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漫长的中国绘画史中,山水、人物、花鸟都已发展至登峰造极之地,画家辈出。尤其是山水画至北宋时,早已达到顶峰。然而山水画中的海洋绘画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出现过一些少量海的作品,如南宋马远的“水图”、清代袁耀的“海市蜃楼”以及历史上的“八仙过海”等。除此之外大多以鱼鳞纹代替海,与真正的海距离甚远。形成这种状况有以下几个历史原因:其一,历史文化中心多在京城,而京城又处在内陆。其二,沿海历史多为不毛之地,经济不发达又多匪患,文人墨客少至。其三,明清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其四,海洋千变万化,绘画难度大,不好掌握,不像中国其他绘画早已成熟,技法取来即用。
改革开放前后,沿海经济飞速发展,必然带动艺术的新进取,同时也更引起各方对海洋的重视。但它毕竟在历史上刚刚起步。
“中国衰落起因于海洋,今天复兴也从海洋开始”。人们开始认识到“海洋是中华民族的未来”。至此产生部分画家转投于中国海洋绘画的研究与创作(目前各美术院校尚无此专业非常遗憾)。而我们的海洋画家只能从其他国画创作转型至此。我本人就是画了三十余年人物、山水,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转入海洋画创作。但如果没有山水画基础也很难画好海。通过生活实践不断的摸索总结,艰难的发展到今天。
我院于2006年起从《中国海洋画学术研讨会》基础上选出部分有影响的画家,建立起中国海洋画研究院,进行创作于研究。但画海首先要爱海,只有具备爱海激情的画家,才有可能创作出使观众也感到激情的海洋画作品。
我认为中国海洋画主要表现,首先是海洋形象,要摸出海浪的规律,熟练掌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中海的不同形象。如南海的抬头浪、北方的滚浪、撞击浪、旋转浪、回头浪、双击浪、千层浪、顶峰浪、倒进浪、涨潮浪、退潮浪、远洋浪等的。以不同的浪与涌表达不同的感情。如海洋的蔚蓝秀丽、雄伟辽阔、平静温柔、云雾弥漫、朝夕浮沉、闪光夺目、愤怒汹涌、激动神情、神秘莫测、月夜朦胧、深沉恐怖等等,具有丰富的深层感情表现。其二是海的声音,这在中国画中较少见,而是海洋画必须具有的特点。古人不能画海,却常常以书法的形式用“听涛”、“观海”等词语来表达海的情意,或写出“涛声十里闻”的诗句。所以可以通过画面表达海的声音大小、强弱,也是海洋画的特点。其三是味觉的海,此处多以渔村渔船、通过沿海渔民生活的晒鱼、养鱼、整网、捕鱼等劳动,利用人的条件反射画出“海腥味”,使人感到沿海的特有气息。总而言之即“视觉海”、“听觉海”、“味觉海”的“三觉”,是海洋画的基本特点。
在技法上,我认为充分使用中国画的线是必要的。线是中国画的灵魂。而线在中国海洋绘画中,可以增加海的流动感,此点优于西洋绘画。除此之外借鉴中国传统的泼墨法与积墨法。为表达海的壮丽特点,改为泼彩法与积彩法,是画海增加色彩美和厚重感的完整表现。海浪留白表现是特殊技巧,难度很大,不可使用白粉,否则画面呆滞。再加上没骨法和其它自创的手法,形成综合的技法,丰富了中国海洋画的表现能力。总之我认为表达对象变了,技法也必须跟着变。显然,仅用传统墨表现海是不能表现大海壮丽的色彩和优美形象的。
这里我仅对有些美术评论家将中国海洋画使用颜色表现海和注意某些光的表现,就称之谓“中西结合”、“洋为中用”。这等于是对画家取自于生活的客观事实的否定。因为我们海洋画是从生活中挖掘出来的,生活是客观存在,不存在唯独西洋画可使用其它画种不得使用的戒律,只存在早晚之别。在此点上,中西方绘画是平等的,都是源于生活,但又都有自身民族特点,不存在谁学谁!以上评论观点很有可能是因为还不习惯中国自己海洋画的特点而少见多怪引起的。中国海洋画更注意中国传统六法的“气韵生动”和“意境”、“话外之音”内在的表达。这是中华民族的内在含蓄性格所决定的。在西洋绘画中几乎是没有的。
产生中国海洋画应是艺术创新。但创新必须不断前进,夺取新高点。我的人生艺术座右铭是八个字:“不似他人,不像自己”。所谓“不似他人”是指对他人优点可研究、借鉴、发展,但不可照搬尾随。齐白石显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戒律就是这个道理。否则将是一个没有出息的艺术家。即使做到前者,而后者要求更高,那就是后四个字“不像自己”。是指一个艺术家要敢于否定自己前阶段,追求更高阶段的变化创新,否则将自我结壳,不能攀登新高峰。有些艺术家一生都在学他人,而后者创新无从谈起,虽然有些画家也具有自己的风格,但否定自己再前进则达不到。结果数十年不变,这也是可悲的。
中国海洋画只有走民族化道路才有出路。所谓“民族化”一为内容,二为形式。内容需艺术家到生活中去发掘,如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特点、风俗特点、渔业特点等民族性强的题材进行提炼和艺术加工创造,以自己的手法与情感表现出来,使人感到很浓的“中国味”,只有民族性强的作品才具有世界性。
我院虽然刚刚成立七年,但由于我们共同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爱海之心,画出了大量的海洋作品,来表达心愿。通过广西钦州展,福建厦门展,海南三亚展,我们的作品表达了美化海洋,爱护海洋环境,维护海疆神圣主权等宣传目的。同时对推动中国海洋画的发展也做出我们应该做的贡献,使观众得到一定的教育。有的观众很有感慨,有的说我们刮了一场“海风”,“使他们得到清新,增加对海的感情”,并把我们称之为“海洋画派”。
中国海洋画产生在艺术上仍是一棵幼苗,需要社会各方面不断支持灌溉才能健康成长。愿大家像爱海一样来爱护这一艺术新生的发展。艺术之海也如大海本身一样深远无边,给画家很大的取之不尽的表现追求空间。我相信中国海洋画一定会在今天普遍关心海洋文化发展中得到新的推动力!
2012年8月8日
作者:李海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