消耗,膝盖和腰部开始酸痛。

  “左前方有一白色物体”,潜航员的报告犹如天籁之音在耳边响起,疲惫的我顿时满血复活。虽然最终被确认为是一件现代瓷碗,但却给我们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希望。鼓足干劲的我们继续搜寻,终于有了收获——两件白釉瓷器,其中一件是仅存约1/3的白釉瓷碗,另一件是白釉瓷碗残片,初步推断为宋代瓷器。

  我国深海考古“首航”胜利归来

  中国考古打开深海之门——写在我国首次深海考古调查结束之际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