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访】杜春辉:心灵的游历与表现

 

杜春辉作品《群峰》 

   杜春辉的博客博文总是很短,和他的性格一样,没有太多废话。再有一年,杜春辉就将踏入不惑之年。赶在不惑之年之前,杜春辉给自己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天地之间就是工作室。他决定让自己的创作变成一种心灵的游历。

  

  杜春辉作品《光明》

  "现场"令创作变得有温度

  "不是什么几百平米的工作室了,打破工作室概念,不是大家说都要在北京才能创作出高水准的作品,这个东西要打破它。"杜春辉平静的语气显得很沉着冷静,但眼前的这个沉稳的男人可没一眼看上去的"安分"。

  十六岁进职业学校学画,1997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后又开始教师生涯,做过文化馆职员,再到辞去公职进入北京画院及中央美院油画高研班深造,最后选择做纯粹的职业画家。几番波折,工作室从15平米的小仓库到现在的大house,刚稍稳定,杜春辉毅然决定"出走"。

  杜春辉坦言,"在大部分时间除了努力学习外就是为生活奔忙,因为画不是生活必须品它不能随时变现。所以经常会青黄不接。因为这是规律,艺术发展的周期太长只能如此。除去生活之难本身就是绘画本身的难,它难就难在没有止境,而你又要出类拔萃,大家自有体会无须再说。"

  在画界四十岁前能依画生存的画家很少,杜春辉也不例外。杜春辉在北京最早的工作室是在北皋的农场艺术区,当时只是一个面积只有15平米的小库房,住在他对面的都是一些"成功"的美院教师,两百多平的工作室,每年的租金动不动要5万元以上。5万对当时的杜春辉来讲是大数目,杜春辉常困惑"离他们的生活太远"。

  

  杜春辉作品《2013.6.22-25》

  "小仓库没有厕所,我总得穿过大工作室门前,再穿过一条侧身才能通过的狭长过道,才到厕所。这是看大门的小两口用的。每次去我都怕遇到女的,但总会很巧。很尴尬。"杜春辉回忆到。在那年盛夏的某个晚上,屋里闷热,打开小窗的杜春辉闻院里传来一阵热闹的嘈杂声和一股烧烤香味,院里的画家在聚会。过了好一阵子,一位有修养的女士推开了杜春辉的工作室门,她吃惊的说了声抱歉,"我想她可能把这个地方当成厕所了。此时同样感觉我离别人那么远。"

  后来,杜春辉的工作室辗转去了环铁和宋庄、等艺术区,面积不断变大甚至有了较豪华的大工作室,但他感觉自己离自然离性情越来越远。他决定4月份从老家开始出发,一生都会这样,包括国内、国外。因为现场有温度,包括风向、气味,情绪,包括人的机遇,我的创作灵感就会来。跟在画室里的状态不一样。"杜春辉说到。

  

  杜春辉作品六月的记忆--铁槎山图

  杜春辉喜欢画山,在他笔下的山多像悲壮的交响乐。"出走"工作室之后,《六月的记忆:铁槎山图》是他给自己的"决定"交出的满意答卷之一。铁槎山横卧于杜春辉老家荣成市南部的黄海之滨,峰连九顶,其色如黛,故著称"九顶铁槎山"。槎山九顶连绵,危峰兀立,巍峨峻拔,山海相映,雄伟壮观,名胜古迹繁多,堪誉为仁山智水,自古就有"大东胜景"之美称。"铁槎山是道教山,王重阳在那儿修炼过。海拔不高,但气势很大,虽然不高,比青岛崂山气势大,有险才有气势。"杜春辉坦言,并不是每一次的"出走"都会有收获,"有时候像我去年去屏山,我打算把那的写生基地大的餐厅租下来了画创作,结果上了两趟黄山没找到感觉,不想画。"

  

  杜春辉作品《烟云》

  创作迎来怒放的"春天"

  从《烟云》、《光明》开始,杜春辉迎来了个人主题性创作的新篇章。"对于生死的理解是这个东西,表面上是'烟云',实际上是一种隐逸的精神。人如何超越生死?'光明'是我的毕业创作,是一个概念性的哲学思考,佛教里面讲的光明是这种东西,往往经历大问题的思考,可能就是日常的一些东西,我当时觉得跟佛教有一些关系。"为此,杜春辉一准备就是大半年的时间。

   “我画《烟云》可能很多古人都画过,但是你不能因为这样就不画,因为宿命在这儿,证明文脉没有断。这是一个脉,谁长到这个年纪都要长胡子一样。文脉对了以后,发出自己的声音是从《2013.3-5》和《激情的山谷》开始,《2013.3-5》展示了我当时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感。”在提到《2013.3-5》时,杜春辉依然一丝带有兴奋之情,在他看来,那是他创作迎来的“怒放的春天”。在《2013.3-5》中,一改往日含蓄、略带幽暗的画面色调,而是以红色为主色调,“我内心有压抑不住的激动想要表达,想表现怒放的春天,传达给大家一种喜悦的心情。《激情的山谷》这幅画是极具表情的一幅画,云在动,无限的激情从山谷中迸发无限冲击。理性与感性,动与静,修养与激情都在人性光茫照耀下强劲的展现。是画家最具当代性作品之一。”

  

  杜春辉作品《激情的山谷》

  2013年7月,囊括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基弗等六位大师在内的"2013穷尽:德国新表现主义/当代艺术展"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这是杜春辉与大师基弗"对话"的一次绝佳机会。杜春辉在自己博客上激动的写下"基弗,我拿什么跟您赴约":"基弗要来了,我们在反思画画时我们撒谎了吗,我们的良知还在吗,我们让大师看什么,该不会是陈陈相因的观念和技巧吧更不会是聪明的构思吧。我想让他看到我们的心,真诚的心,然后我们的画是从那里来的。尽管它可能还不成熟。至少我们的画经过了心灵。"杜春辉为此次展览带上了《2013.3-5》、《烟云》等三件作品与基弗并肩展出。

杜春辉作品《2013.3-5》

  "杜春辉的作品包含了山水意象,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山水表现,画面中黑白关系处理得非常大气,而且光感很好,画面构图宏大、有气势。《2013.3-5》这幅画的色彩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能看到画家在创作这幅画时非常用心,画面的肌理处理得很好,黑、白、红这三种颜色在相互交织中,对视觉有一种刺激,更能深入人心。"评论家王林在那次展览上这样评价到。

  

  杜春辉作品《黄河石林·草书》

  评论家易英曾在评论中这样写到:"杜春辉的画是一个心灵的世界,记忆的世界。从表面上看,他是在探索一种样式,将中国画的笔法墨色融合到形象的表现,但他不是追求写意的空灵,而是形式的沉重与历史的厚重。历史体现在他描绘的对象上,那些古老的东西正在成为记忆,它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个人生命的一部分。在他的画中,形式不是孤立的存在,晦涩的轮廓和沉重的用笔有很强的精神性,这是极力挽留生命中正在消逝的一部分。形式的生命在于和个体生命的结合。艺术家总是考虑形式,而有生命的形式却在生命的依托,那些老屋、荷塘和远山在这样的表现中,所具有的表现力不只是形式的特别,还有宗教般的精神感召。"

  如果说杜春辉过去的创作是在探索历史记忆世界与个体生命的精神依托,那么如今杜春辉的创作方式则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重新出发,让自己随时"在路上",记录自身当下的个人独特样本的感悟。从《烟云》、《2013.3-5》、《激情的山谷》开始,到《2013.6.22-25》、《黄河石林-草书》,到最近的《六月的记忆-铁槎山图》,杜春辉从心里的"山",逐渐进入当下,自己切身触觉感受山水,以期碰撞出更多的创作灵感及自身记忆的独特样本。

作者:张桂森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