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小A看展】2015“旋构塔”青年艺术家展 同一片森林的不同观看路径

2015-07-12 21:56

  “旋构塔”作为一个并不太容易被人理解的展览名字,启动于2014年,指向对中国当下青年艺术家生态的观察与思考。

  2015年的“旋构塔”2015中国青年艺术家推介展依然延续去年的策展方式,邀请三位策展人、三个艺术机构为支撑,形成三个展览不同的展览单元。三位策展人分别是吴洪亮、胡斌、刘礼宾,他们分别以“手心体”、“聚合体”、“多酶体”作为各自单元的策展主题,每位策展人邀请13名青年艺术家,39位艺术家的作品与学术相互支撑,这39位参展名单中有超过半数艺术家并没有太多参展经历,却是值得关注的新锐个体。

  就如策展人刘礼宾在他此前所策划的展览“破图集”中所谈到的,当世界各地的艺术大师来到中国,中国当代艺术所做出的反应。让业界产生诸多讨论:“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着两个劫难,一是中国当代艺术自身体系的语言建构;第二则是中国艺术家身份主体的建立,当然这并不仅仅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从20世纪以来知识分子的身份主体建立的问题。”而展览旋构塔则就是通过对青年艺术家在艺术上不同探索方式的观察,去呈现一个相对清晰的时代青年艺术家群体特征。

  在解释展览中的三个并不太容易理解的主题时,策展人吴洪亮解释说这就如“淘宝体”“舌尖体”类似,他们“手心体”、“聚合体”、“多酶体”正是他们在观察青年艺术家创作中所推出的新的语序和讨论方式。

吴洪亮策划第一单元“手心体”

  在这个观念先行的当代艺术语境中,对于很多艺术家来说观念和动手能力分别就是他们的手背和手心,而绘画的快感来源于手心。所以吴洪亮说他想做一个关于“手心”的展览,尤其是近年来当代艺术被宏大的形式感、玄而又玄的概念包裹了太久之后,大家往往更喜欢去慢慢品味那些单纯的、安静的、需要有耐心去阅读的作品,再次通过展览强调手的作用,强调绘画性、塑造感,来表述从手到心、从心到手的往复,强调绘画的快感,这就是展览的第一单元“手心体”。

  “在今天,艺术家们的幸福在于有权选择非常社会性、非常具有颠覆性的方式,也有权选择那些个人化的,非常传统,甚至被历史打磨出包浆的手艺。一个健康的艺术生态或许应该是这样的,重要的是艺术家自己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吴洪亮说。所以在这一单元,吴洪亮所选择的艺术家大部分都更加强调动手能力,他们的作品都是通过打磨、捏、编织、研磨等单纯的与“手”相关的作品。

艺术家李曦作品《中镜-鳞龙涧》、《中镜-深暗、阴影和光明》 布上综合材料 2014年

王雷《》旧报纸搓线及编制技术 2010年

  在“旋构塔”整个展览中,以第一单元的艺术家李曦与王雷的作品作为开端,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均以悬挂加平铺的方式进行展出。李曦此次展出了《中镜-鳞龙涧》、《中镜-深暗、阴影和光明》,是她用线条和毛笔在油画布上进行的混沌的线条和墨的组合,无穷无尽的线条与墨的纠葛,正是艺术家对绘画本身的执着,“李曦的画是在地上画的,索性我们在展览中也就不挂起来,让大家去观看地上的绘画视角。”吴洪亮如是说。而艺术家王雷展出的报纸编织系列作品是他创作的主要形式,这种面貌生成于2007年,从最早使用卫生纸捻成线编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衣服、帽子到逐步关注人类文化的复杂性,将整本辞海从有字书编成无字书。

胡斌策划展览第二单元的“聚合体”

何利校 《100天的延续》 文献、录像、物 2014-2015

何利校 《100天的延续》 文献、录像、物 2014-2015

黄春风《假皮沙发》系列

黄春风《假皮沙发》系列

郭立军《被隐藏的绿色》、《红色荒漠》镜面不锈钢上油画 2015

  顾名思义,展览第二单元的“聚合体”是指各种不同的东西都聚合在一起,其实这样的案例在当代艺术创作中并不少见,“青年艺术家中那种多元的、没有中心、无限蔓延的综合会聚的创作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这样的创作方式呈现的既不是整一化的统一体,也不是对立的分裂结构,而是某种强调“根际”关系的网状之物,从这类青年艺术家创作的倾向到其个体特征呈现的方式,我们似乎看到某种'块茎'思维的体现与延展。”胡斌这样介绍。

张文超《围城游戏-失序的地带》布面油彩、动画投影 2014

  艺术家张文超展出了动画投影和绘画作品结合的《围城游戏-失序的地带》他试着用电子图形编辑经历“地图”,用游戏化的场景来重组记忆中的体验,记录了快速变化的都市中稍纵即逝的个人体验。这种新的生存景象,将所经历过的地域范围归纳整理为一个个节点,用每天的出行方式链接,并写入程序使其不断生长创造一个快捷模式下行为轨迹的生成系统,借以提出自己的反思。在他的作品中,并没有重要的节点,就是在无线的延展,反应了当下时代生活的模式,也是时代的印证。

刘礼宾策划展览第三部分“多酶体”部分

孙娇娜《败》木板素描 尺寸可变 2015 刘礼宾认为,艺术家就是通过对落败的叶子的描绘发现了一个世界

  艺术家们总会有一种“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的抱负值得钦佩,而相对于这类艺术家,还有一类艺术家是“给我一粒种子,我可以演化出一个宇宙”的艺术家,在策展人刘礼宾看来,后一类艺术家却总是容易被有意无意忽略的群体。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作品丰富细腻,个人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但因为作品的丰富性和个人世界的奇异性,总是让观众无法找到他们作品中的“意义”,“我希望借助对'有机性'的强调,提示出这类艺术家的创作特点。”这就是刘礼宾策划的“多酶体”作为整个展览的第三部分。

潘然系列绘画

潘然木板油画

潘然旅行中的创作

  艺术家潘然被称为旅行素人艺术家,她总是在旅行的途中,频繁的从一个城市到另一额尘世,而她的创作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所完成的。而画梦艺术家李洋则从自己进入中央美院之后就有一个长远的计划,那就是对于自己梦境的描绘,他记录了自己的几千个梦境,其中有平淡无奇的,也有非常有趣的,在记录之后,他将这些梦境以日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此次展览中他展出了部分梦境绘画,并有无数主题相互串联,关于房屋、关于前世、关于物体、关于中央美院、关于集体……每一个梦境的场景都被简单的记录在不同的纸张上,即使占满了时代美术馆37层的整整一面墙,却只是他画梦的一部分而已。

李洋画梦

李洋画梦

李洋画梦

  策展人胡斌认为即使展览被划分为三个单元,三位策展人也针对不同主题邀请了不同艺术家参展,但他认为他们所面临的青年艺术家生态其实是一致的,只是每个人的观察切入点不同。就如胡斌所说:“如果把青年艺术家生态比作一片森林,其实我们每个策展人所面临的森林都是同一片森林,只是不同策展人进入的路径不同,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色,但森林还是那片森林。”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倩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