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开幕式现场
2019年7月13日下午3点,宋宛瑾个展“飘动”在上海天物空间拉开帷幕。
展厅一角
在宋宛瑾的作品中,可见之物并不是她所要表达的重点,重要的恰巧是“未见之物”。换言之,她为观者提供了一个被观看的对象,但我们也在无形中成为了她的观看对象。艺术家有意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抽离,或者将人物设置为一种拒绝交流的状态。但对她来说,被抽离的部分与她笔下的绘画场景同样重要。除了画面中可被观看的部分,被抽离的处理使得宋宛瑾的作品远离现实却更接近绘画的工作方式——叙述内容这并不是绘画的本意。艺术家对人物形象的处理也同样生效在反叙事的过程中,这种图像抽离的处理方式,如同电影中的马赛克处理,被马赛克处理的内容往往才是观者的重点关注对象,被遮蔽的也越是大家所被期待还原和呈现的。
展览现场
朱頔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已经很久没有与人赤裸相见,也不记得上次真诚交谈时什么时候。只是我知道,衣托我心,即使我不在,抱着我的衣的你,仍是暖的。离开我衣的身体,仍旧向你走来。“在宋宛瑾的画面上,色调多为冷色,反射到现代人内心世界的清冷与孤寂,以及多多少少的悲凉。‘见衣不见人’却又‘见衣如见人’,体现个人内心世界与现代社会的两个最大矛盾。第一,是‘自我’与‘他人眼中的我’的矛盾。多数人把‘最本真的我’藏于衣物中,外露世界无人能看到其‘本我’。衣物却又是太多人呈现于世界的表象,这种表象带着不得不融于世界,融于场景的无奈,有时甚至连自我都迷失在“衣物的表象里”,连自己都找不回那个自我。第二,是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只见衣,不见人’之丢失了的灵魂,反映了现代社会社交的虚无与表象,画中人皆是如此。但‘人尽散,衣仍还’,有衣的存在,才是我们生活过,恨过,爱过,存在过的痕迹。”
《承载》系列1 宋宛瑾 布上丙烯 20×20cm 2015
《承载》系列6 宋宛瑾 布上丙烯 20×20cm 2016
《女妖》系列2 宋宛瑾 布上丙烯 80×90cm 2016
《房间》 宋宛瑾 布面丙烯 43×92cm 2018
《墙》 宋宛瑾 布面丙烯 50×60cm 2018
《夏天的裙子》宋宛瑾 布上丙烯 40×60cm 2019
宋宛瑾对图像的处理方式不是给观众设置的图像游戏或语言障碍,而是给观者的观看和体验预留了一个想象空间。观者不知道画面中缺席的人物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但观者的介入和在场正弥补了这种缺席的空隙。她在作品中自我预设了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她将自己的问题意识隐藏在作品背后。通过图像处理再呈现给观者,她的身份也从一个观察者转化为被观看的对象,而观者在她的作品前也成为“第二现实”的观察者,但我们又何尝不是缺席者的观看对象?艺术家作品中,看似明确了“自我”和“他者”,“真实”与“虚拟”的客观存在,但实则抽离你关于你我,关于真实与幻象的边界。
艺术家宋宛瑾
天空中漂浮的气球,没有五官的脸庞,缺失的身体以及不正视观者的人物,这些元素作为画面主体,似乎在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宋宛瑾表示,这些故事构成了自己作品的线索,不仅是针对个人,有的也是对身边所发生事情的延续。“我的创作线索和我的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作为社会一员,我感受到社会的状态,并把这种直观的真实感受提炼在画面之中,用一些其他的图式进行表达。我喜欢把自己的情感隐藏起来,更多的还是希望观众自己去理解和感受画面。”
在艺术家何多苓看来,宋宛瑾提出了一个事实,即“在人们之间,只有服装是真实的”。“宋宛瑾的画中是绚丽的色彩和形形色色的服装。但服装中没有人,是服装在走动,在交谈,所以让我想起空心人。两个空心人在一起能做什么?艾略特说:‘我的言行枯燥而无意义。’”
天物空间项目总俞晨曦先生致辞
艺术外滩运营总监桂晶晶女士发言
作为“天物空间·艺术外滩艺术季”活动,与宋宛瑾个展“飘动”一同开幕的还有唐悦的“自然与意趣”、天浔的“天际的停靠”、叶妮的“映像”、黄隽卿的“残述”,五位艺术家的作品被呈现在天物空间的各个公共空间里。
在开幕现场,天物空间项目总俞晨曦先生、艺术外滩运营总监桂晶晶女士分别致辞,并祝贺艺术家个展顺利举办。同时,艺术家纷纷发言,向大家分享了各自的创作背景、以及艺术观点。
开幕合影
本次展览由天物空间、艺术外滩主办,藏愿文化、圆体艺术承办,摩登氧分、神州映像协办。由陈国善担任出品人,南巢担任学术主持,邓玉婵南巢担任策展人,陈晨担任展览统筹,郭建安担任展览执行,曹珩担任学术顾问,肖天艺担任学术总监,王福音担任艺术总监,丁文星担任执行总监,桂晶晶担任运营总监,樊小峰担任战略总监,罗盛云担任市场总监。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3日。
作者:李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