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奔流的彩河

  中国山西电视台曾为旅居新加坡的著名华人画家林样雄拍摄了一部题为《民族之子》的电视艺术专题片。该片选择黄河壶口一段奔腾咆哮的洪流作背景,是颇有见地的;因为,林祥雄其人其画,简直就是奔腾黄河的一段缩影!

  面对林样雄的彩墨画,就像置身狂涛奔流的彩河。我强烈的感受是:表现主义的激情;外韧内刚的个性;民族文化的涵养;包容世界的胸襟。

  1.表现主义的激情。

  康定斯基把现代艺术的灵感源泉概括为三种:一是外在世界的直接印象;二是内在激情的性喷涌:三是内在观念的理性加工。由此分别派生出印象派、野兽派从外向内的印象描述,表现主义抽象、结构主义抽象从内向外的抒发和加工。

  东方思维方式不像西方那样主客对立、内外分明,但由于修养、阅历和个性之异亦各有所侧重。林样雄的画,注重“现实”与“思想”的契合,但在具象中有着跃动的抽象因素,在再现中有着强烈的表现激情。

  林祥雄作品打动人的首先是那种粗服乱头的动势和血汗充盈的激情。

  在林样雄的画里,你几乎找不到一个静止的点、一根僵硬的线、一块凝定的面。他的画,一定是伴着心血的喷涌、热汗的淋漓,挟着想象的波涛、感情的激浪,奋笔疾书,一气呵成的。那飞动的黑线白线,那迸溅的红蓝彩点,那翻腾的灰黄块面,汇成了波浪喧哗动感撩人的雄壮交响,或沉重或轻快的节奏旋律,冲击得你心潮鼓荡,热血沸腾,不能自已。

  “杂乱显挚义,泥泞现浩情。”这是林样雄为画作《憩》的题辞。它夫子自道地袒露出“杂乱”和“泥泞”的奥秘:粗服乱头,不仅不掩国色,而且更见本色;乱中之序,虽非中规中矩,更显挚义浩情。宋朝周邦彦《玉楼春》曾言艺术妙境:“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前句说的就是“杂乱”之潇洒,后句说的就是“泥泞”之缠绵。不妨说,潦草而思放,浑厚而情深,正是林祥雄的画中三昧。

  马克思曽经指出过这种“乱泥激情”的珍贵价值:“顿时就能使人觉察到的激情,对文体拙劣的信函大有裨益。一位正在恋爱、满怀激情的人给他爱人写的信,绝对成不了优秀文体的范例,但是那种紊乱的辞不遣意的表达,恰恰极其明显而动人地显示那股征服笔者的力量。……热情而文字缺乏清晰、文体也紊乱不堪,从而使他的爱人打心坎里感到喜悦,因为迂回曲折,仅能使人大致理解,因而靠不大住的语言,具有一种紧迫感、亲密感、美感和强迫感,把那封信变为感情完全可靠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补编》德文版第1卷,第438页)

  激情的急切喷涌常常不得不以牺牲形的肖似与平静的和谐为代价。有人曾挑剔林样雄画中渔舟等的散乱和点线的繁杂,康定斯基的话可谓知音之谈:“在我们这个充满问题、实验和矛盾的时代,一种和谐化是不适合的。冲突的声音,失去的平衡,动摇的准则,徒劳的抗争,骤来的风暴,破碎的冲动……所有这一切组成了我们今天的‘和谐’。从这种‘和谐’中产生的作品,就是我们所创造的图画。”(《论艺术的精神》)简言之,只有这种不和谐,才显示出我们“今日”的“征候”。

  2.外韧内刚的个性。

  中国的书画家据不完全统计有上百万入之多,然而由于传统的过分沉重,许多人被笼罩在“不愆不忘,率由旧章”的浓荫下难以长成特色独具的新株。而林祥雄的画已经走出前人的荫庇,展示出自己的个性,形成了不与人同的面貌。

  本世纪以来,中西之间的文化碰撞几乎触动了每位敏感的艺术家。在这一历史情境下,“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应运而生。“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林风眠倡导和实践于前,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等发扬于后,如今,更多的艺术家把这条路开辟得更加广阔。

  林样雄正是走在中西融合艺术之路上生气勃勃的一员。他I945年生于中国广东汕头,在新加坡艺术学院接受美术教育,70年代初留学法国巴黎,学成后即穿梭于西欧各国,在社会考察和艺术创作的同时,从事国际性的商业活动,执行他“以商养文”的宏大计划。S0年代中期又转回东方重投祖国怀抱,以古老的东方文明为根基,为“创造时代艺术”竭尽心力。同时,建立“创新”集团、基地和基金,成为兼艺术家、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新人典型。

  林样雄平时总是笑眯眯的,有着南方人的温婉与随和,但做起事来,却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毅韧性和刚性。他在艺术和商业上的成功,都与他外柔内刚、以柔刻刚的个性有关。这也造就了他不与人同的艺术风格。

  从林祥雄的《牧野夕阳》、《麻雀闹春》、《喂》、《静》等画老辣而豪放的点线可以看出他接受了石涛、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的影响;从他《耕地》、《草丛麻雀》、《怒放》、《采茶》等画潜在的画面结构可以看出他吸收了西方绘画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妙谛。

  林样雄的画似乎画得很快,但其酝酿构思亦颇费时日。他的作品词句之“杂乱”与“泥泞”并不像波洛克那样的提着颜料桶任意地滴溅泼洒,而是似乱非乱,乱中有治,依着具象的制约经营画面的构成,依着感情的流向展开点线的旋律。他的画面一般都很满,但满中有布阵,绵密而疏朗;满中有韵律,潇洒而豪放。看他的画,不看署名便能听出那特有的“林腔”。

  3.民族文化的涵养。

  林样雄的足迹撒遍的欧美,对西方世界愈熟悉,愈感到历史传统、文化灵魂、民族气节、人格自尊的重要。尽管走向一体化是世界的大趋势,但愈是强调一体就愈需要维护和发展民族个性,这样的“一体”才会有“多彩”的内容。所以,走在中西融合之路上的林样雄,特别珍视中国文化的根基。他对中国的哲学、文学、书法、篆刻有着广泛的爱好与研究,绘画之余,用诗情飞动的散文写下自己的人生和艺术感悟。他不仅出版的《林样雄的艺术世界》等4本画集,而且同时出版了《我见•我思•我写》等4本散文集,《从艺录》等4本艺评集.可谓画文同步并进。

  林样雄的中国传统文化涵养不仅体现在他的书画和文章中,更渗透在他的观念和习惯中。

  “散怀抱”是中国艺术家向往的高境,也是林样雄的人生和艺术追求。

  汉代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蔡邕《笔论》曰:“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矣。”《庄子》里也早有“解衣般礴,裸”乃“真画者”的高标,但后人真能达到这一境界者并不很多,其原因在于“解衣般礴”不只是外在的裸裎和箕踞,而应是真正的放松和敞怀。

  林样雄是一个能够“散怀抱”的画家。如他所说,艺术的“毒素”早渗透他的血脉,占据了他的心脑,弱化乃至僵化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种种庸俗无聊要求。他的书法绘画均有着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原因正在于他能够旁若无人地放胆抒怀。他的“创新集团”虽然下设创新投资公司、创新国际商行公司、跨世纪投资发展公司,其创新石材陈列室与销售网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中国、欧洲、美国,其创新矿山与加工厂、门市部分布于中国福建、湖北、山西、山东、四川、陕西和上海,事务十分繁忙,但他却能“拿得起,放得下”,常常“一时心血来潮”钻进画室,把一切繁冗丢开,迅速浸入创作的沉酣,用画笔倾吐胸怀和襟抱。

  4.包容世界的胸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样雄对当官不感兴趣,却很关心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发展;他不得不弄潮商海却不以赚钱为最终目的;他本质上还是一位有血性、重感情的平民艺术家;有雄心、重远见的艺术活动家。

  他心里装着的是“宇宙•人”、“历史•传统”、“民族•根”、“矛盾•统一”、“人•艺术”……。他把对宇宙、人生和艺术的浓重思考滴进作品,用生活的场景洇开,化作弥漫于画面的哲理颗粒。

  他感时忧世。他放眼宇宙无穷无涯,方知人生倏忽渺小;反观人类互相残杀,深感枭雄短视无聊。他画鸡、雀、八哥,看它们“纷争人间权与势,互斗草丛生与死”(《争》),慨叹“纷争乱世为权势,同类相残何时了!”(《直谏》)明悟:显赫霸业、利禄功名、随着生命终止而隐迹遁形;唯有心血浇灌、精神铸造的艺术作品,才是不朽与永恒!

  他关心民瘼。童年失怙,异域漂泊,历经坎坷,艰辛备尝,使他始终以一个平民的眼光关注着百姓的疾苦。面对农田,他歌赞“耿耿重任育人间,岁岁翻身为米粮”(《耕地》),身临渔港,他体味“倒影金波艳阳天,酸甜苦辣在心田”(《倒影》)。难怪他多次藉画展举行义卖,参与中国的扶贫,救助失学的孩子,计划到本世纪末,在最需要基础教育的贫困地区创建100所“创新小学”。

  他为民请命。民主和自由,是他的向往。看到“民主颠倒欺人间”,他“愤世不平夜难眠”(《独鸣》)由于“言论自由在荒野”只好“权把原野当论坛”(《八哥》)他深知“自由金不换”,渴望“群雀丛中欢”(《草丛麻雀》),祝祷“天若有情农家乐,地如有义百姓欢。”(《天惩》)

  他感应自然。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同他连着感应的神经。“春寒未却花依恋,夏炎欲临草先知”(《春花夏草》),“花草有情苦相缠,浮云无义任飘散”(《大地恋曲》),“昏鸦恋霞日苦短,老树怀春月更长”(《昏鸦》),“悠悠黄河水,深深民族情”(《黄河》)。……

  总之,在他笔下,风雨晴晦、山川林泉、草丛鸡雀、海港渔船,都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拟人的理性哲思。一切描述对象,都不过是他抒情散怀的借体而已。

  林祥雄在东西融合的艺术之路上走出了自己的个性特色,创造了自己狂涛奔流般的跃动表现风格,已属不易;特别是他集艺术探险和商海弄潮于一身,而能共生共成,成就蜚然,更为难得。目前,他正致力于东方各国间以及东西方之间的艺术交流,让21世纪的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

  林祥雄艺术与实业贯通、创作与交流并举的大手笔,使我不禁想到石涛《题友人〈春江图〉》那种心花江月喜相逐的自由超脱和潇洒风流:

  “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出笔混沌开,入拙聪明死。/理尽法无尽,法尽理生矣。/理法本无传,古人不得已。/吾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月随我起。/把卷坐江楼,髙呼曰子美。/一啸云水低,图开幻神髓。/早得记别然,不喜摇麈尾。”

1999•冬•北京•葆艺庐

  (发表于中国《中华英才》半月刊2005年10月第20期总368期)

  翟墨简介:

  翟墨(翟宝义),1941年生于中国河南省许昌市。196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美术系,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美术报》、《美术观察》月刊副主编,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理论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术研究所CI,设计研究室主任。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

  著作:《艺术家的美学》、《圆了彩虹——吴冠中传》、《绘画美》、《美丑的纠缠与裂变》、《OK,永恒的艺术家》、《倾听星光》、《中国十大风光摄影家》(录像带)、《沉潜中的坚持》(CD-ROM光碟);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华艺术通史》的撰稿;主编《20世纪中国大师画论书系》10卷、《中国大艺术家画传书系》10卷、《西方艺术流派丛书》10卷》、《美学新眺望书系》5卷。

作者:翟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