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11月15日,佳士得将于纽约隆重呈献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巨作《笑着的亨丽埃塔·莫莱伊斯习作》(Study for Henrietta Moraes Laughing )。这件作品的原收藏者是二十世纪最著名艺术收藏家之一、康泰纳仕集团(Condé Nast)黄金时代的缔造者、前名誉主席S. I. 纽豪斯(S. I. Newhouse)。
档案照片致谢:Photo by The John Deakin Archive/Getty Images Pond5
1959年至1969年间,在完成 《笑着的亨丽埃塔·莫莱伊斯习作》之前,弗朗西斯·培根曾以这位朋友兼灵感女神为主题,至少进行了23次艺术创作(每件三联画算作一幅作品)。这是培根最后一幅以亨丽埃塔·莫莱伊斯(Henrietta Moraes)为名的肖像画,编辑、策展人和培根艺术作品专家马丁·哈里森(Martin Harrison)认为它“凝聚了所有作品的精华,传达着创作者对她的真情实感,以及对她心灵的解读”。
1931年,莫莱伊斯出生于印度的西姆拉,原名奥黛丽·温迪·阿伯特(Audrey Wendy Abbott)。她从小在英国由祖母抚养,饱受虐待。她从未见过自己的父亲,后者曾在印度空军服役,并在她母亲怀孕时抛弃了家人。逃离悲惨的童年生活后,莫莱伊斯自称为波希米亚人,在培根居住的苏豪区(Soho)四处漂泊,成为艺术家们的模特。
她与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恋情催生了《毯子里的女孩》(Girl in a Blanket,1953年作)这幅作品。然而,据说她的挚爱是同性恋艺术家约翰·明顿(John Minton)。实际上,她和明顿(Minton)以及男演员诺曼·鲍尔(Norman Bowler)住在一起,陷在这段的三角恋关系中,1956年她与诺曼·鲍尔结婚并生下两个孩子。
1957年,明顿自杀身亡,将自己在切尔西的房子留给了她。“培根曾于1953年居住在这里;也正是在这里,约翰·迪肯(John Deakin)在1959年前后拍摄了亨丽埃塔(Henrietta)的裸照。”哈里森解释道。1961年,她又与印度诗人多姆·莫莱伊斯(Dom Moraes)结婚,虽然这段婚姻维持不久,但她仍决定保留他的姓氏。
莫莱伊斯是培根理想的女性朋友的典型代表——放浪不羁、漠视传统、精力充沛、热爱社交,又嗜酒成性。1969年,培根完成《笑着的亨丽埃塔·莫莱伊斯习作》时,她已经38岁了,经历了数次自杀未遂和三段失败的婚姻——她的第一任丈夫、电影制片人迈克尔·劳(Michael Law)给她取了亨丽埃塔这个名字。
弗朗西斯·培根《笑着的亨丽埃塔・莫莱伊斯习作》,油彩 画布,35.6 x 30.5 cm.,1969年作,估价:美元 14,000,000 - 18,000,000,将于11月15日于佳士得纽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呈献 © The Estate of Francis Bacon. All rights reserved / DACS, London / ARS, NY 2018
对莫莱伊斯而言,她将培根视为先知,这主要是因为他的画作中曾描绘过这样一幕:她躺在床上,手臂上扎着皮下注射器。这个场景碰巧预示了她后来死于吸毒的命运。
1968年12月,培根的情人乔治·戴尔(George Dyer)因为嫉妒,怒气冲天地砸了培根的画室。于是,在1969年1月至8月画室被修缮期间,培根在附近的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的一间画室里继续创作。“环境的改变恰逢培根开始在黄色背景上作画,首先就是在1969年的作品《亨丽埃塔·莫莱伊斯肖像》(Portrait of Henrietta)中一反常态的轮廓勾勒。”哈里森写道,“《笑着的亨丽埃塔·莫莱伊斯习作》是他回到里斯缪斯(Reece Mews)画室后完成的第一幅作品。”
培根怀揣着自信与忧虑走近空白的画布。他试图表达自己的情感——关于自我、关于生死,关于他要创作的主题——透过画作来表达这些内容并非易事。在他看来,自己的某些画作仿佛是从天而降,冥冥之中似有神助。他指的是他采取的绘画方式像是在赌博,一切依赖于“机会”或“意外”。
独自在画室进行创作的培根,虽然经常感到不适或焦虑,但成功地保持着一定的创作灵感,充分的精力和热情,最终创出作《笑着的亨丽埃塔·莫莱伊斯习作》。这幅画作能激起欣赏者对内心世界的本能探求,正如培根所说,他“用灵魂感知自己的作品”。
纽约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部主席Alex Rotter指出,这幅画作重点不在于亨丽埃塔·莫莱伊斯的脸庞,“而在于她内心世界的错综复杂”,凸显出艺术家“传达情感的非凡能力”。
“纽豪斯觅藏佳作的慧眼充分展示于此画之中”
— 佳士得行政总裁施俊安(Guillaume Cerutti)
《笑着的亨丽埃塔·莫莱伊斯习作》原名《亨丽埃塔·莫莱伊斯习作》(1969年作),曾在两个培根作品回顾展中亮相,展出地点分别是1971年的巴黎大皇宫(Grand Palais)以及1985年的泰特艺廊(Tate Gallery)。除了说明他画作中的身体姿势(“坐着”、“躺着”、“斜倚”)之外,培根从不在标题中附加任何描述性形容词,反对轶事性和叙事性的潜在解读。显然,很快他就后悔增添了“笑着的”(laughing)这个词,并要求马尔堡美术馆(Marlborough Fine Art)将这个词从官方作品标题中删除。
欣赏者的目光被半开半合的双眼所所吸引,接着不由自主地转移到了嘴巴上,即“笑”的部位。莫莱伊斯的笑,显然是神秘莫测的,让人隐隐觉得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蒙娜丽莎》(Mona Lisa) 就映在培根的内心深处。她的领口也与蒙娜丽莎的十分相似。
《笑着的亨丽埃塔·莫莱伊斯习作》 与毕加索(Picasso)创作的朵拉·玛尔(Dora Maar)的肖像——《静坐的蓝袍女子》(Femme assise, robe bleue)(1939年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后者的“微笑”也曾被拿来与《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比较。培根可能也发现了。其实,玛尔的本名碰巧也是亨丽埃塔。即便是推测,这些不谋而合之处令培根与毕加索碰撞出火花,在理论上的研究探讨更加引人入胜。
画作完成后不久,培根前往南非拜访姐姐艾安西(Ianthe),将其作为礼物赠予她,这幅画可能是为1971年巴黎大皇宫的培根作品回顾展特别创作的。继毕加索于1966至1967年在此处举办个人作品回顾展之后,培根是第二位享此殊荣的在世艺术家,由此,他倍感荣幸。毕加索是培根十分尊敬的一位二十世纪艺术家,被他视为榜样。
《笑着的亨丽埃塔·莫莱伊斯习作》将于11月15日亮相纽约战后及当代艺术晚间拍卖,该作目前正在香港进行预展至10月25日。这幅杰作尽显纽豪斯先生的鉴赏能力,他所垂青的作品,都能体现艺术家本身的独特才华。佳士得行政总裁施俊安(Guillaume Cerutti)表示:“纽豪斯觅藏佳作的慧眼充分展示于此画之中,更在其整个艺术珍藏中展露无遗。”
预展时间
10月23至25日 上午10:30 - 下午5:30
地点
佳士得艺廊
香港中环遮打道18号历山大厦22楼
拍卖时间
11月15日
地点
佳士得纽约
20 Rockefeller Plaza
New York, NY 10020
查询
infoasia@christies.com
+852 2760 1766
版权所有 © 2018佳士得
作者:佳士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