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让我写关于黄苗子的书法,令我感到一种我从未感到过的不安。以前关于评价黄苗子作品的文章,如关于他的书法展览的介绍和其他文章,大多是由一些具有我所缺乏的资格的人来写的。他们大多比我年纪更长,其中一位很自豪地表示他已年近八十八,而且他们本身都是中国书法家,他们对书法都是内行,而我这个西方人从未认真研究过书法。另外他们在文章中都谈到认识黄苗子数十年,而我只是在一九八六年在南昌召开的八大山人的研讨会上才认识他的。黄苗子曾发表过一篇十分重要的关于八大山人生平的研究文章,他又长期钻研写出关于唐代画圣吴道子的著作,中国肖像绘画和其他有关中国绘画的文章。因此我认识的黄苗子首先是一位学者。后来我曾去北京他的住处多次拜访他和他的评论家兼画家的太太郁风,欣赏他们的作品,非常愉快,并更多地认识了他们。我在他们身上找到了一个模式——这两位有文化修养,具有创造力和独立性的艺术家如何将他们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模式。两年后他们是我在北京举行的婚礼上的贵宾。这也是我第一次获得黄苗子的作品,他在我的婚礼相簿的封页上写下了几个优美的大字。所有这些相聚,尽管在过去几年中由于我们居住在地球的两端而不很频繁,却使黄苗子和郁风在我的生活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位置。这使我写关于他的书法是容易还是更难?我也无从而知。
另外我还要坦白,一些当代中国书法,尽管被认为是很有名的,我的感觉却是很冷谈的,这是实话。但我对黄苗子的书法从未有过这种感觉。部分是由于他的书法显示出一些绘画的特点,而不是落入组成书法的文字表面象形化。他的一个主要崇拜大师是清代的伊秉绶(一七八五——一八一五),像他的大师那样,黄苗子专长古典而正式的隶书,但像伊秉绶和其他金石派人物一样,黄苗子通过一系列字体风格,变换自如娴熟,或将更古老的篆体与隶书相结合,反映出他多年的钻研,同时显示个人风格。他运用绘画手法,如让毛笔饱满水墨,使用装饰性的水墨浓淡处理,使用有颜色图案的纸等。但即使他写半行书也从不脱离带有个人风格变化的中国优秀书法的基本原则特点,黄苗子在海外已有众多崇拜者,我相信将一定会赢得更多的崇拜者。
作者:高居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