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依托美术馆进行传统中国画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8-08-06 09:15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和恒庐美术馆,分别代表学院和社会不同类型的美术馆,从其举办的展览出发,分析如何充分发挥美术馆在场馆、藏品、专家团队等方面的优势,探讨更好地进行传统中国画教育的策略。

  现阶段,两个美术馆已在中国画教育推广上做出了许多实践。

  2018年5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寄言2028’——2018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览”,本次展览是综合性的学院教学成果汇报。展览期间,笔者发放了大量纸质及电子问卷进行了调查,对观众的年龄层、工作方向、兴趣点、对中国画的印象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回收的464份问卷调查显示:前来看展的观众类型主要为:29%无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学生、22%美术学院学生、15%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成人、32%(带上学龄前儿童或小学生来看展)的成人(老师或家长)、2%其他,在对中国画的印象和理解中绝大多数观众表示不太了解中国画,只有少部分中国画专业相关的观众表示比较了解。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可以解读和分析出:观众主要是带孩子的家庭进行文化旅游,以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的青年观众中学生占了很大比例。在社会需求上,越来越多的人将参观美术馆作为学习和休闲的场所,对参观美术馆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但其中许多观众对中国画和书法艺术了解较少,认为传统美术与自己较有距离感,喜欢但看不懂。

  笔者认为,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地接受和了解传统中国画、了解民族美术需要时间,却不是困难的。在当下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情况下,文化艺术的发展也是空前的。把握好时机,制定有效的策略,中国画教育的普及能依托美术馆取得重大进展。

  恒庐美术馆成立以来相继举办了“浙江省首届工笔画邀请展”“南北·工笔画对话学术展暨学术活动”,以及吴山明、尉晓榕、王一飞个展等一系列学术性很高的展览等,办展览选择中国书画为主的主线的高品质展览。并不定期出版内部通讯《恒庐》等刊物。因浙江文化界的著名学者、教授常年高会于恒庐,以学术座谈的形式谈文说艺遂有“恒庐谈艺”之雅事。2003年2月,在“恒庐谈艺”的基础上,向公众推出了“恒庐讲堂”,大大丰富了学术的挖掘和传播。从“恒庐谈艺”到“恒庐讲堂”到后来的“青年艺术空间”“艺术周”……美育的功能与时俱进。

  通过对两个美术馆展览、活动的研究和分析,笔者得出以下一些基本的实践策略:

  第一,观众教育。为美术馆观众建立中国画认知体系;在美术馆举办系统的、浅显易懂的中国画发展历史专题讲座,普及中国画基础知识;提供美术馆课堂,定期举办中国画基础研习班,招收学员进行研讨学习。第二,导览服务。在中国画展览中增加专题导览;培养、培训、推广文化义工,为观众提供更详细的人工讲解。第三,活动体验。举办其他带有中国画教育独特性的公共教育项目;提高观众主动学习了解中国画的热情,不仅要针对观众类型举办不同类型的活动,活动的开展方式和时间也可以丰富多样。第四,主题展览。与其他地区美术馆合作举办巡回性的或主题性的中国画系列展览。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凭借着中国美院在中国现当代美术教育史上的中国画重镇地位,藏品中的近现代中国画名家大师的作品的收藏比较系统,如黄宾虹、潘天寿、林风眠、陆俨少的作品皆在收藏之列。可以充分利用它在文化收藏和文化传承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及作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进行参与式中国画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藏品和教育服务主动拓展到馆外,与其他美术学院美术馆合作,举办巡回性的系列展览。第五,创新形式。制作展览相关专题的纪录片和影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加网络、馆内等各种平台上的有奖问答和比赛等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画的传统教学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让中国画的发展立足于时代,使中国画家们创作出更多彰显中华文化精神的优秀作品,使民众了解和学习到更多优秀的民族绘画。

  依托美术馆进行传统中国画教育,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画艺术,永远在路上。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觉平,席茜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