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教学创作观摩展•花鸟

1.

  自然山川,使人敬畏,故多崇高。闲花野草,赏心悦目,故多优美。山水为宏观之景,多以气势胜。花鸟为微观之物,多以情趣见长。

  花鸟画不能贪多贪大,若把各种花卉、虫鱼凑在一幅画面里,只能互相削弱其意味情趣;若把梅花画成碗口大则假则空。花鸟画亦不能求全,若花瓣、花蕊、枝叶、根茎一处不漏;若鸟雀的羽毛片片逼真,则会谨毛而失貌,形同标本,意味全亏。

  正因为花鸟画是以简驭繁,以少胜多为特点,所以在构图的经营、造型的夸张、物象的取舍等方面要用心良苦,尤其笔墨要过关。

  大写意花鸟,必以神写形,才能鲜明,才能大气。

  画为心生,借物抒情。花鸟画在抒情达意上,比山水画更为直接。

  山水画重“意境”,花鸟画主“情趣”。一幅花鸟画,若无禽、鸟、虫、鱼活灵活现之态,无构图穿插之功,无笔精墨妙之趣,便索然无味。

  2.

  花卉和鸟兽,对于人而言,属可爱之物,主情趣。人观花鸟如见稚子孩童,可爱可亲。故花鸟要拟人化,或如婴孩之憨态、或如少女之清纯、或如壮士之威武、或如老汉之沧桑。今人陈子庄的花鸟画,意味、情趣胜过齐白石。

  花鸟画要赋予人的精神、情感,才是好画,即应把物当人来画,我与鸟会心会意。杜甫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我画《雪中禽》题跋:“普降瑞雪四野白,褐马珍禽不惧寒。冒雪登枝择嘉木,不与燕雀争屋檐。”

  花鸟画对笔墨和造型的要求很高,对画面的黑白虚实、空间的排序和分割很讲究。因其表现的内容多为近景或微观之物,故笔墨、线条的功夫十分重要,并且对物象的形态要了如指掌。尤其是大写意花鸟画,夸张、变形、取舍的功夫往往决定成败、高下。鉴于此,要涉猎和画好大写意花鸟画,须先把书法练好,此外还要把山水画中的树、石、水口等技法掌握好,这二者是花鸟画的基本功。

  3.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对于我们这个讲究传统法度的民族来说,是一种破除清规戒律的思想武器。宋儒求理,多有教条,王阳明则把“感、知、行”合而为一,尊重人的生理、心理、感知,尊重人的创造。人的行为,尤其是艺术创作,不能以前人定下的规则为准绳,而要靠自我真切的感知为依据。美术是感知,是创造,是抒发我见。

  风骨

  “风”即风采、风华、风貌,偏重于物象外表的东西;“骨”即内在的气质、精神、内涵、构架等,运用于绘画上,“骨”主要是线条的支撑和用笔力度的雄强坚实。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说,“风”胜于“骨”,犹如野鸡羽毛之华丽;“骨”胜于“风”,犹如苍鹰筋骨之强健。“风”美“骨”壮时,则如凤凰,华美而雄健。

  4.

  具象与抽象

  “具象造型”是对自然物象的摹写,“抽象造型”是对自然物象进行剥离、抽取出美的形式规律,如黑白、大小、高低、错落、疏密、虚实等美的要素。对于艺术和艺术家而言,“抽象造型”比“具象造型”更重要,画家在创作中主动地进行位置经营、虚实运用和疏密安排等,就能使美感更强、意味更浓、韵致更足。我国历史上最具抽象造型意识的画家,当推倪云林和八大山人。

  黑白虚实

  中国画的前贤们大都谈到“黑、白、虚、实”的问题,都认为“黑处易,白处难;实处易,虚处难”。“黑处”,即着墨处,是为物象的造型。“白处”,即不着墨处,是无象之象。“实处”是指对具体物象作清晰的描写,而“虚处”则是似有若无之象。无论虚实,太清楚了便不含蓄,太虚了又易空洞。“黑、白、虚、实”是画家一辈子都要面对的问题。

  5.

  人物画,古代称之为“传神”。故名思义,“传神”即写人物的精神。“形、神”之争,古已有之。我赞成石鲁提出的“以神写形”,也不反对蒋兆和提出的“以形写神”。此两说虽有差别,实则殊途同归。“以形写神”之说出自中国古代第一位大画家顾恺之,本意即在重神。后人沿此路前进,更加强调神,至谓“形似之外求其画”,就成为“以神写形”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以神写形,神到形随,其着眼点是在“神”上。一写实,一写意。我画《长白山老妇》题跋:“瓜果趁时鲜,蟪蛄无春秋。长白深山里,千年有参候。朝采天雨露,暮吸地阴稠。仙参老且贵,无功无名修。”

  中国人物画以唐、宋为高峰,唐代写实,宋代写意。近现代西画写实法的传入,使人物画有了大的发展。然从中国古法“传神”的角度来看,当今的人物画多谨毛而失貌,细节繁缛,神被形所侵,画似真物,观之索然无味。

  龚贤云:“画者诗之余,诗者文之余,文者道之余。”画画是一种技艺,其基本功能是“摹形”。画画要靠诗文、哲学来支撑。中国画家应该会作点诗,因为诗可以概括、浓缩对自然的感受,可以抒发人的情感。会写诗的画家,多会取舍、夸饰、概括。

  6.

东坡米芾戏笔情,梁楷牧溪写性灵。

所南①孙隆承徐熙,道复清濯着意新。

青藤直抒胸臆狂,横扫竖抹似铁崖②。

八大高古怪异处,冷眼泼墨洗铅华。

石涛天才手眼快,没骨翻新恽寿平。

八怪见怪都不怪,道咸之谦见中兴。

作英邋遢任我行,风雨竹石见才情。

缶翁篆笔能扛鼎,白石红梅可换银。

有幸亲聆苦禅老,银钩铁划侠骨铮。

四川石壶多率意,信手拈来妙趣生。

二十年前觅衲子,衲子大名叫陈征。

蛰居闹市如乡里,斗室挥毫惊鬼神,

凡有师承不能忘,因之一一数家珍。

注:①所南,南宋爱国诗人、画家郑思肖,字所南。

②铁崖,元代书法家、诗人杨维桢,号铁崖。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