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周六来川博看江口沉银 听“考古白岩松”讲述水下考古黑科技

2018-10-26 19:00

想必每一个四川人都听说过“石牛对石鼓,黄金万万五”的民谣,如今,随着江口沉银古战场遗址的发掘,4万多件文物陆续出水,证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的传说。

KdspjRUpQpbeXofjIcg8z0ZYTO0uGkATJE0S2rYz.jpg

江口沉银发掘人刘志岩

10月26日,记者从四川博物院获悉,市民朋友对江口沉银展空前热情。自10月21日江口沉银展亮相川博以来,每天前来参观的市民川流不息,有时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开展当天就有超过8000人步入展厅,将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银册、西王赏功钱币等重点文物的展柜围得水泄不通,开展6天累计已有2.5万人次观展。
对江口沉银展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周末的“福利”。10月27日,获赞“考古界瘦版白岩松”的发掘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将做客四川博物院,为公众奉献一场题为“折戟沉沙银未销——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发掘记”的学术讲座。

国内首创的围堰考古

自2005年以来,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了大量文物。鉴于“江口沉银遗址”已发生多次盗掘,许多专家呼吁宜尽快组织人力、筹集经费进行水下考古发掘。2017年1月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眉山市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江口沉银遗址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
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现场
围堰抽干江水,在干燥区域上进行探方挖掘,最终成为大家的共识。刘志岩回忆,由于江水的流量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发掘只能选择在岷江的枯水期进行。这是四川省首次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其围堰面积之大,开创了内陆河流考古的先河。
围挡搭好后,10台高功率抽水机同时启动,2000多平方米区域内的水终于抽干了,露出一颗颗鹅卵石,形成了一个“江中小岛”。

如今,江口沉银遗址在第一阶段的水下考古发掘中取得了“三项第一”重大突破,这既是国内第一次内水围堰考古,国内第一次考古发掘直接与民间传说相印证的最高级别沉宝遗址发掘,也是国内第一次发现张献忠册封妃嫔金册。

科技设备助力考古

除此之外,江口沉银遗址的考古工作是一次现代化工作方法和最新科技手段的结合,可以说是一次考古界新技术的大实践。展览也为观众科普了水下考古发掘的奥秘,那些科技元素满满的设备令观众十分好奇。

此次考古,可以说是四川考古界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一是通过临时围堰工程解决考古发掘平台,二是通过金属探测仪确定重点发掘区域,三是在发掘过程中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出水文物坐标,同时利用三维成像和航拍技术采集文物信息。“全站仪定位,通俗地说,就是在发现文物后,以详细坐标的形式,把这个文物标出来。”刘志岩告诉记者,“这样一来,所有出土文物都有确切位置,其伴生关系清清楚楚,对于我们还原历史很有帮助。”
“考古不是寻宝。”在刘志岩看来,此次考古发掘重要在于确定文物分布范围、埋藏的相关情况,“搞清楚张献忠是不是被伏击、沉银历史谜团,才是最重要的。”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