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不可描述的是90后李轶君 还是我们曾迷茫却甜蜜的青春?

“不可描述”ABI青年艺术家系列展-第三章 单边话-李轶君个展

“不可描述”ABI青年艺术家系列展-第三章 单边话-李轶君个展

8

当代艺术调查局

已结束 2.8万+

2018年6月30日下午,90后艺术家李轶君首次个展《单边话》在南京Banana Art Space开幕,图为嘉宾现场合影

李轶君

策展人张骋

  这是90后李轶君真正意义上的首次个展,相对完整而有序地呈现了其从就读于中德学院至当前的整体艺术面貌。此首次集结性呈现名曰“单边话”,这三个字也是李轶君个人公共号的名称,类同独白,絮语两三或自语两段,是种主观选择的单向述说,隐含的是自信,也透露出某种迷茫。

不可描述 ABI青年艺术家系列展览

第三章 单边话 李轶君个展

艺术总监:郑闻

学术主持:宋振熙

策展人:张骋

展期:2018年6月30日-2018年7月21日

地点:南京市建邺区汉中门大街151号西城广场B入口6楼A区

主办:当代艺术调查局(ABI)、Banana Art Space

  她很早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因为一直觉得写比说可能更真实,也更放松,所以自己觉得“这个习惯保留下来还蛮好。”相对大多数年轻人的患得患失,她相对自知,如对喜爱的旅游记录,会刨去所有功能性,只存最基本的情感即可。

李轶君个展《单边话》展厅内景

  展览位于南京一处繁华闹市区中,电梯直达六楼后,沿着一段长长走廊,可见一座“白盒子”-Banana Art Space矗立其中,李轶君近20件灵动、跳跃又不失秩序感的作品置身其间,如同充满少女私语的秘密花园,自然散发出浓浓的青春滋味。

李轶君个展《单边话》展览现场

  时间顺序,是展品串联的首要线索,她还用心摘取公共号中的一些字句,打印后附着于不同墙面,与作品间既有文本与图像的对话关系,也如同另一个看不见的链条,串联起展览的整体。这一显一隐,足见用心。而展品,都与李轶君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谓一份可视的生活日记。

  本次展览的艺术总监、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对这个空间(Banana Art Space)感情亲密:“这次展览其实是空间成立后举办的第一个偏抽象的油画展。”通过展览筹划,他更觉抽象绘画还需更深入推广:“抽象绘画恰恰可能才是绘画的本体语言:点、线、面、构图、位置、对比等,但这条路很漫长,可我们必须去做。从君君(李轶君)的作品中,我看到了90后艺术家体现出的某种自如状态,这很好,因为经过85新潮较为强烈的社会指向的熏陶,及70、80艺术家受到的商业社会的影响,这些都容易使创作受消费系统的影响,那么90后艺术家可能更自我,以个体为核心进行创作,丰富呈现自我的感情、生活经历等,是一个健康的方向。” 当代艺术调查局(ABI)也是本次展览的主办方之一,“它做了很多其他学院或机构没有做到的事情,创造了很多平台,也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很多机遇。”郑闻籍此表示了自己对其的高度认可。

本次展览艺术总监、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策展部主任、当代艺术调查局(ABI)发起人宋振熙

李轶君个展《单边话》开幕现场

  “她的作品虽然看上比较温柔,却很有张力、很有分量。”在本次展览策展人张骋的眼里,李轶君不仅只是画画,其实还做了很多事,如开设个人公共号,常常出去旅游等,“她的作品看上去很抽象,但基本上都是关于日常生活。”所以,无论是幻境般的山,还是悬置的盒子、网格中的几何,都经由她的持续地表达,反复划定并重塑新的秩序。

  李轶君,90后艺术家,早期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壁画系,后入中德学院深度研究绘画,并获硕士学位。目前工作于杭州。其本科属于壁画系三工材料工作室,这种对材料的专业训练对她后期的创作有一定影响,如对一些机理和材料试验的反复实践。所以尽管其近作的呈现几乎都是平面与几何的组合,但这些绝不是只是关于结构性的物体联结与空间关系。

李轶君个展《单边话》展览现场

  2018年6月30日下午,《单边话》开幕。展览启动之际,艺术头条和李轶君很开心地聊了聊,作为一名青年职业艺术家,李轶君的成长轨迹毫无疑问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当然,她刚迈出初始步,未来可期,唯盼努力与坚持。

Q&A

  雅昌艺术网:能否先简要介绍本次参展的部分展品。

  李轶君:这次呈现的是我近4-5年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其中新作部分可分为两个系列:盒子与格子。基本都是大尺幅。现在回头看,早期作品还存在一定拘束,如希望呈现框架感、结构感、空间感等,但后来慢慢发现,个人对这个领域的兴趣不大,所以不断地找跟自己非常贴合的点,逐渐明晰前行的道路。

  雅昌艺术网:部分作品的秩序感较为明显。

  李轶君:其实生活中我算不上一个有秩序感的人:三餐不是很规律,作息时间也是,通常是晚睡晚起,我虽然不愿总呆在框里,但性格不算太张扬,我喜欢的是某种规范内的小惊喜,比如画面里突然有一个东西跑出来,但整体还在范围内。所以我不会把自己的作品定义为冷抽象或某种既定风格,这没有太大必要,做自己想要的就好。

李轶君个展《单边话》展厅内景

  雅昌艺术网:这批作品总体看起来比较轻松,你曾试图营造出一种安全感吗?

  李轶君:对。我想呈现的是一种敏锐感,以及一些少女心。似乎我在轻描淡写地做这件事情,实际上都是精心处理的结果。艺术家的创作当然很苦,我并不是刻意回避,但更愿意呈现一些美好。

  雅昌艺术网:是否对手绘感有某种迷恋或本能性地亲近?

  李轶君:图像性在我的作品中比较重要。通常,我喜欢呈现曾经或正看到的某个画面停留在脑海中的一瞬,可能轻盈,或许厚重,有点捉摸不定,但我一直在尝试用轻描淡写的方式去呈现。比如,我曾在加州的一个水族馆里目睹一群水母在水中摇曳,灯光下,画面美感十足,但从创作的角度而言,除了呈现美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呈现这种状态,其中包含物理现象,也包括情感。

  比如格子系列。看似都方方正正,但我不想表现的那么规整,想有些乱画和涂鸦的痕迹,手绘感的融入会加速画面的生动,我喜欢这种秩序中微妙的跳跃。

  雅昌艺术网:通常,你是想的多还是动手操作的多?

  李轶君:想的时间比较多。实际上,画面最终还是要呈现出一定的结构,我不是那种非常行动主义的绘者,考虑结构合理的关系是视觉艺术的基本要求。

李轶君 《背包》 150×120cm 布面丙烯 2016

李轶君 《我没见过富士山》 115×90cm 布面丙烯 2015

  雅昌艺术网:在你的画面中,秩序和矛盾共存,符合基本规律中总有一些小突破。

  李轶君:对,比如盒子系列就是以图像的方式呈现我对生活的体会。盒子,我觉得是一个综合体,比如你从公司辞职,会抱走一个文件盒,所有私人物品都放在里面,再比如旅行箱,里面塞的所有个人衣物和日常用品就是个人信息的整合,包括抽屉,也都摆满了全属个人的东西。盒子加入个人物品后便具有了个人属性,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一件私人物品。我画了很多这样的盒子,代表的是不同个人呈现的不同状态。

  雅昌艺术网:这跟你经常出去旅游有关吗?

  李轶君:有一定的关系。我自己喜欢旅游,但一般时间都不会很长,我不是资深驴友。这个习惯大约始于大学,现在基本上每年都会出去,因为它会上瘾。旅行确实会让自己遇见很多新鲜的东西,就会觉得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子。但影响多是潜移默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出现。

李轶君 《旅行三部曲》150×120cm 布面丙烯 2017

李轶君 《堆积》 80×60cm 布面丙烯 2014

  雅昌艺术网:视觉艺术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李轶君:画画这件事,我可能从六七岁就开始了,之后一直就是画,也只是画。从小到大,一路都没有离开过画笔。但我其实有想过通过其他方式进行呈现,比如可能的情况下拍个电影,用影像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故事,或许几年之后我会实现这个愿望。但本质而言,创作是不受媒介控制或限制的。

李轶君《堆叠的秩序》150×120cm 布面丙烯 20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邹萍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