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2-04-08 15:03
江苏艺术基金2021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
《江南再造》宜兴站
“变奏 | 新千年以来的青年艺术”
主 办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协 办
宜兴市美术馆
展 期
2022年4月3日——2022年4月26日
地 点
宜兴市美术馆1楼1号展厅
学术主持
刘伟冬
艺术总监
李小山
总策展
郑闻
项目策划
杜雪之、钱旭辰
策展人
张雨卓
展览统筹
李颖、薛黑黑、李熙萌
展览团队
戴晨、高儆、蒋卓芯、孙玉立、刘达
艺术家
卞少之、曹澍、冯且、戈子馀、葛辉、韩旭、季鑫、蒋祖澄、蒋茜、李青、李轶君、陆平原、陆新建、罗畯晟、裴丽、彭涛、潘焰荣、曲闵民、秦修平、时澄、邵文欢、施展、孙宇、孙策、王超、汪琦琦、王晴园、王濛莎、徐跋骋、徐钢、徐子芸、徐升、袁景、周先锋、朱玺
写在“变奏—新千年以来的青年艺术”展览前
文/张雨卓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江苏民歌《茉莉花》响彻世界,四年后的北京奥运会该曲再次惊艳全球。此曲的雏形至少在清代初年已经流行,又经过代代传颂和编改,之后由作曲家何仿修整为如今的曲调。《茉莉花》这首经典民歌自诞生至今由来自全球的音乐人以各种形式及乐器演绎出各具特色的版本,意大利剧作家普契尼最成功的歌剧作品《图兰朵》早已将该民歌巧妙融入并打动着数代人,另有加拿大流行天后席琳迪翁、美国萨克斯演奏家肯尼吉以及英国国王乐队等都在不同地点与情景下表演过该曲。
江南地区自古就是文人墨客的艺术圣地,既有着本地域的传统特征也不断的吸取并消化着外来的影响,此地更诞生了无数青史留名和享誉国际的艺术家,如徐悲鸿、钱松喦、吴大羽、尹瘦石、吴冠中、顾景舟等。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频繁,与江南一带的地域、气质、风格、灵感和精神相关的艺术作品早已在传统审美的基础上变奏并展现出更广泛的面貌和格调。无数热爱、重读、吸纳、传承、致敬、发扬、拓展江南文化的青年艺术家在千禧年到来后用更为多元的方式创作了有别于原江南地区文艺样貌的当代艺术作品。江南人及其后代早已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不同的思潮和文化在此地也有着兼收并蓄,逐渐呈现一种“新江南”的文化样态。“江南”的概念正突破着地理的局限,因着不同代人的解读和生发有待被重新定义。
进入21世纪以来,一批具有先锋性的青年艺术家创作出回应当下的艺术作品,体现着青年艺术群体的独特视角和思考。他们受到“江南”的启发或是借用了“江南”的元素,在形式、媒介、主题和视觉感受上产生着某种“变异”。这些作品的共性则是直接或间接地透着“江南”的身影和气息——正如民歌《茉莉花》的演化般,从“江南”这一概念中整体或局部地汲取养分并生长,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谱写、结合或者改编,继而演奏出别样的腔调——体现了新世纪来江南地区艺术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本次展览邀请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有的成长或生活在江南一带,有的曾于此地旅居,有的受到“江南”文化的启迪,有的在创作上融合了“江南”的艺术因子,有的试图拓宽或者重构“江南”概念......他们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不知不觉或是刻意为之地通过各媒材的作品——油画、水墨、雕塑、影像、多媒体装置等——在被称为“江南水乡”的宜兴共同奏响一首体现艺术创作在新千年传承、延续、发扬、实验和突破的新意曲目。
作为江苏艺术基金2021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江南再造》的青年部分,本次《变奏 | 新千年以来的青年艺术》展览试呈现青年人在艺术创作上的起承转合、别出心裁和探索精神,也期待通过展览及系列活动与大众一起探讨和展望有关于“江南”的另一种视觉风貌、艺术趣味、文化诠释和观念表达。
展览“变奏——新千年以来的青年艺术”于2022年4月3日正式在宜兴市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是江苏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江南再造》的宜兴站,也是宜兴当地第一场正式的大型当代艺术群展。展览“变奏”由宜兴人、青年策展人张雨卓先生策划,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5位优秀的青年艺术家。艺术家们通过各自擅长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如多媒体装置、动画、摄影、油画、综合材料、雕塑等,以更为多元的视角和方式创作出与“江南”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艺术作品。
展览现场
“变奏”一词本是音乐中的概念,大致是指在原有的音乐曲风的基础上变化出新的感觉,但并不完全脱离原调,既有保留和承袭,又有着突破和创新。“艺术在万变中有着不变的传承”,这也是青年艺术家和过往的一种关系。进入新世纪后,与“江南”相关的艺术作品已经不同于传统“江南”地带的艺术审美和视觉面貌,有了更多别样的意味,这也是一种在艺术创作、视觉呈现以及观念诠释和表达方式上的“变奏”。
展览现场
近期疫情肆虐,本次展览作品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广州、北京、无锡、南京和杭州等,这些展品能够在运输和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到达宜兴,最终安全顺利开展实属不易。作为宜兴美术馆第一场当代艺术展,展览在宜兴市美术馆独树一帜和与众不同,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呈现。策展人张雨卓考虑到作品间的相互关系、动线以及作品与空间的关系等等,进而试着以疏密有致的方式布展不同的作品,以增加大众的视觉观赏、呼吸性的趣味性。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4月26日,欢迎大家前去现场观展感受!
部分参展艺术家及其作品
(排名不分先后)
《奢侈品》
卞少之
2018
布面综合材料
105×140 cm
《神的失误Ⅱ》 3
冯且
2020
活性炭
高约40cm
《光素系列-黑洞》
戈子馀
2020
综合材料空间装置、木板上松烟粉、自制媒介剂1
直径100 cm
《语言玩具-鳗鱼直播》
陆平原
无酸纸,墨水,丙烯
78.7x109.2 cm
2021
《江南/沧浪亭》
陆新建
2012
布面丙烯
130×130 cm
《大鱼》
秦修平
2018
纸本水墨
240×198 cm
《浮玉No.7—来自“鹊华秋色图”的写生》
邵文欢
2013-2017
全数字虚拟技术,博物馆级打印
150×205 cm
《谦逊之主》
施展
2022
油画、喷漆、油画棒
120×130 cm
《呼吸》系列
时澄
2021
海报、丝网印刷
78×109 cm
《空白266号》
孙策
2018
布面油画
120x120cm
《须弥》
孙宇
2019
亚克力,编程LED灯
42×42×30 cm
《疏明2019NO.3》
王超
2019
纸本水墨
178×98 cm
《一径雪初霁》
徐钢
2020
纸本水墨
122×61.5 cm
《我爱徐克》
王濛莎
2016
纸本设色
59×159 cm
《迷失东京》
徐跋骋
2018
布面油画
115×75 cm
《漂流剧场》
朱玺
2016
布面丙烯
170×95 cm
《互毁的同一像-梅兰芳》
李青
2008
布面油画、照片
170cm×125cm 51cm×45cm 170cm×150cm 51cm×31cm
《红书》
季鑫
2018
布面油画
130×90cm
《别》
潘焰荣
2021
手制书
11.5×16×35 cm
《说戏》
曲闵民、蒋茜
2018
书籍
19×25 cm
《粘连V》
汪琦琦
2021
布面综合材料
120×150 cm
《吹小号的男子》
葛辉
2017
布面油画
125×100 cm
《因地-后湖》
彭涛
2021
布面综合材料
110×90 cm
《祥云山》
李轶君
2020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00×70 cm
《莫兰迪印象1》
徐子芸
2021
综合材料、纱布、丙烯、沙粒
60×70 cm
《一分钟的艺术史》
曹澍
2015
单频道手绘动画
1分27秒
《回马枪》
韩旭
长200cm、直径3cm
不锈钢铜箍枪头、印尼藤棍
2021
《触-及》系列
周先锋
2020
瓷、高岭土、墨水、后置身体感应灯光
一组三件,瓷片46×76 cm/件
《2020-3》
罗畯晟
2020
大漆、木、布
63×72 cm
《未完成》
蒋祖澄
2017
亚麻布综合材料
140×160 cm
《无人泳池》
袁景
2021
布面丙烯
40×80 cm
《千层浪》
徐升
2021
不锈钢
65×35×35 cm
《海芋》
裴丽
铝板油画
70cm x 50cm
2020
《Blue Velvet》
王晴园
2022
绢本设色
90×120 cm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