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8-28 00:00
第九届批评家年会现场
第九届轮值主席王端廷(左)和第十届轮值主席杨卫(右)交接仪式
批评不应再缺席和失语
梁毅
“眼下的批评生态是十分恶劣的,我个人认为体制的钳制、商业的挟持和批评界内部的倾轧是导致批评生态异常险恶的三个因素。”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王端廷如是说。
8月22日,由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组委会、北京中艺美术馆联合主办的2015?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在山西太原晋祠宾馆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批评的生态”,由王端廷、彭锋担任本届年会的轮值主席和学术主持。实际出席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有陈默、陈孝信、邓平祥以及特邀嘉宾帅好、谢泳等41人。
22日上午,何桂彦、王春辰、滕宇宁和彭锋分别以《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基本状况》《中国艺术批评状况》《当代艺术大事件》《艺术批评的三个问题》为题梳理了2014—2015年艺术界创作和批评的大体状况,特邀嘉宾帅好和谢泳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帅好以“批评与伦理”为题,认为艺术伦理应当首先关注并感知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及其历史;其次,审慎反思现代性下艺术自身的经验;第三,澄清艺术本体与自然本质及参与构建自由生活目标之间的关系;第四,承认人类普遍的认知困境,分辨、觉悟复杂性思想,接受变革现实。谢泳的发言围绕“中国大学的两个传统”主题展开,他指出中国大学教育存在1949年以前的旧传统和1952年以后的新传统,前者模仿的是美国教育制度,后者则照搬苏联模式,前者缺点少、优点多,后者缺点多、优点少,从而主张应继承1949年以前的高等教育传统,在艺术领域亦当如此。
当天下午,年会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人员分别就“批评的伦理”“批评与体制”和“批评30年回顾”三个主题进行讨论。有专家认为批评家在坚守道德的底线之外还要设立规程,批评和批评家应该保持学术的独立性。也有专家表示,批评正在失去现场感和针对性,批评与艺术本是共生共振的,应起到对公众启蒙的作用,此外还要加强批评的学科化建设,注意方法论和知识的更新,加强跨学科的交流。
“有偿”批评成为本次会议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而这正是当下批评恶劣生态凸现出的个案。在本届年会开始之前,王南溟便希望批评家年会能够正面回应“坐台”批评问题。贾方舟表示:“不是不可以收取稿费,关键是批评家太容易受资本的左右,作为批评家首先要对自己的文章负责,要自重,为自己的文字负责,当下对于批评界的批评主要是对于批评质量的不满,所以作为批评家要做好自律。”杨卫回应道:“批评家们确实应该有所反省,切不可认钱为亲,毫无原则、毫无立场地坐台,以毁自己形象。如何在社会角色中完成自我的精神确认,将知与行统一起来,比坐不坐台的问题更为重要。”
对于批评的缺席或失语,王端廷表示,目前从国际上看,批评呈衰落之势。在批评泛化的时代,批评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社会需要的是有质量的批评。批评应该是严谨的写作,公正性是批评的首要标准。在何桂彦看来,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艺术批评的黄金年代,但之后整个艺术批评并没有太大的发展,“我们的方法论、知识体系并没有建立起来,艺术批评也没有学科化的建设,这会导致后备批评力量的不足”。
此次年会,引发了批评界的极大关注,年会前后各方声音不断。曾参加过批评家年会的苏坚认为,多动真格写点真批评,这是最起码的自律,只有无条件地奉献了真批评的精神,才有可能——即使是被动式——助力于批评集体和批评事业,反过来助益于批评机制更多“正效能”。
作者美术文化周刊记者梁毅,将刊于《中国文化报》2015年8月30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我们
欢迎您订阅《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微信:
点击右上角的“…”按钮,选择查看公众号,或直接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进入我们的公共平台主页,点击“关注”或在“添加朋友”功能中,选择“查找公共号”,搜索我们的公众微信账号:meishuwenhua
中国美术传媒网:www.zgmscm.com
新浪微博:@美术文化周刊
公共微信:meishuwenhua
商业合作:meishuwenhua@126.com
咨询电话:010-64272927/64292039
制作:馥瑜
来源: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