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Art Asia Pacific讣告:李晖(1977-2020)

2020-05-18 16:39

6t1yRqnckv29Fr7EiMF0oPHb1spU5iO6K7s2oCn6.jpg

艺术家李晖

作者:Charmaine Kong(实习编辑), HG Masters(副编辑/副出版人)

工作生活于北京的多媒体艺术家、雕塑家李晖,于2020年5月4日离世,享年43岁。这则讯息由中国文化媒体雅昌网首先报道,该媒体称他因病离世。

李晖以其融合科技的互动、沉浸式装置作品而闻名,在海内外被认可为是一位开创性的艺术家。他1977年出生在北京,就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专业,这期间他学习运用不锈钢和木材。2003年毕业后,李晖迅速发掘了自己的创作语言,开始探索用光器材来创作雕塑,材料包括激光、LED灯、烟雾、透明亚克力、光纤、硅胶等,创作出能激起观者感官体验的视觉幻象。

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笼子》(2006-2014年),是在一间黑色的屋子里布上烟雾和绿色激光,创造出一种陷落感。这件作品曾在荷兰埃因霍温的光线美术馆(2010年)、德国柏林的Schering Stiftung(2011年)、以及中国上海的余德耀美术馆(2014年)展出。他开创性的装置作品《V》(2011年),为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的中央展厅而打造,结合红色激光、烟雾、镜子来创作出超尘脱俗、具有未来感的景观。时任UCCA馆长的Jérôme Sans称李晖的作品“超越了语言、逻辑和线性时间的界限”,“与其说他是位灵性萨满法师,不如说是未来的考古学家……让我们得以本能地体验这个世界的现实,同时不安地注视来自下个世界的谜题。”

李晖的雕塑作品《亚特兰蒂斯》(2012年),是一个腐銹的机器人,身上带有发光的闪电符号,它象征着艺术家的观点——科技既有促进进化的能力,也有毁灭的潜力。李晖致力于创造以科技为中心的作品,也透过精神主义者的视角来反抗时间、空间、速度等不受质疑的命题,探索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力量不均衡关系。提及他2015年在纽约Sandra Gering Inc.画廊举办的个展“Ksana”时,他说:“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必须要能揭示关于人性的一些真相。”

李晖凭借独立的精神,年轻有为,曾参加重要双年展,如2006年的上海双年展和釜山双年展。他的作品曾在海内外大量参展,包括北京UCCA、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德国ZKM多媒体美术馆、荷兰埃因霍温的光线美术馆。2015年,他在纽约Sandra Gering Inc.画廊呈现了两件激进的雕塑新作,《Ksana》(2015年)和《破碎的心》(2014年)。将前者冲突和破碎的形象,与后者的不锈钢和LED灯之间的微妙平衡并置。近期,2018年,李晖参加了纽约布鲁克林Red Hook Labs的年度群展“Labs新艺术家II”。

2011年李晖在UCCA举办展览,他用禅宗理论来解释自己的创作:“当两种能量冲撞时,会形成一种新能量。它未被辨识,就像观众看到我作品时的感受:难以言喻。”2015年他在上海阿拉里奥画廊举办个展“错乱的瞬间”,其中一件参展作品看起来是一头犀牛被困在集装箱中,这只庞然大物自身和所处的集装箱似乎都被挤变形了,者表达了艺术家所见的当时中国社会的“扩张和挤压”。或者,用他标志性的语言来表达,这是定义了21世纪最初几十年的一种“不确定的真相”。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