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根海姆与何鸿毅家族基金如何构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中的收藏”?

2015-08-12 00:00

  继2014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汪建伟个展“汪建伟:时间寺”之后,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当代艺术计划确定将于2016年11月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再带来两场委约创作展览,而该计划也再度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何鸿毅家族基金为何与古根海姆合作,出资建立中国当代艺术的专项收藏计划?这个计划将如何整理和呈现中国当代艺术?在此,我们刊发该项目2013年开启之初,古根海姆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孟璐(Alexandra Munroe)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专访的内容,再次回溯这个中国当代艺术计划的初衷和建构。

  随着策展人侯瀚如和翁笑雨的进入,古根海姆美术馆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当代艺术计划确定将于2016年11月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带来两场委约创作展览。在此之前,该计划的首场展览“汪建伟:时间寺”已于2014年10月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成功举办,展出了由中国艺术家汪建伟创作的雕塑、油画、影片和表演并在15周的展期中吸引了约25万参观者。

  ▲ “汪建伟:时间寺”展览现场

  ▲ 汪建伟《时间寺》四屏画

  作为2006年出台的古根海姆亚洲艺术计划的延伸,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当代艺术计划成立于2013年3月,旨在为中国和国际的艺术成就贡献力量,并进一步拓展古根海姆相关的全球艺术计划。何鸿毅家族基金是由何鸿毅于2005年在香港创办的私人慈善机构,致力于弘扬中国艺术文化与佛学推广。该计划建立了以何鸿毅家族基金名字命名的专项收藏。“何鸿毅家族基金藏品”将不会在艺术市场直接购买作品,而是直接邀请艺术家进行委托创作,并将这些作品纳入古根海姆博物馆永久收藏中。项目结束之后,这套“何鸿毅家族基金藏品”将“属于古根海姆所有,并向大众开放参观”。

  今年8月12日刚被任命为全球艺术高级顾问的古根海姆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孟璐(Alexandra Munroe)是2006年古根海姆亚洲艺术计划的创立者,她将“何鸿毅家族基金藏品”称作“收藏中的收藏”。早在2013年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当代艺术计划公布之时,孟璐就接受了《艺术新闻/中文版》的专访,就“何鸿毅家族基金为何会在此时决定与古根海姆合作,出资建立这套中国当代艺术的专项收藏?”、“古根海姆何时开始将视线投注于亚洲,并展开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合作?”、“这个建立于1937年的美国现当代艺术中心如何整理和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当代艺术计划展开新布署的今天,这些问题仍然大有参考价值。

  ▲ 2006年起担任古根海姆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的孟璐(Alexandra Munroe)被任命为全球艺术高级顾问。

  专访孟璐

   Q:古根海姆何时开始展开与何鸿毅家族基金的合作? A:2007年蔡国强将我们介绍给何鸿毅家族基金,他是该基金的名誉顾问。当时我们正在筹备2008年蔡国强的一个大型回顾展,我是策展人。我们的交流始于赞助这个展览的可能性,因为蔡国强的展览与该基金的许多目标非常契合,这是个对何鸿毅家族基金很有吸引力的项目,与这样的赞助人合作对我们则是很好的机遇。后来该基金成为蔡国强2008年纽约回顾展的首席赞助机构。

  2009年,古根海姆举办了我策划的又一个展览“第三种心灵:美国艺术家凝视亚洲(1860-1989)”(The Third Mind: American Artists Contemplate Asia,1860-1989)。何鸿毅家族基金在这个展出中是我们的重要赞助者。通过这两次项目的合作和沟通,我们意识到与彼此进行长期合作的可能性将中国当代艺术推向世界舞台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 2008年蔡国强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回顾展“我想要相信”(I Want To Believe)展览现场

  这一切始于2006年古根海姆展开的“亚洲艺术项目”,以扩大博物馆当时涉足的欧洲和美国艺术品的范围。我们是一个现当代美术馆,最初是专注于欧洲和美国艺术,但在21世纪,仅仅专注于西方文化已经不足以支撑一个国际性的博物馆,我们必须扩大范围、拓宽视野,以适应西方以外世界卓越发展的创意产业。

  我们与全世界顶尖的文化机构合作以冲破现当代艺术的樊篱,创建新的模式以展现西方以外的现当代艺术,成就全新的艺术世界。这个项目包含三个内容。第一个是增设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国艺术馆馆长一职,第二个是一系列的三个展览,每个展览将展示委托创作的一位或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第三个内容是展览中的这些委托作品将成为何鸿毅家族基金藏品收藏在古根海姆美术馆永久馆藏中。

  因此项目包括新增馆长、展览、收藏三个方面。长期目标是通过对我们自己博物馆的改变来影响中国现当代艺术以及当今全球艺术领域。

  Q:古根海姆曾经举办过哪些与中国艺术有关的中国艺术项目和展览? A:说来话长。第一次是在1996年,我们设立全球当代艺术Hugo Boss 艺术奖,从创立起,中国艺术家就被不断提名进入决赛,包括蔡国强、黄永砯、杨福东、曹斐等等,他们都进入了这项高水准的全球当代艺术赛事的决赛。

  第二次是1997年至1998年,古根海姆举办了名为“中华五千年”(China Five Thousand Years)的艺术展览。展览有个单独的部分叫“危机中的世纪”(A Century in Crisis)展出了从20世纪初到1980年代末的中国现代艺术作品。这是美国美术馆首次对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的历史审视。

  ▲ “中华五千年”(China Five Thousand Years)展览现场

  2006年,我受聘开展“亚洲艺术”项目,第一个便是蔡国强的回顾展。那是一个全面而重要的展览,在北京和毕尔巴鄂都有展出,斩获了不少奖项,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它在当时是古根海姆的展览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展览之一,亦让古根海姆走进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领域。

  Q:全球化的说法已经由来已久,中国当代艺术家走向西方也已经有二十多年了,现在与彼时有什么区别? A:现在我们有了一个馆长专职负责中国当代艺术,他为我们带来在中华艺术与文化上的丰富经验,是这一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有这样一个专职是一种极大的奢侈,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影响力的极大肯定。

  中国当代艺术需要被保存、被翻译,需要在其周围建起学术的领域。仅有活动是不够的,这是一个平等机制,需要批评、策划、收藏,这些都是一个展览的重要部分。我们这个项目会留下遗产,那就是作品收藏。所以美术馆必须要继续深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因为这些作品会在美术馆的DNA里永存。

  古根海姆不是凭一己之力做这件事,不是作为一个西方美术馆做这件事。我们与何鸿毅家族基金是一对合作伙伴。

  ▲ 2009年,由何鸿毅家族基金赞助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第三种心灵:美国艺术家凝视亚洲”主题展现场

  Q:来自西方的收藏家很早就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未来创建的何鸿毅家族基金藏品与之前的西方收藏有什么不同? A:我想避免两个误会。第一,与中国不一样,西方的美术馆不少是由基金会建立,我们就是由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建立的,我们的建馆收藏包含240件康定斯基的作品。我们有一系列由德国收藏家Justin Tannhauser 捐赠的藏品,专门陈列在美术馆一侧的四层楼里。我们还有艺术家Robert Mapplethorpe捐赠的藏品、意大利收藏家Panza捐赠的抽象作品等等许多收藏。这些是通过收藏家而进行的收藏。

  在何鸿毅家族基金的帮助下,我们能够建立起新的收藏,一样是美术馆收藏中的“收藏”。用收藏家的名字命名以向他们致敬,但收藏属于古根海姆所有,并向大众开放参观,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我们不会去市场上买艺术作品,我们委托艺术家创作作品,这二者有极大的区别,同时这一点也是我们伙伴关系的基石。因为我们将选择艺术家、与他们亲密合作,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再进行收藏。

  事实上我们要给艺术家一个机会和自由去创造全新的作品,所以这些作品永远不会流入市场、不会进到拍卖行。我们不购买作品,我们通过与艺术家合作来创造新作品,这些作品将在我们的美术馆第一次向世人展示。

来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