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胡又笨:只想做一个“糊纸”的农夫

2015-07-11 17:02

  【编者按】“我想把我所有的心绪和感情渗透到艺术中,有时我把自己看作是情感的翻译官。每一笔手法和每一片纸张都是鲜活的,他们负有生命就如移动的每一寸肌肤,活跃富有精神。”十几年前开始,胡又笨就已经从传统的平面国画走出,用自己的材料语言改变传统水墨艺术的观看方式。他用很长的时间思考宣纸在视觉表现上的多种可能性上,用他的话说,他一生都在“糊纸”。

胡又笨《象》系列 2012

  创作的基础来源于小时候的农村

  胡又笨称自己从小就自然不自然地和水墨联系在一起了,在对农村的纸车、纸马、纸人、泥人感兴趣的同时,也对糊扎、糊顶棚、糊马车等等感兴趣,这些都为他后来的纸墨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从小的时候,用纸浆打壳子,用麦秸秆编妞妞,还有看故乡人对剪纸的精湛技艺,使我对纸有很深的感情。我们东方关于纸的艺术,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不管喜事、丧事还是逢年过节及孩子们平时玩的纸车、纸人、纸马、纸灯笼和纸鸽子及千种折叠的动物等。我们有这么好的纸艺术传统,我们应继续深入学习和挖掘。”

胡又笨作品《烧鸭》

  胡又笨觉得中国绘画几千年的历史中都是在平面中表现,并搞到了极点。西方现代美术发展虽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但也早已走出平面画的历史。而中国关于纸的艺术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了,甚至人民平时用的礼品盒都是由纸艺术发展而来,中国有很好的纸艺术传统,而我们的水墨画还只在平面上“耕耘”。

  始终不满足于“绘画性”

  胡又笨坦言自己从小对造型的把握就不够准确:“后来在广州美院进修的时候问题就暴露在这上面,但学院的梳理过程对我至关重要,老师常常言传身教指导我的工笔和素描,素描课上画头像,其他同学画一个星期,我也画一个星期,验收的时候,其他同学画的有反光、侧光,肖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而我画出来的素描肖像如黑狗蛋一样!”

胡又笨“太行魂”系列

  胡又笨称真正第一次用纸做艺术形成作品的时候还是在85年,他始终不满足于绘画性,认为绘画性里边是给人带来一种形式的单调,更喜欢激荡起伏的东西。他看到周思聪《矿工图》的局部,“某些方面,纸的连接和张力都是很了不起的,把那个印痕都保存住了,那个打动了我,后来由于不满足,我用纸搓成小人一样的人物放在山水中间,有些朋友看了觉得这个好。”

胡又笨“石头”系列

  在创作同时,胡又笨又增加了其他材料,将宣纸、水墨、丙烯少量油质剂材料混合起来,大胆尝试材料之间混合的可能性。用橡皮锤子,农民锤布用的木棒击打这些混合材料,产生了丰实的肌理效果,在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放水墨和其他材料的比例、时间、速度等。

胡又笨“注”系列

  “纸艺人”只想做一个无知的农夫

  1997年胡又笨的“新技术”手法达到了顶点。那时刘骁纯注意到了他的作品,当时还是“保定青年艺术家”的胡又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他的第一个个展《太行魂》。他为此曾20余次深入太行山区,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实验,作品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艰难蜕变过程。胡又笨认为这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这次展览之后,他被邀参加了上海双年展和许多其它的展览。

  也就在这一年,胡又笨开始利用揉搓和揉纸的水墨方式开启了一种新的水墨气象。有人称他为“纸艺人”。他用揉纸、拼贴、挤压、电烤、烙印、滚动,技术来做出与同类作品的差异,在材料观念上更接近东方现代审美的趋向。

胡又笨“太行魂”系列

  “我想一个无知的农夫,默默耕耘着自己的一片田地,禾苗茁壮,果实累累就满足了。”对于胡又笨来说,他只是不断在研究这样的一些现象,譬如片片梯田上的绿油油的禾苗图形,蚯蚓在地上爬行形成的图案,以及一片片古老或新兴的城市建筑群等等所留下的“艺术的痕迹”。他不喜欢那些高谈阔论空洞的言辞,只是着眼于“一块小石头也显得很博大”,格外关注自然的纹理。

  赋予宣纸一种全新强烈的表现力

  2007年,“大象无形”胡又笨水墨作品展在北京仁艺术中心举办。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可看出,胡又笨的作品看起来像是三维的山水风景图画。折纸象征着山川、河流和各种自然的形状。胡又笨在纸张的折痕中发现了新的“肌理”。“每一处折痕,我使用的每一种颜色都表达着一种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思想状态。”

胡又笨作品《大象无形14》 2007

  2012年,胡又笨携新作与当代艺术家成勇展开对话。此次展览依然囊括了胡又笨多方面的尝试与探索,他将中国传统绘画和抽象水墨转移到凹凸不平形状随意的纸浆和大象身上。同样利用宣纸这一特殊的柔韧性与可塑性,创造出一种近于乱真的山石肌理,它、对自然山石物质形态及纹理的“再现”,赋予宣纸一种全新强烈的表现力。胡又笨称:“凹凸山水”在我自制的现代凹凸曲线形纸浆板上画上传统山水,使传统山水在凹凸曲线形图版上产生分离,跳跃,弯曲,波浪,凸起,塌陷等特殊多变化,使传统山水改变了以往的观察方式。”

胡又笨“凹凸山水”系列

  2014年底,胡又笨的个展“绵延”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胡又笨新的一次挑战,在巨大的空间中他延续揉纸的语汇,创作出一件巨型体量的山水纸本作品。此时胡又笨“纸上”的作品已经很多了,但此次展览只展示了“绵延”这一个系列。胡又笨称:“我每次会根据特殊的环境来展示自己一个新的想法,呈现一个新的面目,实际上关于纸的东西我做了很多,但这次为了展览的统一效果。”

胡又笨“绵延”系列

  胡又笨作品《绵延》 综合材料 2014 

  在介绍作品《绵延》的创作方法时,胡又笨谈到:“这个做的方法要求宣纸有一种塑造感,我把纸后面裱了一层纱布,纱布下面还有一层塑料布。有时候拿水固定,毕竟宣纸软和,比如褶皱之后,加点儿水固定几个点再刷墨,有时候直接上墨,有时候墨在下边直接往上拱,做的时候比较随机,灵活。最终我希望它有既有山川的绵延感,又像奔腾的水一样,或是翻腾的泥浆一样滚动,有高有低,有运动感。”他还在作品上设置了“一座桥”,供人们穿过展厅,同时也可以用置身于作品之中的视角来俯视作品。

胡又笨个展“绵延”现场 

  2015年7月11日,胡又笨给自己的新个展取名“胡纸”,用他的话说,他一生都在“糊纸”。他喜欢他的“胡”,喜欢胡搞 、胡来,喜欢颠覆,癫狂的颠覆,源源不断的想法都不断的在他脑中出现,像风暴涌入,用他的话来说他现在很富有,充满激情。

  胡又笨的创作把感觉放在第一位:“我每天都有感觉,每天都在寻求新的变化,每一件作品都保持一个有待完善的过程。艺术家就需要冲动,就需要直觉!”

“胡纸”胡又笨个展作品

  美术批评家夏可君曾这样评他:“胡又笨似乎回到了宣纸最初的那种手足无措上,面对宣纸,不再有任何的其他外借手法去处理它,只有反复揉皱与揉搓,如同一个不安分的小孩要让宣纸发出声音,使之重新说话,宣纸亦然哑默了,传统的程式化操作或者过多的图像负载,使宣纸自身的特性被遮盖了,宣纸本身丧失了自身的处女性,需要让宣纸裸露,唤醒宣纸的魂魄,让安静与平静的宣纸平面重新喧嚣起来,只有如同胡又笨那般有着一颗童稚之心的艺术家,才可能让宣纸张开它的嘴巴与眼睛。”

“胡纸”胡又笨个展作品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程立雪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