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余宏达 : 重彩生发多重花

  

  左:著名艺术家余宏达,右学术总监:李云雷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与自己作品合个影。”余宏达在微信上上传了一张照片,在天津美术馆,站在自己作品《竺可桢像》前,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双手插袋,踌躇满志。

  刚刚过去的这个九月,余宏达很忙碌。且不论在天津美术馆开幕的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在北京还有一场浙江画院画展《湖山掩映》,是画院三十周年的回顾展,分量十足的重头戏,作为画院的年轻画师,余宏达奔上奔下。抽个间隙,余宏达还在杭州和几个年轻画家朋友搞了个《武林·七友》的小画展,晒晒自己的最新创作。

  腾出手来,余宏达练练小写意,两尺的民国时期名人肖像,三天时间画了三幅——金岳霖、闻一多和冯友兰。“小幅像又有了些心得。”余宏达笑道。

  熟悉余宏达的朋友都知道,余宏达是顾生岳先生的关门弟子,这次全国美展作品《竺可桢像》可谓是顾生岳的工笔衣钵一脉相承。不过,在坚持工笔画创作的同时,余宏达近来也在琢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他新近创作的一批作品,在技法由工笔转向意笔的同时,审美趣味和绘画观念也发生了拓展。余宏达有这个实力基础,在他看来,一个画家全面发展的话,应该是工笔意笔都能画。而且他相信,他能把这种方式发展成为新的个人特色。

  九年跟随终获恩师认可

  L:和你的大多数同学学院教育经历不一样的是,你少年时代就拜入顾生岳先生门下,是中国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下成长起来的,这一点上我觉得你很幸运。在顾先生晚年,你也一直跟随他左右。我特别想听你谈谈,跟随顾老师这么多年,顾老师是怎么传达绘画态度的?

  Y:是的,顾老师是我绘画生涯的“贵人”。我跟随顾老师学画是在高中进入杭七中美术特色班的那年暑假,这也是我正式绘画生涯的开端。当时和顾老师学画的有好几个学生,但真正跟得住并一直跟下去的,只有我一个。顾老师之所以愿意一直教我,是因为他每次讲画的内容,我都能在下一次作品中反馈出来。

  得到顾老师的认可是一个漫长且严格的过程。我十六岁跟随顾老师,一直到2002年本科毕业创作画了张学良(即《百年少帅——世纪情怀》,此画获得了当年全国工笔画大展铜奖和浙江省中国人物画大展的金奖),整整九年时间,顾老师才正式认可我是他的入室弟子。

  L:我们在学画时都临摹过顾先生的速写,他对造型的把握非常出色,笔线的要求非常严格,用色的方法也很特别,甚至从古代壁画中汲取优点。现在我看你的设色方法就跟北方工笔画家非常不同,更加注重绘画的表现力。我一直觉得,纯粹凭写实照相技术来画画的,是不行的。在你这张《竺可桢像》里,我也能感觉到不仅仅是表现人物的标准像,更是传递出人物独特的精神气质。

  Y:这张《竺可桢像》是顾老师最后指导我的作品。顾老师要求我们对画面要有所取舍,要有情怀的融入。我对顾老师教学最大的印象是质朴,非常非常质朴。教学的前十年,我每次拿画给他看,他都会一点点地纠正我,“宏达,这条线的位置不对。”“宏达,这个手的结构应该是这样。”然后在旁画一遍给我看。十年后,我读了研究生,顾老师不再讲解细节,甚至不再谈论具体的画作,而经常与我谈论艺术观点,聊聊生活。

  工笔、写意两条腿走路

  L:宏达,你在工笔人物画的创作上承袭了顾生岳先生的衣钵,但我发现,你近来也开始将注意力聚焦在写意人物画的创作中。

  Y:是的。顾老师虽然自己是工笔大家,但是他从来不排斥写意。恰恰相反,他认为自己在写意上太吃亏了,他希望我在画工笔的同时,也能画写意。所以我研究生考的是胡寿荣老师,转而攻克意笔人物,这也是顾老师推荐的。包括现在我跟着尉晓榕老师学习,这些都是顾老师临终前交代的。

  L:宏达你从最传统的拜师学艺,到最主流的院校学习,再进入画院,我感觉你进画院后的绘画有了比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一些小品。从你的小品里面看得出你在尝试:画一些写意人物,把花鸟山水对水墨墨韵的感觉放在人物画里面。

  Y:进入画院之后,作为专职画师,除了要把握自己的专攻方向外,还要承担很多社会功能,比如参加一些主题创作、公益笔会、学术活动等,此外当然还要面对市场,这种情况下仅靠工笔“一条腿走路”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掌握“工笔+意笔”“两条腿”走路的方法。

  L:听你这么说,看来你并不避讳“宣传”与“市场”。

  Y:在商业上,我始终觉得,我们要做推广,但拒绝炒作。这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它丰富、多元且不断变化,所以当代的艺术家也应该有着更强的综合能力,甚至包括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更丰富的感知,才能准确描绘出这个时代的符号。

  重心仍在重彩肖像画

  L:工笔在你手上要继续发展下去,这是你将来很大的一个责任,我想问问你接下来追求的方向。

  Y:我首先肯定要把顾老师浙派人物画工笔部分好好继承与发扬下去。这个浙派也不是纯粹的地域概念,更准确地说是中国美院中国画人物画的重彩部分。顾老师扎实概括的造型与浑厚凝重的设色,是浙派人物画精神的完美体现,也是我必须传承的东西。

  L:这两年你做过一批“美女系列”,我特别喜欢你当中对头发的处理,特别黑,像云雾一般。

  Y:想要把头发画得那么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技法的处理我就是沿承顾老师的。有时候我画一张画,就是为了画一种感觉。除了技法的传承,更重要的是精神的传承。顾老师工笔画的特色,追求的是汉唐古风,它是安静的,饱满的,也是洋气的,与当下流行的工笔画截然不同。

  画画是一辈子的事,现在我最主要的研究方面,是在工笔重彩的肖像画。这里面涉及解剖学,这是现代绘画的特色;还涉及人种学,你画蒙古人就要像蒙古人,画《南国美姬》就要让人一眼认出是东南亚的美女。另外,还涉及面相学。我们经常写生,捕捉人物的精神气质特别重要。

  工笔和写意从来不是矛盾的。我们还年轻,现在应该勇于尝试。大家现在看到我的小写意,从艺术精神上说,它恰恰是从重彩上生发出来的,也是我自创的方法。当然我强项在工笔重彩上,因为我有责任要背负。接下来,我在工笔方面会更注重时代感,融入生活层面。创作上要大气,不要拘泥于细节,能大格局,也能小情调。我相信,我能把这种方式发展成为新的个人特色。

作者:李如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