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中国画的速写情结(1)

  中国画的造型基本的元素是线。中国书法的基本的造型元素也是线。同是具有一脉文化内涵的线,由于工具的相当,使得书画同源。因此在书画的规范要求上,用线特别讲究用笔的“提按”、线的张驰关系、结构变化。由此产生了既有节奏变化又具韵律生动的东方文化特有的审美形式。中国画有几千年历史,发展到宋代,由于文人画的初显端倪,“浅降”形式的出现,使创作中线的造型位置得到提高。一种新的中国画形式凸现了出来——白描。文人画和白描的出现,加速了线与书法用笔的接近和同步,中国画对线的要求就更高了。中国画的造型标准从原来的工笔重彩中分裂出了写意的新的形式。写意画的出现,也使中国画的造型从严谨的“正楷”走向“草书”。画家对造型的追求更讲究“意境”,如齐百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此同步,中国画的造型训练的诸多因素均起了变化。严格对景写生的白描也因文人画的兴起而变得“放浪形骸”起来,这从清代画家任伯年的课徒稿可见一斑。中国的对景写生也变得“快而生风”。中国画的基础训练中速写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了。在西方的绘画造型训练中,没有把速写从素描中单列出来,统称素描。因为它们的传统表现中均使用三度空间的观察方法。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书画同源”,记录自己文化历史的文字属象形方块字,它的形式为二度空间,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也是二度空间。传统的中国画写生用的是线描,这与长期中国画和中国书法对线的敏感是分不开的。新文化运动前后,西方的三度空间的造型方式进入中国。为区别于西方的训练方法,中国画以线为主导的二度空间的认识方法,使速写在中国画造型训练中的地位更加显赫,并得到中国画的教学界的普遍认可。现在各美术院校中国画系的速写训练都是各具特色的,中国画今天的发展已促进了以线为基础训练手段的速写风格的更加多元化。

  1、中国画的“意在笔先”与速写

  在中国画创作中我们更多提倡“意在笔先”,给画者更多的主动空间,在作画时有“随机应变”的余地,也有利于“因势利导”。让中国特有的工具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速写的长期训练能让画家作画时“一触即发”。画家在平时刻苦锻炼,成筐速写的积累,使其对形的把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在宣纸上能做到“指到哪儿,打到哪儿”。画家心、手、意融为一体,笔一接触到纸就一发不可收拾。

  清代的方熏《山静居画论》中言道:“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庸则庸,俗则俗点,画有尽而意无尽,故人名以意远法,法亦妙有不同”。意境的创造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主观物像营造和画面的构成。苏东坡有言:“有道而无艺,物形之心不形之手。”如果没有长期的弃而不舍的学习精神,没有知识的积累,没有技能的训练,不仅难以在艺术表现上传达构成形式蕴藏的特有美感,甚至会因技能的拙劣而适得其反,更难以达到意境创造中感觉自然,理解自然,超越自然而昭示的完美境界。在速写的训练中,技能的学习是必须下功夫的。

  速写的技能是追求意境的具体手段,“意在笔先”则是我们下笔之前对客观物像的第一次主观审视,这对我们提出了三个要求:1、为什么它会成为我们追求的形体;2、我们追求该物像为表达什么样的目的;3、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完成此目的。什么是物像呢?老子曰:“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二十一章》)“物”是指客观世界存在的芸芸众生,“象”既是通过视觉从客观中认识的具体形象。“恍兮惚兮”当然指的就是混沌世界了。

  《易传》中这么说:“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这就先告诉我们,言语无法说清的问题,可以立“象”来尽“意”。这里的“意”作为要追求的目的,我们要把它表达出来,“象”就成了一种表现形式。就像我们用中国成语一样,丰富多彩的成语,是表达情感的很好的形式。要注意一点,“象”始终是被动的,但往往我们在学习绘画中,被“象”牵着鼻子走,失去在艺术活动中应有的主动性。

  “意”的追求不仅仅有赖于画家对客观物象深刻的观察体悟,更有赖于画家主体情思的积极活动,在“意”的创造中触景生情,“外师造化”,用心感悟客观世界。这是“意”产生的前提与基础,还需进一步由对造化的感悟进入内心世界,在主体审美情绪(包括修养、学识和品格)等因素的作品下,物的“象”与主体的“意”融为一体,才能和谐地成为主客为一的意中之境。“中得心源”的艺术创造过程,是一个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心物交融、主动与被动、主观与客观、静与动的艺术创造工程。即是:情生意、意生像、像生趣、趣生势、势生意的一个互动关系。前者是个性意,后面是更高层的意。而“心源”的主观能动作用,则是“意”产生的主导,因此意境的出现由于主观的内因——“心源”的差异,从而使意境的创造带了典型性和个性化的情感色彩。

  速写是“外师造化”的主要手段,而触景生情则是速写产生的前提。既然是情生意,主观的感动在前,而提取客观的物像在后,主观主动地去揣摩大自然的物像,生发自己的感慨之情,“提炼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意“与”象“,这就是”意在笔先“之所在了。

  张春新作品欣赏

 

 

文/张春新

作者:张春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