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范宽,
他终日体悟自然变化之妙,
对景观山不取繁饰,
于平实中求趣,
所造之意皆合于自己宽厚而稳重之性,
卓然成为一家。
本期要给大家介绍他的石法——豆瓣皴。
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
本局部图展示的是范宽的经典石法——豆瓣皴
临摹原则:
尽量接近原画的效果方能达到学习目的。
示范:张伟平
石法
淡墨勾勒
以淡墨勾出石体轮廓,明确区分出石块的体、面。
勾勒外轮廓与石纹时要有“笔断意连”之感,注意不要勾死,给皴擦留余地。
渴笔用皴
点皴时不可随意组合排列,需要顺着石体之势而为。
豆瓣皴的画法需坚持用中锋,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调锋的能力。(也可视需要稍间侧锋。)
第一次用皴,墨色可稍淡。
二次用皴
第二次用皴,墨色加浓。
在石体发生重大转折处尤其注意增加用皴,使得皴笔密集,形成石体不同的转折面。
补充强化
再加重墨,进行第三次点皴,并补充强化石体的勾勒。
豆瓣皴的石体常常需两三次不等的用皴才能初显,有时甚至需更多次皴点才能完成。通过一组组的(浓密)皴笔组构(皴点位置与浓淡枯润都需适宜),就可形成震撼人心的雄浑山势。
浓墨点苔
待画纸干后,以浓墨点苔。
再次点染
待画纸干后,以淡墨进行二至三次点染,增加石体的层次感。点染切忌平涂。
豆瓣皴组构的石体画法
豆瓣皴亦名雨点皴,都是用笔锋聚力、下按点凿而成,两者在形状上略有区别,常混用。
雨点皴较豆瓣皴形状更长,形似雨点。该皴法尤能表现山石的苍劲与厚重。清人唐岱在《绘事发微·皴法》中写道:“王维亦用点攒,簇而成皴,下笔均直,形似稻谷,为雨雪皴也,又谓之雨点皴。”
可见豆瓣皴的主要画法要点为:聚点成皴。豆瓣皴与雨点皴均为“点皴法”的代表画法。聚沙成塔、聚点成皴,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点,组合成一个山体。
观看完整技法示范
查看作品临摹步骤
可以购买《人美画谱·范宽》
微店购买
天猫购买
范宽(950—1032)
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
陕西华原(今陕西铜川)人。
范宽之名,得自其性格特征:“性温厚,有大度,故时人目为范宽。”除了性情宽厚,范宽还有嗜酒好道、不羁世事的特性。
范宽的学画之路始于李成,应该是从临摹李成之画开始,经过一番“悟”后,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段“范宽学画之路”,几乎每段画史都会提到,为后世人公认。这一记载,也是一段再经典不过的学画之路,我们现代人完全可以照搬。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范宽之“悟”,并非寻常所“悟”。
“悟”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但这种提升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具备一定的先决条件。是识见积累至一定量后,才能在认知上发生的突破。
《宣和画谱》点出范宽“悟”的先决条件是“始学李成”。短短四个字,背后的信息量却很大,现代的学习者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然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不算完成了“悟”的过程,这只是悟的开端,接下来需要明白犯错的原因。
《宣和画谱》借范宽之口,道出了“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的真谛。而在之前,还有一个过渡的思考,“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
可见范宽的“悟错”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的。至此,“悟”也仅仅进行了一半而已。最重要的一步,是修正自己的错误。范宽选择一改旧习,最终隐居于终南山、太华山一带,从真山真水中吸取灵感、技法创作。
- END -
扫码关注更多信息
商业合作或投稿
联系电话 010-67517851
QQ:483862710
邮箱:483862710@qq.com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作者:人民美术出版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