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7-03 15:16
“象外”具象实验工作室邀请展
象外
BEYOND THE IMAGE
2018.7.12—7.19
开幕 OPENING:2018.7.12, 3:00PM
策展人 CURATOR:徐明松
艺术家 ARTIST:姜建忠,石至莹,周胤辰,肖江,潘文艳,李晴艳,游帅,陶大珉,何龙生,汪一,李淜,黄菁菁,袁崇寅,王蓓祺,任璐,杨子行,马楠,高清,柳靖惠,庄婕
序
学院艺术在80年代中期前后是保守迂腐的代名词,是被当代艺术的先锋战士们穷追猛打的众矢之的,是“85新潮”运动的革命者造反的直接对象和缘由。
当蔡国强同志怀揣着炸药直炸得老外连连叫好后,紧接着老蔡的烟花又穿越故宫的上空和弥漫了浦江的云雾。如果说行为艺术和装置作品在国内合法化后,似乎不少人觉得绘画更有点原罪感的滋味。而另一方面,国人已经习惯于革命和运动式的节奏,喜欢风风火火的鼓动。
当许多人在当代艺术圈里焦急地刷存在感的时候,然而有一批人却始终不合时宜地端坐在画架前,不愿离开。其实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对于这些人来说绘画就是一首难以忘怀的歌,对于他们来说志趣就是上帝的召唤。
姜建忠 解读戴安·阿勃兹 NO.8 2017 布面油画 170×130cm
姜建忠 两个试点 2016 布面油画 140×110cm
我不认为艺术是线性的,艺术不是简单的超越和替代的关系,更不是通过运动的方式来呈现文化的繁荣和正确。革命可以在农村轰轰烈烈,也可以在白区不动声色。三十年来国内艺术思潮的风云起伏,离开架上绘画的先锋战士该出走的已经出走,该出嫁的也已经出嫁,“85新潮”的先驱者们都已经功成名就,坐享其成。传统文化该颠覆的已经被颠覆,该砸的也砸的差不多了。目前我们在“文化震荡”之后需要的是重新建设,绘画重构是当务之急。
美术学院在国内的历史很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它是艺术的孵化器,是培养艺术家的摇篮。如果美术学院只会讲述过去的历史,不承上启下与时俱进,那么她的生命力就衰弱,她的循环系统就会封闭停滞不前,如果割断了传统文化那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我们不需要总是发明文字,而只需要把古老的文字重新组合,赋予它以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就行……我们目前的美术学院和美术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复杂的局面,我们既需要面对被自身撕碎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历次运动中不断地被围剿,已经支离破碎,奄奄一息,千头万绪无从打理。然而另一方面对西方文明系统我们又没有规范的系统地研究、梳理和合理的吸纳,而是一知半解,实用性地选择利用,经常切一段文化局部进行烹饪、咀嚼,文化已经与文化生态剥离。文化人和艺术家在无序的缺少支点的文化大转盘中昏昏沉沉,同时又面临着新一轮的错综复杂的当代艺术的冲击……是继承?改造?还是颠覆?三十年来持不同政见者同时在互相诋毁,各持己见。
姜建忠 柏柏尔人的村道 2018 布面油画 65×53cm
姜建忠 德国乡村印象 2018 布面油画 73 x 60cm
姜建忠 摩洛哥的山道 2018 布面油画 60 x 70cm
绘画是否回来了?或者说还没有“死绝”?按西方极简主义以后的逻辑来说,绘画已无路可走。但是到上世纪80年代,西方的绘画又在生长,以德国新表现主义和意大利超级艺术为代表的绘画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绘画的特殊性看来也不是轻易可以被替代的。其实20世纪后半叶以来,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在提出“死亡”之说,诗歌的“死亡”,小说和电影的“死亡”等等……按北京人的说法叫做“翻篇”了。然而在国内来讨论绘画是否已“死亡”似乎有点滑稽,现实情况绘画恰似离离原上之草,满山遍野。山东省以绘画方式高考的学生某一年居然达16万之多,前呼后拥,漫山遍野,人满为患。近年来中国的综合性大学都纷纷巧设艺术学院或美术系,各自招兵买马,独立门户。看来绘画在国内还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特别是油画专业距离“更年期综合症”还很遥远。我们并不缺少绘画大军,缺少的是优秀油画家和好作品。
优秀的学院艺术在国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国人素质不是因为太高而出现了社会问题,而是美盲比比皆是。我们的民族目前缺少优雅,缺乏经典!西方的前卫艺术是建立在悠久的学院历史的基础上,是在不断地打破他们的“经典”窠臼之后往前挪动,学院艺术与“先锋艺术”是一个铜板的两个面,是相互补充和依存的关系。西方是被“经典压迫的喘不过气来”,他们需要搬掉经典透透气。
在西方,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和西班牙萨拉曼卡大学都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之一,就摩洛哥的卡鲁因大学历史都已经到达公元九世纪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北大才创建于1898年。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国内不是大学太多,学院太多,经典太多,而是太少!解构的前提是需要提供大量的经典作品。
姜建忠 岁月·人No.1 2015 布面油画 155×150 cm
姜建忠 岁月·人No.2 2016 布面油画 155×150 cm
不要把走调当变调,走调和变调这是有本质的区别。艺术是有边界的,是在局限性内玩耍。艺术的局限性在于:“就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边界……艺术是词语概念之外和物质存在之外的另外的存在……”绘画的历史已经上万年了,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一路走过来的。要说绘画就在我们这个时代嘎然而止,也许,可能性不大,那是不符合历史规律的。有人说绘画从来没有走远,今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装置艺术以后绘画如何去做?如何去回答时代所提出的问题?如何去面对时代的迷障?齐奥朗曾说:“绘画是个体面对社会的一种言语方式,让无声者发声。”
姜建忠 解读戴安·阿勃兹No.7 2014 布面油画 170×130 cm
绘画的感动依然存在,这次聚集了近二十位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是一群集体个人主义者。从这些年轻艺术家身上折射出了时代的烙印和审美价值的流变。他们基本是清一色的80后一代,有着共同的学院背景身份,他们以自身的实验在演绎着学院的变迁,他们正在享受着自己地追求过程。
在这图像泛滥的时代,我们如何把一些平庸的图像处理成一幅有深度的绘画作品?如何把一些呆板的观念绘画解放出来,让绘画回归到视觉艺术的范畴之内?具象实验不是仅仅去复制古典绘画的基本法则,而是要对西方美术史进行梳理,反思,以个人的方式切入。特别是对塞尚以后的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和抽象表现主义等艺术予以关注,对培根、弗洛伊德,巴尔蒂斯,莫兰迪,李希特,基佛,图依曼斯,杜马斯等活跃在当代的具象绘画大师作品予以研究。对绘画的精神性,边缘线处理,平面性,设计构成,笔触的生命力,色彩的心理暗示性,造型的主客观性,画面的节奏性需加以深刻理解和深入探讨。
姜建忠 小青鸟No.2 2014 布面油画 140×110 cm
艺术生活,生活艺术,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梳理了美术史后,用什么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生活的感受能力,并能把这种感受能力用绘画艺术的语言传递出去,把私人经验转换成人类的公共经验。每个人都行走在自己的时区里,请放松,你没有落后,也没有领先,在命运为你安排的里程中,一切都准时。
选择绘画就意味着准备享受绘画的快乐和寂寞……是的,我们期待着摩西带领众生走出埃及,但是美术界有摩西吗?也许我们就是自己的救世主。当这个社会都在急功近利的时候,回头看看,转身走走却显得更有意义,回首,其实也写着前方的路。
作者 姜建忠
姜建忠 JIANGJIANZHONG
1957 出生于上海。1983毕业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1983-1985任北京总政歌舞团舞美设计。1986-至今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油画系主任。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姜建忠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