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否定的失血的形式-何癸锐的抽象绘画

  我喜欢过劳特雷克的作品。他那摆脱压抑的自由的线条,他那受到他激赏的东方浮世绘影响的绘画性智慧:把图像的大片表面似乎“物化”的空白留给不知是什么人,而在这片绘画的“空白”领地上,迅速地增殖起那种19世纪末令人难忘的想象力。但是他最迷人的地方,是他创造了一种理想的“冷”光,它无视生活的杂乱和使人厌烦的周围的凡俗,给世界带来一片灵魂创造出的晶莹。为了这种晶莹——我们中国人不能忘记——中国许多唐宋的诗歌曾发出它们永恒的歌声。

  劳特雷克。画家自身缺少了什么。图像中什么事物不在场。画面中部分线条、笔触、材料不在意指着什么,却在暗示着什么。它们解域了某种旧绘画的场域,使某些主导的绘画“古典”因素立即失效,使观察,阐释一幅画的惯习死亡。

  一种古典绘画所没有的理想“冷”光。每一个来到巴黎的人都会深深地感受这种理想的“冷”光。

  这一冷光毫无疑问地否定了什么,自愿地失去了什么。

  将近100年后女画家何癸锐在东方文化的内部(劳特累克是在东方文化的外部),用绘画这一热烈、激情的思考形式,重新生产晶莹的图像。在世界上最富于暗示的中国文化之中,我们的感受今天循环在图像之内和图像之外。

  我和劳特雷克来看何癸锐的作品,何癸锐向我们走来了。她覆盖了劳特雷克的作品,他的令我们留恋的东方式空白。但是何癸锐晶莹笔触两段式画面上,整张画都是一个“空白”。她将西方绘画的“血”无情地抽掉了。这是一种否定。西方绘画的“血”性在她的画中是空白的领域。

  这时,我们对何癸锐的画存在一种双重阅读:她在说什么,这是此在。她又覆盖了什么,什么不在场,而我们又能够读到。后者是她的潜意识或无意识所又爱又恨的东西,更进一步说,是她过去喜爱,现在每时每刻在反对的东西。

  空白的领域。但是,她酷爱的意义或者说情绪¬——晶莹,却具有启发性地呈现出来。何癸锐显然运用了与西方画家如劳特雷克等不同的“感受物质”,而这种“感受物质”同时也是她绘画生产实践的场基。这种平整的,无表情的,细致的,中立化的“感受物质”却闪耀着晶莹的光芒。

  她抽去了西方主导传统表现媒介的血,代之以“水”。“水”闪耀着晶莹的光芒,但与西方媒介不同的是,它开拓了一个寂然宁静的视觉空间。水化的世界一片晶莹,其中含蕴了一部分一部分的细微的顿悟。让我的思维向上而行。我就感受到若隐若现的无。我在这个视觉空间中寻找着有,但是绝大多数瞬间我体验到了无。在何癸锐的微微内敛的符号机制里,她的特别的蓝色,灰色,微绿色在每时每刻起作用。在这一机制里,我感到,无,造成着荒漠感,水,甘泉。我面对着隐隐约约的一句话:荒漠甘泉。

  何癸锐覆盖着,何癸锐描绘着,在这种技巧中的是双重的工作和双重的立场。画家站在一个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古代艺术传统之前,也处于今天中国的时代转折之处。好艺术家只需要做三件事:从传统中提取部分因素,再将之置于今天的语境,然后将之前沿化。

  何癸锐的艺术,不断地将事物水化和普遍化,结果就是持续地走向今天的新的抽象形式。

作者:李向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