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认识龚伟海之前,最先看到的是他的作品,同样是花鸟画,他的作品一入眼帘,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鼻而来,清新舒畅的犹如一股清泉悄悄渗透到全身的每个毛孔。同样是人物画,女人曼妙的形体以一种优雅的姿态慢慢呈现,或妩媚、或风情、或纯真,是亲切的,自然的。
龚伟海画中的线条是柔和的,色彩干净且透明,结构平衡而又奇异的统一,这诸多的平和、宁静、柔和、干净与平衡融会在一起,体现了他的审美标准:自然、和谐。
浓妆淡抹总相宜,龚伟海在这一点上把握得恰如其分,他在荔枝枇杷、紫藤葡萄、桃李梨柿的渲染上煞费苦心,红了荔枝,绿了芭蕉,紫了葡萄,白了梨花……一幅幅画面上,该浓的不惜笔墨着力用色,好像它本来就该是那样的;该淡的让你感觉如过往的记忆被轻巧的一笔带过,似乎不留半丝痕迹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着,两者结合后的鲜活欲滴地似要从画面上喷涌而出。
他的人物画不单单表现女性的躯体美,女性在画面上不是孤零零的存在着,是依附于其它有灵性的物体存在,譬如荷花、梨花、桃李。龚伟海的绘画以女人体为载体,他以个性化的艺术语言把传统的艺术符号诠释得充满灵性。他以大胆的笔触处理虚实关系,人体与周边的景色融为一体,消解了人体的肉欲,突破了传统人体绘画的束缚。他的作品里女人体没有桃色的艳俗,却有人性自然流露的风情,那抹风情原本属于每一个诞生于世的人们,却被世俗驱赶到了记忆的边缘。因此,几十年来,艺术家认为女人体是世间最美的物体,而凡夫俗子却又急切的排斥,他们或者故意选择忽视,或者会武断地归宿于“情”与“色”,正因为这种原因,龚伟海画中的女人是变化莫测的,有人觉得她表现得妩媚动人,时时刻刻诱惑着你,有时有如仙子,圣洁地你看一眼都感觉冒犯了她,有时又幻化成思春的少女,眉宇中弥漫着忧郁而又渴望爱的温柔。而周围的景色总是随着这些女子的神态变化着,圣洁的仙子处于荷花中,体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境,在那“千数万树梨花开”的季节,消夏美人诱惑而不粗俗的姿态让人怦然心动,“桃李满天下”的收获时节,少女羞涩无语却渴慕的情景与桃李配合的再巧妙不过了。他把人移情,与自然放在一起,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移情”,而是力图寻找一种对应物来将自我在现实中所领悟感化的被唤起的东西注入其中。它起到的效果势必再塑一种行为,即体现一种和谐,这种行为是被重塑或转换过后的再创造过程,其中不可抹去的是本初的痕迹和原始的积淀。我想,用景衬托女人的心情,用女人的姿态去映衬景的风姿,龚伟海将这种和谐拿捏的是十分到位。
龚伟海擅长于花鸟画,笔下的花鸟景色让人从心灵上引起共鸣;而女人体的刻画上,他着力展示女性人体美质美感美的深层内涵美,引领人类的鉴赏视线直接面对女性人体的高贵、光艳、玉洁冰清与生命活力,从而坦然彻悟人体美乃是自然万物中最具完整和独创意义的美的聚焦点,在真实的鲜活的精美绝伦的人体尤物的光照之下,人们的心灵会得到净化提升,一切世俗的虚伪、卑劣、邪恶的观念会退避、消弥,这应当归功于他一直崇尚的力求表现自然美。
有人说,龚伟海的作品里有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这应正了他本人所追求的境界:崇拜自然,面对生活,大自然创作的万物,我们即使用几生的努力都无法将其穷尽表现,我们根本就不用苦思冥想画出哪些那些使人产生视界障碍的奇奇怪怪的东西来,欣赏大自然创作的一切,欣赏我们人类本身,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他浓淡相宜的笔墨中,画家传达着大自然的神奇,用画笔挥洒着大自然与人相依像偎相恋的情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唐代画家张躁关于画学的不朽名言。《历代名画记》记载说:“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副县长秃笔,或以手摸绢素,因问躁所受。躁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这八个字概括了客观现象——艺术意象——艺术形象的全过程。这就是说,艺术必须来自现实美,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但是,这种现实美在成为艺术美之前,必须先经过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必须是客观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了的东西。作品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必然带有画家主观情思的烙印。张躁一句话扼要地道破了艺术形象形成的全部秘密,也就是说艺术家只有不断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用心灵去审视和呼唤,并且通过画家的思想表达出来,方能真正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龚伟海深切体会到它里面的精髓,面对生活,回归自然。
如今的龚伟海,应是集多种荣誉于一身,然而,不能回避的是,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其年少的经历虽说不能算凄惨,但至少是有过苦难与心酸的。龚伟海1952年出生于上海,从小就显示出绘画的天赋,1969年他去东北黑龙江插队,那时只有17岁,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哪个不是注重吃穿或者浪漫,只有他把一年辛辛苦苦微薄的劳动收入全都用来购买颜料以及画布,知青们回上海,他就留在集体宿舍画画乱涂,当地的老百姓都认为画画这种事不经吃不当穿的,认为他这种行为是傻子的行径,青年人也当他是憨大。然而,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1971年他被推荐去黑河师专美术专业学习,在这里对绘画有了系统的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幸运往往伴随着那些努力的人,1984年他又来到鲁迅美术学院就读,从此开始了他的艺术之旅。在鲁美,龚伟海有幸走进了东北四大国画家之一的郭西河先生的工作室。从研磨开始到临摹老师雅俗共赏的花鸟作品,他亲聆坚持画贵有己的郭教授指点和教诲达两年之久。在鲁美,龚伟海还师从一贯崇尚原始天然的许勇先生学习人物画。许教授的笔下凝聚着对美的执着追求,也宣泄着对生命之光与火的原始体验。在老师影响下,他一直坚持从艺无捷径,修养靠一生;心静天下静,心平天下平。很多观赏过他那长25米、画有230多个形态各异的人体素描长卷的人,不能不为其毅力动容。
1986年龚伟海调浙江德清文化馆任馆长后,从陆俨少、费新我等大家处受益良多,并与浙江美院、浙江画院的画师们往来密切,深受其风格影响。1991年底,调至上海浦东新区川沙文化馆至今,慢慢地,他形成了自己的新海派的独特风格,这25米长,230多个形态各异的人物长卷,没有一个模特儿,全是凭当年在他学院里的写生经历,勾勒出来,十分的传神。贴切地佐证了他的座右铭:“绘画就是修行。”而他还继续在修行的路上探索着。
作者:李红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