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传说里那条状元走过的杭州凤起路,如今已淹没在商业的喧嚣中,车水马龙的商街向前延伸,在通向西子湖的端点上忽然幽静下来,650号浙派画苑在一丛丛新叶的掩映下跃然眼前。画苑外墙的瓷砖参差地分外别致,隐隐能看见鳞片状的纹路,仿佛一条见首不见尾的蛟龙——它与画苑正面墙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大字遥相呼应,体现出主人志尚高远而又洒脱随性的风格。
艺术气息浓厚的画室里,主人王志良正酣畅淋漓的作着画,已然是大师风范。随着他一张一弛,手起笔落,一幅泼墨山水逐渐成型,润了起来、亮了起来,有了生命。这份状态应该被叫做情不自禁的宁静,画者已入画境,是为画中之人,沉浸于画中畅游。
画、人、茶、精、神、气。不难发现王志良身上的性灵与性情。
手握灵珠,心开天籁
王志良是土生土长的老杭州。或许是如画的自然环境,或许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天赋使然,尽管并没有家庭的熏陶,他却自小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当时条件有限,王志良不由得感慨万千,不仅没有太好的学画条件,甚至连画纸都难得一见,没有画纸的时候,他就折一根树枝为笔,圈地而画。就这样,王志良“以地为纸,以枝为笔”开始了他艺术的启蒙阶段。
王志良的笔墨中,有岁月的沧桑,有艺术的灵性,有自我的感悟,是他丰富人生经历的折射,他浓墨重彩的人生经历也影响着他绘画风格与艺术造诣,艺术来源于生活。
1981年,王志良来到浙江美术学院师从朱桓教授,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10年来,他没有落下过一节课,即使是遇上了罕见的大雪天,他依然是踏上脚踏车最早到校,多大强大的内心与强烈的愿望在支持着自己梦想。“当时跟我学画的同学有五六十号,但真正一直坚持下来的只剩我们三四个了。”
在此后的岁月里,王志良为拓宽自己的艺术之路进行了多方尝试,也为自己人生的画布抹上了一笔笔浓墨重彩的丹青。他去过深圳,在一家艺术公司里教绘画,当时香港、澳门慕名而来的学生很多;他还做过谢晋导演的助理,参加过电影《鸦片战争》、《女儿国》、《孔繁森》的拍摄;最后还是回到熟悉的家乡,开起了文化公司,经营过服装、雕塑、广告、画廊等项目。
如今,他在杭州与学习音乐的夫人建立起一个“艺术之家”,过着“大隐隐于市”的悠然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王志良的眼里,一切都是艺术,艺术就是一切。他常常在半梦半醒间看到一幅幅瑰丽的山水画,而不得不披衣下床,点灯研磨,执笔泼墨一夜。除了感叹他的灵感天成,也敬佩他的恒心毅力。
为什么画画?因为天赋与热爱,因为叛逆与坚守。
泼墨山水,源远流长
“浙派”最早形成于明代,由钱塘人戴进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风格所创立,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明清以来,“浙派”书画经过徐渭、任颐、吴昌硕、潘天寿等历代大师的承接,已逐渐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特色明显的独特笔墨形态。“浙派”和浙籍书画家自此饮誉海内外。
然而,到了王志良的时代,浙派与浙派大师一同渐隐,身为浙派山水画家正脉继承人的他,成为大师最后的传承。他常说,自己的使命就是延续浙派的精髓。不过纵观王志良的艺术实践与艺术理论探索,我们不难发现他对浙派水墨画的阐发与延展。
王志良擅长画山水花鸟,作品几乎都是浑然天成,往往是落笔成稿,一幅山水画一小时勾好墨稿,待干透,即可挥笔渲染上色,通常三、四个小时后,一幅雅致大气、饱含诗意的墨间山水便完成了。“我不会很刻意的作画,灵感乍现便是作画的好时机。”说着便起兴,为我们演绎了一幅浙派水墨画的诞生过程。笔尖饱蘸着一分墨,三分水,看似随意地在画中轻点,整幅画却像是活了一样渐渐清晰、成型,原来“水是生命之源”还有这样一种解释。这幅即兴之作中树荫、碧波、小船在水的浸染下,既真切地仿佛就在眼前晃动,又遥远得像一个隔世经年的梦境。
看王志良作画,深深地体验了“妙笔生花”一词的真正含义:那胸有成竹的样子,那高超的技艺,卓绝的运笔······确实让人叹服。
浙派的特色不仅在于笔墨,还在于笔锋和线条,王志良的得意之作《泰山之南》便是如此。画中的松,从主干到枝条,线条刚劲有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绘画功力和艺术功底。当看到画的背面,我们不由得震惊于那些线条竟然在画的背面也如此清晰分明。想来这就是所谓的“力透纸背”吧。
《泰山之南》的另一处可书之处在于,这幅画既非对着山水实景临摹而下,也非完全凭空想想而至——王志良一次与友人同游泰山归来后,发现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当日的情景,便索性将其画作画卷。这使这幅山水凭空多出一份虚实相生、古今交融的美感。
读他的画,灵气溢动、墨彩流韵,感受山水花鸟的生命旋律,感受充满灵动之美和诗意化表达;读他的画,感动于画家对生活的热爱,感动于画家的力求完美。王志良在宣纸上渲染了大自然的静态美和生活的动态美。
坦言自己在选择画作时并无明显的偏向,仅按照艺术的价值来评价,“浙派”与其他国画派别间没有、也不应有分明的壁垒,绘画风格是一种时时流通的东西,恰似点洒在画作上的水。
传承与流变,是王志良执着终身的事业,也是浙派绘画流淌不息的命脉。
诗意栖居,自行其道
王志良的世界里,他奉行“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人生态度,他既是艺术大家也是生活家。生活在于休闲,艺术是一种最好的休闲。王志良老师很懂得享受生活,认为人该处于一种休闲的生活状态。绘画也正是他最好的休闲方式。他眯着眼睛很享受的回味:“当夜晚与清晨相接,我的脑海里出现美丽的山水画,在清晨将它画下来,好像自己置身于画作之中,可居可游,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画中世界。”
绘画是王志良一生的精神家园,此外他还是古玩收藏家,“纯粹就是爱好,一看到美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王志良开玩笑的说“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吧。”画苑的玻璃柜台上整齐地码放着各式的印章;墙角立着两个形制古朴的明代石当;墙上挂着造型奇异的木雕,神秘地看不出来历。
艺术是相通的,王志良爱画、收藏古董、品茶、玩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他还钟情于美食,他甚至会自创菜肴。北山路51号是他自己的会所,这里是三五好友举杯邀月的好去处,他们在此探索绘画的永无止境,在此品尝由“王大厨”新创的作品,生活乐在其中。
人生不要为自己设限,更不应将自己的想法框住,想到了就去做,王志良的洒脱在此。他算得上是绘画界的“先锋”人物,哪里有热闹哪里就有他,他曾参与举办过杭州最早的卡拉OK大赛,百合花之夜等等活动。
说起未来,王志良坚定的告诉我们将继续潜心研究绘画,以期在有生之年著书立说,完成传承浙派的重大使命。另一方面,他期待以自己的生活方式,为身边的人带去希望与欢乐,告诉他们生活的本来面目其实更幸福、更多彩,用这种新的生活理念会友,聚集志同道合的人,开创新的未来。
优秀的人自是有榜样的,最后王志良分享了弘一法师的经历,这位“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早年生涯十分坎坷,屡屡受挫,屡屡尝试,最终一直坚持理想,在诗、词、书、画、雕刻、音乐、戏剧、文学等许多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巨大成就。没有“入世”,谈何“出世”?没有“喧嚣”,谈何“宁静”?王志良强调“心静”,生活是心灵的参照,懂得生活,才能懂得心灵的境界。生活的艰难与坎坷,赋予他成熟的心境,更赋予他旷达的胸襟气度,因而能够泼墨山水,胸有成竹。
王志良就像他的水墨画,水是风度,墨是骨量。水是通达洒脱,大象无形,流转不息;墨是铮铮傲骨,毅然坚守,锐无可挡。他正在用丹青讴歌生命,赞美自然,用心生活。用画笔点亮艺术,用艺术照亮人生。追求艺术的创新,攀登艺术的高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