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后疫情时期的反思:“艺术与新技术”深度结合涌现新业态

自疫情以来,艺术行业迎来诸多新的变化。据统计,全国现已有2000余项线上展览,总浏览量已超过50亿人次。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大量涌现出VR艺术、虚拟展厅等线上艺术形式。艺术与新技术结合在数字化领域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今年3月于线上举办的“云端艺术周”博览会,有24家拍卖行、26家美术馆、31家画廊参加了线上活动。此外,许多博物馆、文化馆也都在疫情期间都开展了线上服务。据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电商和短视频在疫情期间持续扩大市场份额,线上娱乐消费有明显升高,付费群体显著增加,可见大众逐步养成对优质内容付费的习惯。疫情期间的“宅经济”缓解了对实体文化的冲击。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28/159065595136435900.jpg

中国国家博物馆

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


虽然这些都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产生的应对方式,但是已经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接受,因此在后疫情时期的防控常态化的状态中,娱乐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文博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也会得到常态化的发展,呈现出互联网时代文化艺术数字化服务的趋势,继续开展线上文化平台,开展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在两会对艺术文化事业建设的指导下,5月23日上海戏剧学院举办了“后疫情时期艺术及艺术管理发展高层论坛”,30余位青年学者围绕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教育与教学、跨界与融合等议题进行讨论,对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达成共识:艺术将与科技紧密结合,与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科技深度结合。5G时代的到来,艺术行业通过新技术实现云端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加速艺术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文化产品,为客户带来沉浸式和互动式的体验。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28/159065605169692500.jpg

故宫博物院 全景故宫


 

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术为艺术行业带来的改变


我国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作用下,催生出了新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科技的大规模介入使得艺术的发展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型。爱奇艺首次推出AV1式视频,设计出了更加有沉浸体验感的游戏,在用户体验方面尝试研究和探索,促进了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迅速发展。


欧洲的“时光机项目”(Time Machine Project)便是通过“历史大数据”进行研究,构建跨越数千年的欧洲历史地图,彻底改变人们感知欧洲历史和文化的方式。 “时光机项目”在与新技术结合的作用下,呈现出人类文化遗产在未来的存有形式。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未来文博机构和美术馆也将在新技术的作用下,以文本形式出现,被收藏于文博数据库,并以文本形式向大众传播和推广。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28/159065612588748380.jpg

“时光机”项目官网图

2019年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大事件


博物馆和美术馆也将会以虚拟与实体并行的方式为大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虚拟与实体互为补充,线上展览可以为文物进行特写、陈列重点展示,全方位地还原细节,提供各类的图文和影像资料,全方位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观展需求和知识需求。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文化资源向文化IP的转化,使得文化艺术实现产品内容升级和优化。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28/159065618491586520.png

时光机项目官网图


艺术行业正在生成新的艺术生态。数字艺术也将持续成为艺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在网络社交和自媒体盛行的年代,艺术与大众的生活和娱乐是越来越难舍难分了,这也为艺术家和艺术从业者们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成名机会。从实体转向开发线上,拓宽了展示平台和受众群体。

 

虚拟展厅、VR艺术皆为资本运作的产物,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经济发展,使用户在线上感受沉浸式逛店购物的体验,产生连带消费。而在构建虚拟展厅的过程中,也会形成新的艺术生态链。由新科技打造的艺术文化知识的交互平台构成新型的知识源,这将会成为经济的驱动力,带来新的工作岗位、服务和文创产品。因此,未来艺术行业会更加需要各领域人才的融入,也将会产生更多的机遇和可能!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28/159065629658915570.jpg

ALL Word使用效果图


 

 二、艺术教育发展模式的变革


1、关键词:数字艺术;AR、VR技术;艺术与新科技的深度交互;学科跨界;

伴随着艺术新业态的出现,在艺术创作、艺术教学、艺术岗位人才需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防空常态化之后,基于云端的学习、工作、消费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对艺术界,还是教育界,传统以线下经营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都需要变革,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艺术与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深度交互,也为艺术教师们带来诸多思考,例如如何在新时期、新的常态之下,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优化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内容。未来,数字艺术和VR艺术会得到全面的发展。VR艺术是伴随着“虚拟时代”而来一种新兴而独立的艺术门类,依托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代艺术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一环,VR艺术作为资本、科技、哲学与艺术四位一体的产物,不论是发展前景和由此而带来的新艺术的美学逻辑,都为我们拓宽了艺术视野和更多的可能性。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28/159065633740255210.jpg

 

对于千禧一代的学生群体来说,互联网的语境和色彩伴随于他们的成长背景之中,塑造了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模式,他们生活方式也是深嵌于互联网运用的迭代以及互动性的社会社交媒体中,因此千禧一代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更加能适应和利用好互联网的语境来进行艺术的创作和工作。因此,教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式也应该在传统艺术教育固有的范式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转型和优化。正是这种跨学科的交互,构建了艺术的新面貌和新方向,也使艺术在教学方面更具有挑战性。



2、关键词:艺术管理;综合型艺术管理人才;单点深入和多线发展教育模式;

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艺术文化产业发生的这些变化,使得全球艺术管理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成为目前炙手可热的全球性话题。有中国专家预测分析:“虽然艺术管理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属于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但这次特殊的历史机遇很有可能使得中国‘弯道超车’,使得艺术管理成为世界领先学科。"


随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艺术管理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由于5G时代的到来,艺术形式及内容正在发生改变,艺术管理专业也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以及艺术发展形式的变革而变化。艺术已与多学科接壤,未来会呈现出人才跨界趋势,对艺术管理人才的要求比现在更高,因此艺术管理在未来的人才培养方面,要更加注重从生产、传播、研究、理论等方面加以回应,提升艺术管理的教学内容;要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要熟练掌握艺术史知识,还要学习数字技术,重点是培养艺术管理人才使用数字思维进行研究,以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职业工作中。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28/159065649710897010.jpg

江西省博物馆

 

未来的艺术行业也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就业状态,因此,艺术管理人才的发展依然是单点深入和多线发展的模式。从前的行业多呈现为单点深入的模式,现在及未来的就业模式更多是呈现出多线发展的模式。多线发展和多元规划的职业生涯会更适应新时代的挑战,并在多线发展之中寻求专项深入。


未来,具有学术思维、具有深厚学养的跨学科综合型人才会变得尤为重要,既要完成内部认同,又要完成外部承认,所以“外行”是艺术管理学科能够持续发展的力量之一。而对于现已身为艺术从业者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出适时的调整,迅速在变化中调整战略,学习和拓展自己的工作技能,积极应对这些新的挑战和变化。


 

三、艺术的三“合”时代

关键词:跨学科综合、艺术与新科技结合、观念融合;艺术形态;艺术观念;集体性恐慌;


笔者将此时代喻为艺术的三“合”时代,即为综合、结合、融合,分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跨学科之间的综合,艺术与新科技之间的结合,以及观念之间的融合。

 

美学家们言20世纪末是文化大综合的时代,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的融合,二是传统美学与新时代美学的融合。现在,我们又迎来了艺术与新科技的深度结合,与不相邻学科的综合。美学作为一个综合型学科,与之相邻的是哲学、艺术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21世纪初,艺术经历了与生物学的探究与结合,现在要与新科技(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结合,这势必会造成美学发展的重要转折。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艺术的出现,重塑了人们的审美取向和审美习惯,使美学研究有了新的方向。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28/159065659867195870.jpg

湖南省博物馆 


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始终相生相伴,历史经历了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的转变,经历了现代艺术到后现代艺术的转变,经历了当代艺术从边缘到主流的转变,现在又经历了后疫情时期的新时期艺术形态的转变,每个阶段的转变都是观念的转变,都是人类思想跃进的体现。当然,每一种艺术形式、主义或流派诞生之际,总会有不同的声音,每一次变革都是痛并快乐着,现代人似乎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在遵循一种“反之”之后“再反之”的浅原则和潜规范,即保持自我的立场,不论这个立场是否能站得住脚,并且还要呈现出兼具知识分子的“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便有可能会得到社会价值的褒奖和认同。


面对后疫情时期新艺术的出现,有不少人发出了质疑:VR艺术的出现会导致架上绘画的终结吗?传统艺术会在数字艺术盛行的时代中消亡吗?其实,这些质疑和担忧从未消停过,但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都不是因新时期艺术的产生而首次引发,新时期艺术只是一个导火索,架上绘画会不会消亡的问题早在相机出现的年代就已经存在了;传统美学与后现代美学、当代美学之间的紧张关系也早就出现了。所以,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都不在于新艺术的出现,而是由于新艺术出现而引发了人类对普遍怀旧心理的恐慌、对生存危机的恐慌。或许,我们该担心的不是这些“恐慌”,而是调整心态,改变观念,拥抱变化,积极地适应到新时期的艺术中去。让我们面临威胁的并不是新兴艺术的出现,而是由于新兴艺术而来的技术技能的转变,我们要学习新的技术、新的本领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此外,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出现和日益制度化、条理化、机械化的时代中显现出人为力量的缺失,以及对未来的不可知,这些因素皆使我们滞留在缺乏安全感的恐慌之中,而且这种恐慌是集体性的。


https://image-artexpress.artron.net/app/toutiao/2020/0528/159065676408189350.jpg

“时光机”项目官网图

 

虽说质疑是独立精神的一种体现,但最终我们还是要选择与历史和解,与社会和解,与自我和解,这样才能达到主与客、内与外的融合。不论是历史的发展,还是个人的成长,始终都是在分裂与统一、否定与认同的挣扎中走过来的,因此,观念的融合是需要我们放下对艺术概念的执念,扩大艺术的边界,才能寻求更长远的发展。

 

虽然每个人彰显的个性都不同,但人类集体潜意识中所相连的情感部分,始终是不分种族和国界的,不论历史发展到哪个阶段,不论人们如何唾弃人性光芒的消失,人们的内心始终怀有对灵魂和家园的追索,在岁月的流逝中暗含着深切的亲情与温情。时代的命运是我们共同所创,世界虽然暗藏危机,但却始终充满希望。这是疫情过后对艺术新业态的反思,我们不仅是在拯救世界,更是在拯救我们自己。

 

 

文 / 刘子歆

图 / 网络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乐者随缘

      有见地
      01年前 1
    • 微信2199354

      反思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