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天道酬勤

  天乾地坤,易之法理。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然后有规矩方圆;有高堂古殿,秦砖汉瓦红墙,有亭台楼阁及小桥流水人家……昔人已去,故城屹立;青山依旧,白云悠悠。这,便是警界画家李冬水墨绘画带给我们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悟与追怀。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使人们对文化艺术的态度及市场需求品位都有了些变化。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激烈的竞争环境——伴着铺天盖地潮水般袭来的“政治波普”玩世意识及“艳俗媚世”的“时尚风格”不断地刺激着人们原本就浮躁不安的心态,并大有弥漫全球之势。这种新世纪“一哄而上,群起而效之”的艺术通病也潜移默化地传染上某些急功近利、追赶潮流的文化艺术界人士,促使一些人盲目地追随而丧失掉艺术“原创”中的自我。

  而李冬却气定神闲地不为之所动、所惑,仍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执着地创作着、守望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真情实感。

  我想,这与他的家庭、他的职业、他的秉性有直接内在的联系。李冬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祖辈们都是从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经过九死一生的将士。李冬先后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及北京画院高级创作班。自幼得其家父北京画院著名画家李海涛先生言传身教,对中国传统绘画及西式造型方式研习已久。祖辈的影响、父母的教诲,使他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并走上了绘画艺术的寂寞之路。行武出身的李冬在海军司令部俱乐部的创作室当兵画画,从军界转到警界从事宣传工作,在基层扎扎实实做人做事做画近二十年,现任职政委。这种生活环境与特殊经历,养成了他身正心正笔正的秉性,亦形成了朴实无华的心态。

  李冬近二十年创作的艺术作品,题材广泛,包罗万象。其艺术形成也是不拘一格,变化多端,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剪纸等表现形式,不断地在他艺术创造中得到体现。

  他画太行山的风云变幻,画东北的白山黑水,画黄土高原的纯朴民情,画大海的惊涛骇浪,画紫禁城的宫殿高墙……他的作品,让你凝思、让你感慨,让你置身于一个纯、朴、真的艺术境界之中。

  他的国画作品《太行夕照》(1995年),用质朴的笔触、拙实的线条及浓重的色调,将太行山的苍浑雄厚表现在如血的一片残阳里;《镜中的花黄》(1996年)又带你走进黄土高坡的窑洞里,让你看看那梳着大辫、扎着红头绳坐在镜子前顾盼的陕北少女;代表作品《陕甘情深》(1997年)中那缠着白羊肚手巾,扎着红腰带、脚踏着黄土地向天吼着“信天游”的秦腔汉子,那在贴着红窗花的窑洞前,纺着青线线、蓝线线,哼着“蓝花花”的婆姨们,真切、实在、纯朴地展现在你面前。而《东方欲晓》(1988年)则带着你奔向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东北大地,于林海雪原中看那从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这些作品,是李冬对祖辈和父母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一种追忆与回望,也是对人生情态的一种表达。

  李冬的版画《戏楼》(1990年)、《金色的印象》(1990年)、《岛乐渔家》(1991年)等,可以说是刀法娴熟、错落有致。线条的张力与块面的沉稳、黑白的相生与色彩的转换,全都被他统一在有机的画面中,引导着观赏者在这一画境去漫步、畅想。

  他的雕塑作品,一尊尊、一件件立在那里观天看地,进行着人和自然的生命对话。他的作品不求形似,但得神似。无论是石材、木方、金属,在李冬的手中都被转换成赋有灵性并让你赏心悦目的艺术品。这时用心、用神韵来创造的。

  记得有一次看他的剪纸作品,很令我吃惊,那红彤彤的一片片、一串串随心所欲剪出的图谱和人物,在颇具中国民间特色与传统韵味之中,又有着极为强烈的现代装饰风格。

  1993年至今,李冬用中国画材料创作了一批贯通东西方绘画形式的“新风格”“点”式积墨积彩作品。如《情愫》(1993年)、《阶》(1994年)、《红雾系列》(1994年)、《天井》(1995年)、《阳光下》(1997年)、《老戏台》(1999年)、《天光》(2000年)、《云踏》(2000年)、《黄灯笼》(2001年)、天井(2002年)、《百年一眸》(2002年)、《路径》(2006年)、《音韵满天》(2007年)、《红色的木楼》(2007年)、《远逝的城市》(2007年)等作品,均可视为李冬的代表作。这些作品文化底蕴深厚,质朴、细腻且极具艺术张力,高堂古殿、楼台亭阁、秦砖汉瓦、边关古塞——气宇轩昂矗立在画面中。是在看华夏的风云变幻?还是在观九州的沧海桑田?李冬匠心独运,将中华民族历万劫不改其志,经千难不变其节的民族精神在画幅中发扬光大。这,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是千古不灭的中华魂!我感到了那种立马横刀、卫国戍边的军人胸怀与气魄……

  在李冬的艺术风格和创作表现上,你可以看到“海纳百川、气吞万象”而兼容并蓄后的再创造。他吸收、借鉴了油画的肌理效果,注意色彩的冷暖变化,并运用点彩式笔触及现代构成艺术形式精心“营造”画面,但他的作品的“图示”与框架结构及材质却是很传统、很中国式的。在他的“点墨”式绘画作品中,我们既可以感悟到他对中国古代传统画法画论的研究运用,亦不难发现他对中国近代绘画大师黄宾虹、齐白石、林风眠和李可染先生水墨精神的传承。

  中国的哲人庄子言:“得其环中,应于无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易。故此,李冬以“点”这一不变得绘画基本元素,应于万变不离其宗的绘画“图示”。他利用“点彩式”笔触及色彩在光照下的冷暖变化关系,以“点”带面,积彩积墨。用中国传统绘画材料加现代构成方式“营造”视觉画面,从而创作出属于他自己特立独行于天地的水墨艺术风格。

  这是他特有的心态风格:于平实中蕴育着庄重,于质朴中显现着刚毅。这是对自然万物纯真的亲近, 对人本精神执着的弘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眷恋。不用功、不用心是创作不出来、悟不出“道”的。如果说这是李冬超乎于常人常法的绘画手段及营造方式,应该是很正常很合理并且运用得法而自然天成的。

  在殖民文化与半殖民文化大举袭来之际,在“时尚物欲”横流,“伪文人画”泛滥、艺术 “艳世媚俗”的今天,一个有人格品性的艺术家是不会随波逐流而顺从于这种殖民、半殖民式“汉奸文化”心态的,其艺术创作也会更具有本我的张力。李冬的水墨艺术作品,印证了这一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除却浮世人生的喧嚣,追寻久已失落的文明。于天地万物的通变过程中得一易理,得一人本精神实质,以有限表无限的再创出新的“点”式天工开物创作法度,从而达到天地惟一,万物并生的水墨艺术境界。李冬如此这般地以抱朴怀真之心自强着。

(作者系《华人志》主编、世界华人组织联盟书画研究院常务院长)

 

作者:孙亚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