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九天花雨落潇湘 ——柯桐枝的花鸟画

2018-07-24 09:01

  图为柯桐枝中国画《冬去春来》。

图为柯桐枝中国画《冬去春来》。

藤舞林深中(中国画)

藤舞林深中(中国画)

柯桐枝

我和柯桐枝先生祖籍属闽,而隶籍于湘。虽交往时间不长,但我俩心神熠熠相与俱同。先生是吾湘高人,吾湘艺彩之表率也。

  在中国花鸟画家中,柯桐枝的画作往往璀璨夺目,有一种寻春问秋的极好情致、极佳色彩感觉。

  中国画原本提倡以墨代色,大都崇尚大素大雅,与“锦绣纷华”的作品相去甚远。前不久,我在日本看到尾形光琳的《燕子花图》,有一种华丽灿烂之感。与柯桐枝画作相较,色彩感觉各有千秋。柯桐枝的色彩更自然,尾形光琳的色彩来自华贵的工坊,自有一种富贵气。

  浏览柯桐枝的作品,不能不感到他那种来自伟大自然的光怪陆离的色相之恢弘绚丽。当年,有人开玩笑说他是“好色之徒”,他亦含笑收受,制印钤于画上,这是他以“色”为画之观念的一种崇尚表述。当然,是不是一有色彩就美了呢?也不见得。当今画坛,那种完全以“大素大雅”为宗的艺术已经渐渐少了,完全以梅兰竹菊、水墨山水为宗的艺术家确乎在悄悄地变化。有好些画家,意图在花鸟画这个门类撕开缺口,把绘画推向以色彩为尚的境界。他们的作品把物象本身的颜色铺排在画上。好的方面是和传统花鸟画拉开了距离,而且比较强烈。但这种过分强调物象本身的色,往往会落入民间绘画对各种自然花卉色彩的直接描摹,加上构图等因素,而形成画如花布的感觉,意境、层次、格调,却等而下之了。这是十分可惜的做法。

  柯桐枝不同,他对黑、白,特别是现代画家钟爱的灰色情调,都研究得十分深入,这是他内心深处“禅的意境”使然。

  柯桐枝的动人之作有很多。比如《可谓春光一片晴》《飘香季节》和《晴日》等作品,都是笔法恣纵,墨色却十分强烈,有空白,有灰色基调和浓情厚意,读之震人心魄。他的《敢问苍天问风雨》《三月岭上花如潮》诸作,从题到画,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力度极大的创新之作。柯桐枝在作画时的思想活动是热烈的。比如《春洒雨林》,画的右侧有色有墨,而又简极生神地一片模糊,在整幅画上形成强烈对比,使画幅充满灵动之气,和《晴日》一样,异曲而同工。

  从柯桐枝《敢问苍天问风雨》这幅充满诗意的作品,可以看到传统文化脉络。《醉山花》更是一幅饶有文人气质的力作,以一种流动飘扬的笔触,表现出浓烈的诗意。由于这种飘移的感觉,“醉”意盎然而显。而在此画的左边,留有大片空白,这和《芳野雨林》的反方向留白,又是一种新的尝试。他所使用的飘移的笔意,在必要时,又戛然而止,使这种顿敛作用,有一种“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的感觉,形成一种天风朗朗、大岳堂堂的排寡纵横之气。这种情致非长期历练是不可得的。

  柯桐枝对传统体裁、传统意趣是很习惯的,并非只是横涂竖抹地将就。比如《荷塘月色》《映日》《风清月朗花生情》等多幅以荷为题的作品,虽然都是中国传统的荷花主题、荷花命意和荷花情趣,柯桐枝并不止于此,这些画的下方大多有摇曳的池水和受日光映射形成的斑驳光影,特别耐人琢磨、耐人寻味。

  《万木霜天红烂漫》一画,柯桐枝利用中国宣纸和色墨渲晕效果,把深邃的秋意渲染得十分到位,连那三只雀鸟也画成迎风作舞的情态,酣畅之至。与《锦绣寒塘》《春来花舞容》立意差不多,简单的留白和红黑对比,形成了春秋两个季节清华郁勃和悲慨苍凉的深刻感受。其中特别要提及的是《锦绣寒塘》和《春潮》两幅作品,标志柯桐枝的艺术已达至成熟,应该说这两幅作品是所有画作中最著神采者。如果《醉山花》和《春华倩影》还有技艺的尝试在其中的话,那么《锦绣寒塘》《春潮》可以说是作者各方面成熟的极致。这些作品笔致狂放,意绪悠扬,应是可以窥见柯桐枝传统笔墨功力精深的重要作品。

  《寒冬过后是春天》和《万木霜天红烂漫》在构思上约属相似,前者的树干纯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画成,后者的树干则纯用细笔勾描。然皆发于此,亦收于此。仔细品味这两件作品,又是各具深意的创制。前者是写花,后者是写叶,各有特点,写花写叶两件作品,尺度相同,结构也差不多,但技法意念如此不同,给读画者的感觉截然相异。春天和秋天,是如此迥异,柯桐枝对此是神乎其技的:春寒料峭,鸟是瑟缩地挤在一起的;秋气爽健,鸟是腾扑飞翔,两者各异其趣。辨情辨理之精,令人惊叹!

  柯桐枝游踪遍南北,这对打破传统画境,有重要的意义。他对传统题材梅兰竹菊取用较少,然对云南雨林中的自然物象,描写得较多。写梅如上述的《寒冬过后是春天》和《风送春香阵阵来》,又皆不拘之于往昔作者对形的追求,皆有“似与不似”之奇趣。

  柯桐枝不仅仅工于写形,同样也工于造意。《月下花容》《阳光下杜鹃更红》可以看出他对自然万物观察体味之精。后者更使人感到他对太阳抱有一种膜拜和推崇的热情。

  序年齿,柯桐枝比我小13岁,我却感到他有一种过人的艺术热情,此之所以使我撰写本文时对他抱有由衷的敬意。我18岁自故乡外游,自岭南而雁北,自西漠而东海,自觉尚能体察各种自然形态和情致,然较之柯桐枝,仍深觉不妥之处尚多。由于长期在故乡之外生活,对家乡的同道疏于问道和求教。而自柯桐枝和几位青年画友如赵溅球等始,当力求和画友们相与结成一种艺术上同气相通共同追求艺术的趣好,臻于至尚而后可。幸吾乡同道不吝存以教我。余虽年届耄耋,还望诸位同道相互体察,极而后达。柯桐枝以为然否?

  (作者为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林,凡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