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收藏机构到多元文化活动中心——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王红光

2015-06-16 11:38

非遗剧场里的彝族舞蹈展示 董金黄 摄

  贵州省博物馆新馆于今年1月24日开馆试运行,是目前唯一反映贵州史前文化、古代文明及少数民族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作为展现贵州省历史文化艺术的窗口,贵州省新博物馆如何发挥它的作用,更好地“文化惠民”?

  藏品丰富,内蕴贵州文化千山千岛

  远古贵州曾属浩瀚的“特提斯洋”,是世界古生物最早的家园之一。正是基于对贵州山地文明的充分论证,对贵州由古至今的人类学品性研究,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在斜向的场地上放置100米边长的巨型菱石,作为坚固永恒的精神象征——“菱石虽小,内蕴贵州文化千山千岛;织锦龙纹,解码夜郎人群遗传基因。”

  作为贵州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和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间之一,博物馆新馆改扩建的计划一出台就很受大家关注,王红光见证了新馆改扩建的全过程。他表示,贵州省博物馆自1958年建馆之始,便一直将文物的征集、收藏、研究作为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历经半个多世纪,目前拥有藏品27万余件,种类丰富,包含自然标本、出土文物、传世文物、民族民俗文物、近现代文物等几大类。其中,出土文物中的古生物、古人类化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探索地球生命的演进及古人类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意义,部分化石还有较高的观赏性,还有一些反映贵州历史发展进程的出土文物,对贵州的历史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贵州在历史研究中文献不足的短板,勾勒出了一些历史时期的大致轮廓。藏品中也不乏稀世精品,如东汉铜车马、铜柄铁剑、东汉永元青瓷罐及杨氏土司墓的金器等。民族民俗类文物是馆藏的亮点,极具地域特色,反映了贵州古老而多元的民族文化,既保存了即将消失的传统技艺,又为人类学家们提供了研究材料。馆藏历代书画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且不乏珍品,包括年代较早的唐人写经及少量的宋元时代的作品。明清以后的藏品包含较广,吴门画派、清初四僧、扬州八怪、京津画派、岭南画派及海上画派的名家作品均有涉及。此外,瓷器、古籍版本等也有一定的收藏量,且不乏珍品。

  引进展览,加强文化交流与互动

  现今国内外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请进来”和“走出去”都是常态。贵州博物馆新馆试运行期间请进来意大利都灵萨包达美术馆“璀璨的欧洲绘画艺术展”和浙江省博物馆馆藏“捩翠融青——自然与心灵交融的青色世界”。“璀璨的欧洲绘画艺术展”展品大多都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重要的绘画作品,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作为油画教学的典范之作,这样的展览在贵州尚属首次。浙江省博物馆的青瓷展览也是包含了中国历代青瓷中的精品之作,从原始瓷业的产生,到越窑、龙泉窑的物华天宝,再到现代瓷业的精工之作无不涉及,可谓一场瓷器的文化盛宴,让贵州的观众感受中国瓷器文化的源远流长。

  王红光也希望更多贵州的展览“走出去”:“首先是要有好的展览策划,选择有地域特色的、有独特文化价值的主题来表现。在贵州,民族文化是亮点。这个主题的展览在省外就很受欢迎。我们向省外送出去的数个贵州民族文化展都在当地引起了一定的轰动,好评如潮。其次,我们还要做好和兄弟省馆之间的交流联络工作,向各兄弟省馆宣传推荐我们的最新的展览,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文化优势和馆藏状况。同时,还可以与省外博物馆联合办展,共同展示大区域文化,做到文化共享。在和国外博物馆的合作方面,我们正在策划,争取近期实现出境展览零的突破。”

  夯实基础,打造文化教育新机构

  新馆建成后,如何满足广大观众对博物馆的文化需求,让观众能够在博物馆经常看到新鲜的展览呢?王红光表示,首先,新馆在正式开馆后,基本陈列“民族贵州”及“历史贵州”从多角度反映贵州的民族历史文化,让省外观众通过参观展览就能清晰地了解到贵州丰富的历史民族文化资源。基本陈列更多的是满足国内外观众了解贵州文化的需求,展示贵州的地域文化特色。其次,通过不断引进国外、省外展览,让贵州观众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更多国内外文化,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学习、认识国内外文化的要求。

  在贵州省博物馆新馆建设中,充分借鉴了目前省外诸多博物馆的建设经验,把4D影院引入馆中,贵州省博物馆新馆4D影院具有68个座位,目前具备《特提斯迷雾》、《剑齿王超》、《细菌大作战》、《三叠纪海怪》及《鱼龙勇士》5部片源,内容紧贴青少年学生教育知识传播需求,分时段进行播放。

  非遗剧场的设置也是贵州省博物馆新馆满足广大观众文化需求的一大特色。贵州省博物馆新馆非遗剧场有900平方米,容纳200人观看表演,剧场内的灯光及音响设备设置均为省内一流,能满足不同类型的表演需求。

  说到未来博物馆的发展,王红光说一是夯实基础,做好藏品的征集、研究工作。扩大博物馆的馆藏量,根据馆藏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发掘出藏品的内在价值,以此作为策划展览的基础,全面提升展览的质量,办更多更好的展览,服务公众。二是在博物馆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新功能,力争把新博物馆打造成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为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娱乐游览场所和信息资料咨询中心,以适应博物馆从传统的收藏展览机构到多元文化活动中心的功能转变。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修兵,王建秋,吴长青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