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鸡毛蒜皮编

  水彩画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可分“一般的”和“特殊的”两方面。“一般的”初学者容易接受,“特殊的”是画家自己已掌握的,或自己探索的手法。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般的”也是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方法。训练时强调写实,以客观为主。在色彩方面是研究客观的,环境的所谓写生色彩。画色前应先考虑整体的色调和画面各物之间、全局的关系——包括画面的黑、白、灰、主次、空间、虚实、质感、用笔的强弱、用水的干湿,画者必须心中有数。
  △“一般的”在决定构图之后,上色前用稍暗的色将必要的物体定位,不致于上色后走形,如画板斜放时,要注意水是自上向下流,下面物体的色块未干时,在上面的不要画,否则自己破坏自己的画面。上色时特别注意浅色在画中的明度,注意留白;另一种在底色待干未干前,恰当地用干净笔洗出,这种浅色会柔和,留白的会生硬、强烈,除非你及时注意用于净的笔在生硬处接一下也达到理想效果。
  △水彩画传人我国虽只有一百年时间,但水墨画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彼此有很多共同点。我国现代水彩画应借鉴中西方优秀传统,但借鉴是为了发展,而不是相互代替。
  △造型、色彩和水份的掌握,是画好水彩画的关键,互相配合,缺一不可。水彩画家“不要怕水,要敢于玩水”,要研究掌握水彩画的特性、脾气,充分发挥和运用水的特殊表现力,但同时又不能忽视造型和色彩的表达,否则会犯轻浮的毛病。
  △具有整体的、全局的、色调的、艺术的作画观念很重要,任何丰富的细节都不能孤立地表现,否则各种关系都会毛病百出。
  △静物是绘画研究造型、色彩和水份应用技法的掌握最合适的对象,因它具有客观世界中最基本的形体,又是色彩丰富、质感变化多样,又便于造型、色彩、质感的搭配和组织画面。
  △深入表现阶段要根据整体的、全局的、色调的逐步深入来作调整,画面整体与局部,统一调子与变化,质感的不同,用笔、用色的强弱、用水的干湿要有区别。
  △画水彩要适可而止,不要画过头,要艺术性的结束。但初学者不能过多的考虑,要更多地在色彩、造型等方面充分表现,因而改动多些,画面脏些,水份干枯些也不要紧,宁拙勿巧,不要因考虑画面水彩特点过多而不敢深入表现,停留在表面。
  △造型艺术的理解与感觉要结合,只有理解对象的形体结构,才能更好地表现对象,也只有正确的感觉(整体的、相互的),才能更好地表现对象。
  △画水彩画要胸有成竹,不要画到哪里才想到哪里。画法上一般只重视“加”(层层加重),不重视“减”(包括深色上提亮),但“减”要掌握时机,并同时要注意“加”、“减”法的同时运用。
  △用笔的快慢、强弱,用水的干湿都要根据对象和画面主次、前后,不同质感的不同变化,否则会犯平均对待、生硬或软弱无力的错误。
  △画浅色时,可以把全局的不同色相的浅色统一来画,这样可以互相比较不同浅色的冷暖色,又可以迅速地趁浅色未干时画上,互相有点渗透也无碍,好处是统一变化,而且迅速,因水彩画中的浅色不能像油画水彩的提亮。
  △在上色时千万不要孤立地一部分一局部来画,这样会犯了错误也不知道。要整体的观察,确定调子之后再按同类色来画(这样迫使你互相照顾色彩倾向),大块色彩大面积的先画,这样画面已成定局,再画局部时也有分寸了。
  △很多时候是层层加,由浅到深,但掌握好时间,利用水未干的情况,及时根据需要用干净的笔洗去,即“加”、“减”法并用,比单一的加法更好。水彩画一般技法是“加”的多,而“减”的很少运用。其实,“减”也是一种画法,运用“加”、“加”、“减”、“减”的画法,层出不穷,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丰富效果。
  △水彩的学习、研究和教学创作实践,是我长期保持兴趣的画种,由于我同时又学习、研究和实践过油画、国画、素描、速写、年画和连环画的创作,深感艺术上的一通百通的道理。吸收各家之长,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修养,就会产生艺术的火花,点燃出“自我”风格的可能。杜甫诗日:“转益多师是吾师”,是之谓也。
  △水彩画的湿画法,它是一匹烈马,要研究湿画法就不要怕水,敢于玩水,掌握它的性能脾气。湿画法的步骤刚好与干画法相反,它原来的弱点又成为优点,“加、减法”并用,层出不穷,变化多端,产生很多其它画种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它可以融合中西绘画艺术之长,既注意写生的规律,同时又结合中国画重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的传统,一气呵成!
  △画家要像乐队的指挥一样,面对你的画面,有控制全局的魄力,不然,即使局部是精彩的,如不协调,也是不完美的。
  △意在笔先与意在笔后。每画一张画前的考虑很重要,在意图明确之后,如何调动绘画的所有因素,是加强或减弱某因素,画前要使自己心中有数,当作画过程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时,特别水彩画更明显;但又可以意在笔后,顺水推舟,只要画面效果好,不影响大局,不能硬改回原想的效果,否则自讨苦吃。用湿画法,画家的主观能动性要服从水的特性。
  △湿画法一般先湿后干,先调子后对比,先虚后实(明确),先圆后方,先背景后主体,先统一后变化,先暗后亮,尽量利用画面的水份多少来作画,不要手忙脚乱,思想要集中,掌握时机,画面水份干了就大局已定了,余下就是整理调整关系了。
  △水彩画中的“水”,是它区别于其它画种的主要手段和特征,尤其特殊的是审美价值,色彩通过水赋予灿烂而流动多变的生命。水使水彩画的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它流畅、轻快,它既具有油画丰富的色彩,又有中国画渲染的特色,它结合中西方绘画的精髓,水和彩在画家的处理下,水滴和它明快性质所形成的幻想与造化,溅泼的痕迹,流动的色块以及斑斑颗粒,往往产生梦境般的造化,清新的情趣,明丽的色调,轻松的感觉,水色交融,有节奏有韵味。
  △水彩画家如何恰如其分地掌握运用水、色表现对象的技巧,以及表现他的艺术境界,是完成一张杰出的作品的主要关键。如果水彩画没有水,没有彩,还是水彩画吗?
  水彩人像、人体画注意事项
  △人物的水彩画,比静物、风景难度比较大,因人有思想、易动、有特征和个性,而且整体关系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稍为不整体就不准、不像,而且人物色彩关系变化不大,容易看不到色彩冷暖,只画深浅的单色,素描和色彩的单纯变化概括不出来,形不准,色彩会脏、琐碎。
  △起稿时基本形、动态要基本准确,构图要讲究。这阶段很重要,静物、风景变化一点不要紧,油画错了还可以改,水彩人物就不好办了。较稳妥的办法,先注意形体、定位,待干后再按色彩的感觉(包括冷暖与明度)趁湿较肯定的画上,最后适当的调整完成,这种方法可使对象的色彩素描关系较整体,观察与表现能结合起来。
  △不论人像、半身带手、人体,一定要特别重视整体观察与表现,把所有艺术的因素调动起来考虑和表现,千万不要平均主义,只停留在画哪里看哪里。没有全局的考虑,一定画不好。
  △人体画在安排时要尽可能使人体与环境与人的特点结合起来,要恰当配道具,尽可能生活化、情调化,衬布会起对比与协调的作用。
  △人的各部位关系是对称的,是互相联系的,作画过程一定要左右互相检查,动态的变化,是以重心为中心的。
  △复杂的人体是简单的几何结构,解剖结构构成(形体结构),而且又是相互牵动的,不是孤立的,素描更要注意理解,色彩更要注意感觉。
  △表现人的形体结构,主要不是靠明暗调子来表现,而是线条与面的透视,形的先后重叠,对象的基本形、体面变化等研究表现的,这是本质的东西;色彩调子是感觉的东西,理解与感觉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表现方法。
  △绘画艺术基础往往偏重在平面纸上塑造主体,而忽视通过立体塑造来加强艺术的立体观念和人体重心的研究。
  鱼的湿画法
  我喜爱水彩画的湿画法。
  鱼漂游生活在水下世界,适宜湿画法表现的主题,在众多的鱼类中,我更喜爱观赏鱼,它们多姿多彩,色彩斑斓,形态情趣可爱,它们生活得自由自在,富有天然乐趣。
  各画种应有各画种的特点,水彩画采取干画法能达到油画一样精细效果固然好,但未能充分发挥其它画种不能达到的水彩画的特色也是一种不足。湿画法难度大,如一匹不听使唤的烈马,画起来会束手无策。色彩、造型会乱成一片、走形、软弱无力、很难见笔、干湿程度不易控制、水积往往不与原意相符。当我突破湿画法的难点,深感它是一匹好马,要研究湿画法就不要怕水,敢于玩水,掌握它的性能脾气。湿画法的步骤刚好与干画法相反,原来难以控制的弱点,又可成为优点,“加”、“减”法并用,产生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出现很多其它画种达不到的奇妙效果。可融合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长,既注意写生的规律,又结合中国绘画的记忆、想象,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一气呵成的传统。画家要像导演和乐队的指挥一样,有控制全局的魄力,否则支离破碎,即使局部很精彩,也是不完美的!我每画一张画之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调动利用所有因素,或加强或减弱某种因素,有了较明确的想法之后再考虑作画的步骤,使自己心中有数,即意在笔先,作画过程中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时,又可以意在笔后,顺水推舟,不要硬改回原想的效果,否则自讨苦吃。画家的主观能动性要服从水的性能,不能想画哪里就画哪里,因为纸上的水份分布不一样,笔含水多少也不一样,空气干湿也不一样,就要善于抓最适当的时机。分寸很难讲清楚,正如看了学游泳的书还是不会游泳的道理一样,要不怕失败地去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在作画过程中还要不断以整体和感觉检查画面(色彩调子、黑白灰、空间、强弱、对比、主次、节奏、统一与变化、干湿的趣味……等),如发现有不恰当,要看纸上水份的不同情况,采取“加”或“减”的办法处理。一般我先湿后干,先调子后对比,先虚后实,先圆后方,先背景后主体,先统一后变化,先暗  后亮,尽量利用水份和画面的干湿作画。
  下面以“红头金鱼”一画为例的步骤图:
  纸平放画板上,四边不用固定,纸背不要湿,否则纸收缩不均,造成困难,只在纸面以大排笔用清水均匀的扫一、二遍。
  画前要有预想的构图和色调,在湿纸上迅速用较深色彩作简要的安排。
  迅速将鱼的亮色和绿色水草以冷暖变化表现空间感,最深色暂不上,但要考虑绿草和鱼的红色要协调。
  鱼的浅色还湿润时迅速画上红色的前后主次变化,即“加”法,开始注意用笔。同时背景也要看情况加深或浅的色,如有走形可用“加”、“减”法修改。
  在色快干前提亮,鱼鳞等亮部即“减”法(我从不用白颜色),用笔要明确,笔水要少,鱼眼睛是在最后看画面鱼的关系、动态、表情才点上。这时如发现问题还可以小改或干后套色,不要无止境的画下去,要概括、要艺术性地结束。
                          1991年9月4日晚

作者:胡钜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