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两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铸,四川省造币厂铸行,有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 、七分二厘、三分六厘五等。根据币面书体不同而分楷书、行书两类。另有英文字母错版 、大头龙灯、小头龙藏、四角龙、无头库等。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整顿各地造币厂,令四川所需银元向湖北省银元局搭铸,该币一度停铸。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新开铸,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止。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两银币。直径约45.3mm,重约36.1g。钱面珠圈内满汉文“光绪元宝”,圈外上环“四川省造”,下环“库平一两”,左右各一十字花星。光绪元宝钱背中心蟠龙图,上下环英文,左右各有一个花星。因其背蟠龙纹鳞甲别致,如颗颗珍珠镶嵌,其无论文字和纹饰,皆十分精到,凸凹鲜明,文字笔划和纹饰线条圆滚,显示模具冲压着力深打,致其品相精美无比,其工艺水准是之伪所不能矣。
光绪元宝是清代光绪年间特有的一种货币。有着清朝货币特征,由于当时时局不稳定,因此几乎全国各个省都有专门的货币铸造厂。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个时代的货币上都有鲜明的铸字,标明是哪个省的造币厂铸造的。
此枚该币龙洋图案银元,工艺精湛,雕工完美,浮雕感最强烈的品种,镜面平整光滑,纹饰的相惯线(相惯线——现代机械制图学术语,即平面与平面、平面与曲面及曲面与曲面之间的交线。)显得非常清晰,字口、纹路和边齿深峻,完全是国外铸造的样币风格。但是边圈有重复纹,边齿有花边,凸凹不是很明显,背面计值七钱二分,与正面计算一两不符,经鉴定为错版银元,存量极少,收藏价值很高。
目前藏品持有人,愿将家传之宝诚意结缘于有缘之士,藏品将参加成都高端艺术品交易竞买会,想了解更多精彩,可与市场部负责人联系,提前联系预约贵宾名额,一览珍品风采。
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一两
清顺治三年(1646年)曾设江南省,治所在江宁府(今南京),康熙六年(1667年)撤江南省建制,分设安徽、江苏两省,设置江南省的时间只有22年。光绪年间两江总督衙门在江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时任两江总督的刘坤一以江苏及周边用银元通行量大为由,奏请朝廷在江宁增设造币厂。此事获准后,刘坤一迅速在江宁建厂,定名为“江南造币厂”,币面沿用清初“江南省”名,由此出现了已无江南省建制的“光绪元宝江南省造”银元。
江南省造”银元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开铸,初铸银元没有干支纪年。因它是江南厂首次铸造的银元,钱币收藏界称其为“老江南”或“江南老龙”。从光绪二十四年开始,币面增加了干支纪年,依次为“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江南省造”银元正面除S纹圈外还有珠圈,背面有弦圈与无弦圈之别,龙形有眼珠凸或凹两式,龙尾有平尾、翘尾之分,边形有齿边、光边。
查“江南”一词,唐代贞观年间设江南道,江南地域指长江以南,东临海,西抵蜀包括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省全境,江苏、安徽、湖北三省长江以南,以及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范围几乎涵盖华中南广大地区。宋代设江南路,江南地域缩小至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江西省全境。到了清初江南省则直管江苏、安徽全境兼管江西省,地域大于宋代小于唐代。清康熙六年(1667)清廷撤江南省分设江苏、安徽两省。
因此从上述历史资料可知清末“江南省造”银币是有其币并无其省,从道理上讲江南省造银币应正名为江苏省造、安徽省造或江西省造,但事实并非如此,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后来虽铸制了各自铜元,安徽后来甚至还机制了“安徽省造”银币系列,但其铸额远远不能和江南省造银币相比,江南省造银币一直生产到宣统元年(1909)。
该藏品直径为45.4mm,重量:37.9,造型规整。正面珠圈内“光绪元宝”四字大气磅礴,中间为满文样式。珠圈上为“江南省造”,下为“库平一两”。银币背面中央镌珍珠龙纹样,上端为英文“江南省”,下端镌英文“库平一两”,左右两侧分别镌长六花星。藏品保存完好,品相精致,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边齿过关,龙鳞清晰,实属难得,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鉴赏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