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经典接续与审美重构

  作为当代画家,徐永生以古典绘画主题绘画名世,其作品风格鲜明,形式独特,体现出对传统经典接续和当代文化语境下审美重构的艺术取向与走势。应该说,这个过程表明了画家的艺术自觉和不同凡响的审美思考,因为,中国文化不但历史悠久与博大精深,而且其底蕴的深厚与无比丰富,成为常谈常新的文化资源,徐永生正是在对古典主题与经典作品的重新解读中,体现出个性化的创意与才情的,并在对传统题材的解构、颠覆中进行重组、结构,使之翻出新意,让人在不失古典韵致中,领悟到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与不同领域中的空间图景和主题演绎。

  作品表明,徐永生在对古典主题与经典题材的反思、审视、解析、重组与创作中,是十分重视与强调审美当代性问题的。在徐永生那里,问题已经不在于画什么,而在于怎么画,因为这关系到文化传统与经典文脉如何接续,以及当代画家及其作品如何获得文化自信的问题。

  显然,徐永生是在当代文化语境下,以深层次的、从“画之本法”出发,以对中国画本体的方法论创新和观念性思考为支点,在艺术实践中激活绘画的内在形式与内涵的。

  点、线、墨、色的交互作用,人与物的超然,编织了梦幻般的浪漫和诗性,颇有西方超现实主义艺术的表现特征;显然,画家在挥洒与顿挫转折的笔墨中,憧憬的是空间的自由和心灵的放逐,进而在诗性层面达到美与善的领悟和启示。

  在这里,画家及其艺术的全部秘密就是追求灵魂的自由与净化。

  因为,超现实的神话、传说等形而上元素,是直接与幻想的形式契合的,它的非现实特征,传达出的是时空错位与心理情绪的延展,在平面空间的并置中,传达引人深究的相对性与神秘感,隐喻着佛、道、儒三家学说的内在精神——劝戒行善、自强不息、超越世俗,都在画面的以虚写实与以神写形中得到体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通过怪诞的形式得到内在的表现,且获得一种丰富感;重要的是,在《静寂闻天籁》、《十八罗汉》、《佛至神安》、《南山采灵》、《祥音》、《朝云都染墨香来》等作品中,文化隐喻与水墨符号,打破了确定的主题指向,在重构与解读中,呈现了一种颇具“波普”意味的符号和视觉魅力,于是,一种陌生、异样、惊诧与怪诞的超现实精神体验由此生成。

  这是因为,在徐永生的这些作品中,没有叙事,也没有复现,因为,那是古典艺术时代已完成的任务,甚至在这些作品中也没有明显地时代变迁,那是现代艺术早已终结了的视觉游戏,徐永生的作品在古典主题与经典传统题材中,意在借助其形式来表达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国画的笔墨及其情绪化表达,同样是一种视觉表达,徐永生正是在自己构造的图像中,以特定形式与意义暗含着寓意、暗示和思想指向。虽然,它不是狂野的,而是温和的;它不是唯美的,而是夸张的;它不是高古深奥的,而是喜闻乐见的;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为审美空间的拓展提供了多种解读与理解的可能性。而且,在徐永生的作品中,又表达了另一层意思——即传统艺术与现代绘画之间,不能用简单、僵化的价值判断标准去评判,它们都是历史阶段的客观存在,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价值意义。

  我们甚至可以说,徐永生在进行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实验,他努力于对中国文化及其源流的追溯与挖掘,为着拓展中国画的主题领域和意象范畴,并确证艺术与精神、艺术与观念的关系,进而展示了双重的魅力;而且在朴拙与浪漫并行、经典接续与审美重构同步中,画家凭自己的感悟,以自己率性之笔,在形神兼备与气韵生动之中,保留了艺术本真的部分,保留了文脉最原创的部分,其不甚谐调与统一之处反而造就了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成绩,并结晶出自己的形式笔墨特色,自成一家,这个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也是徐永生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徐恩存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