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8-16 18:40
摘要:2018年12月16日广安田野双年展正式开幕,2019年5月10日闭幕,展期历时半年,国内外四十余位知名艺术家将来到广安武胜,与当地村民共同迎接一场艺术与田野、艺术与土地的庆典与节日。首届广安田野双年展以“守望原乡“为主题,试图以当代田野艺术样本的国际化建构方式,邀请国内、国际艺术家参与公共艺术创作与展示,实现一种以当代艺术的创新意识引领中国乡村建设、乡村转型的文化实践。关于大力振兴新农村,把文化艺术项目带到农村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四问艺术介入农村
一、为何让艺术介入农村?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两次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我国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对提高新村镇建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村镇是城乡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建设对于实现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要素有序流动和乡村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村镇建设广义上指的是指小城镇和农村建设,狭义上就是新农村建设。
总策展人 一山
所谓以“艺术”对乡村进行“活化”,从而解决乡村振兴,在总策展人一山看来是一种可持续生长,可推广、复制的中国经验和案例。青山绿水,美丽乡村是四川广安的现实景观,也是巴蜀故地农村文明的文化原乡。广安市文联主席童光辉表示,“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举办首届‘守望原乡:广安田园双年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让艺术家走进青山绿水,让乡村的农民参与到艺术作品创作之中,让艺术品点亮美丽乡村,使振兴乡村、造福百姓。”
策展人冯博一、顾振清
对于本次田野双年展的主题,策展人之一顾振清谈到,“守望原乡”的文化理念,提倡的是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悠久传统,强调的是当代艺术家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中国乡村生态环境的人文情怀。“守望原乡“的文化实践,重视的是深化当代艺术家对深度中国的文化根性的挖掘和探究,活化对农耕文明的文化原型和历史记忆的追溯和认知。让艺术家走进青山绿水,让艺术品点亮美丽乡村,是当代艺术助推乡村振兴的一种新的思路和实践。这种思路和实践深化的是“美丽乡村”就是“美好家园”的中国愿景。因而,艺术与田野、艺术与乡村的在地性对话,是一种立足于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文化谱系的建设。
二、如何助推发展新农村?
民族文化是我们艺术创作的源泉之一,少数民族文化中艺术是灿烂的分支,我们应该抱着感恩的心用艺术来回馈到乡村建设中。总策展人一山指出,中国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有五个振兴,其中一个振兴就是文化的振兴,我们通过双年展的形式来推动乡村振兴。那么如何助推?达到什么效果?就是要让农村的面貌更加美丽,农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农业的业态更加提升,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为“守望原乡”,什么叫原乡?总策展人一山认为:“要把握三点:第一是农耕文化;二是乡土文化;第三个方面是院落文化,这三个方面构成了我们‘守望原乡’的根,首届双年展我们就是抓住这个‘根’在进行探索。在这里,我们不是对“原乡”的照搬,而是用当代艺术的方式重新进行表现。还有就是在创作中,我们提倡在地性创作,提倡现场感以及互动性,希望当地的农民、木匠、铁匠等等都参与进来,艺术家与农民共同完成作品,我希望首次田野双年展能够对得起我们这片土地,将最优质的作品展现在这片大地上。”
很多人在国家大政策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艺术介入乡村,但是也引起很多人的质疑——艺术介入乡村是不是“包办婚姻”?一山则认为,“这是我最很关心的,很多地方做的乡村艺术项目好像有点儿阳春白雪跟下里巴人包办婚姻的感觉,但是我们策划的项目时刻在反思这个问题,我们做的一定是具有在地性,参与性,现场感极强的田野双年展。”
三、如何创新艺术介入农村?
近几年很多农村都在大力发展文化艺术,使得一时间艺术介入改造农村风生水起,但是如何创新新形势使艺术介入新农村走出不同的路,值得我们思考。总策展人一山就谈到,“我们做的是跟当地的木匠联合起来共同做一些雕塑,虽然是很土的雕塑,但是很原生态,有一些在房子上刷一些颜色,画一些画刷一些颜色,展现他们在乡村做一些项目,他不是单一的,我们做的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这个难度是蛮大的,我们想国际和国内共同来探索。任何东西有一个历史沿革,艺术史有艺术史的沿革,有历史的经典,走向现代主义,现在是当下、当代的先锋,未来还有未来的趋势,那么我们想艺术史跟农业的发生史要结合起来,相结合。
作为策展人之一的冯博一谈到,在广安举办首届田野双年展,公共性更重要,艺术家在创作上要因地制宜,与广安武胜特殊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发生联系。“守望原乡”,在他看来,大都市里面的艺术家们能够回归乡村、回归乡愁或者是回归自然,同时通过作品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其中,这也是对乡村、对自然的一种认知,对于本地的公众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经验。对于田野双年展来说,如何不断地延续下去,形成一个带有武胜特色的或者说中国特色的田野双年展,不管是对艺术家还是策展人都将是一个挑战,在这里,我希望这个双年展能够区别于城市或者美术馆做的双年展,如何做的成功还是要靠艺术家和武胜民众的支持。
四、对乡村、村民、艺术家带来哪些影响?
关于艺术介入乡村对乡村的影响,策展人冯博一长思后谈到,“我觉得艺术是一个长线,艺术对当下的改变也是随着时间慢慢显现的,你通过一次展览就能够达到多大的改变,这个挺难的,尤其是当代艺术在城里都很难,更何况这里了,这里缺乏基础主要是一个是观众基础,观众基础没有更多的,而且他们可能连艺术是什么都不一定很清楚,更甭提当代艺术了,这其实是一个挺大的问题,或者是一个挑战,这都是一种尝试。你面对的观众群是什么?你这个展览怎么跟这个观众群进行对话,这个其实非常关键,因为你还是带有共通性,这是一个挺大的问题,第二个缺乏所谓的经验,那个经验比如说基础设施、设备,包括灯光,这些都没有办法和美术馆相比,或者说你怎么跟威尼斯比,人家办了一百多年了,或者是‘越后妻有’,人家都这么长时间了,这一块实际上也是一个挺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恰恰是在这样一个特别有限的条件之下,大家能做出什么特色,对我们策展人、艺术家、主办方来说,更多的还是对我们和艺术家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而策展人顾振清则提到,“进入深度中国、农耕文明和田野文化,我们一直在鼓励更多的艺术家,不要把艺术作品只是放在大都市,不要放在纯粹的都市化环境里头来考量艺术的价值,而可以更多的考量中国广大农村这种腹地来考虑乡村和当代艺术发展的节点,所以在这个结点上,我觉得’田野双年展‘跨出了一大步,它是一种感召力,让人看到艺术家有更多的用武之地,这些没有太多人问津的广袤的深度中国的腹地,也是以后艺术创作和知识生产的一块希望之地。因为有更多人介入的话是对所有人的一种带动和一种精神文明的体现。”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