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当代艺术的特征

  当代艺术Contemporary Art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之所以现在的展览普遍用“当代艺术”的提法,是因为用避免混淆“现代艺术”Modern Art,同时,“当代艺术”所体现的不仅有“现代性”,还有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的是今天的文化环境,面对的是今天的现实,他们的作品就必然反映出今天的时代特征。现代主义反传统,强调个性,注重新观念、新形态、新载体。新观念是与当前学术界的前沿思想同步的见解,用直观的图像加以呈现。新形态指前无古人的艺术形态。后现代主义则以居高临下的姿态驾驭传统、支配传统,让传统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以平视的姿态对待传统并改造传统;目前的表现是既有普世价值的追求,又有本土文脉的关怀。对于艺术,无论古今、中外,人们面对一件艺术作品,都有一种情结或直觉的判断,就是它有什么艺术价值;或作为一件艺术家表现的对象、艺术行为、艺术事件、艺术观念,它的艺术价值何在。即使当代艺术如此杂多,如此宽容,人们还是会用艺术的概念、眼光去问这是艺术吗、它的艺术性在哪里。对于一般人的反应是这样,就是对于艺术家、对于从事艺术史研究与批评的人来讲,也是一样,无非后者的理解更多元、更多了理论框架的铺陈。当代艺术悬置学院派经典技法,不刻意追求统一的形式,打破画种界线和艺术的界线。一个学院能否正视当代艺术,是能否自我更新的试金石。艺术发展到现当代以后,以塞尚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走向抽象,以杜尚为代表的观念主义创造了各式各样的非架上艺术,当代艺术更是在装置艺术、表演艺术和影像艺术上获得崭新的美学形式,在此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亦走在这种“观念大于技术”的道路上。

  “当代艺术让大众看不懂”似乎成了它的又一标签。当代艺术反技术、哲学化是个困境,想取消艺术,到头来其实是取消不了,反把艺术弄成一种难看的被看品;不是传统的形式艺术性或技法的艺术性,这通常也是人们直觉判断是否具有艺术性的一个出发点。这时候的艺术性的判断,是它是否贴切地满足了艺术家的追求、是否融合了艺术家的感知能力、是否它传递了艺术家的经验反应和艺术历程的理解。当代艺术的艺术性由于其语境的特殊,已经溶入到艺术表现的多元汇合中,无法用一种方法或形式去指涉艺术性是一种形式关注,它恰恰是超越于形式的心理形式、观念形式、情感形式,是由于艺术历史文化的建构和积淀,中国当代艺术坚持在野,反对被招安。全国美展、《美术》与《美术家通讯》,是体制的载体。非体制和反体制的表现包含有两个方面,即精英意识和底层作风。精英思想更多地侧重个人的独立品格和艺术的自由。艺术性的问题与当代艺术无法回避,人们批评当代艺术太简单、没有艺术性、谁都会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艺术的艺术性就发生了语义的转换,进入到艺术性为艺术目的和意图服务的境地中。中国当代艺术不是追求风花雪月,不是锦上添花,不是歌功颂德。它常常是反思的,质疑的,批判的,常常像医生一样诊断社会的黑暗面,因而它不是讨人喜欢的艺术。歌功颂德在报刊和电视上很多很多,但一个健康的社会必须有不同的声音。中国观众大都“看不懂”当代艺术,是观众的欣赏能力有限,还是思想深度不够超前?是当代艺术家欲以哲理表达故作品深奥难懂?然而艺术家自身思想并高深,作品成了“胡言乱语或装疯卖傻”,使得观众背上不懂或不屑;对中国当代艺术造成负面影响。

  那么成功艺术家的作品到底是假、大、空,还是思想深奥、超前?某些艺术家搞当代艺术,把小作品放得很大,就成了震撼人的作品;或是加上乱七八糟的线条,或是卡通化,色彩单一化,反正这些方式也易于达到。对当代艺术的语境是否了解。当代艺术表达的方式和使用材料、媒介随着技术进步而变化,与世界同步是合理的,但如果把工具的变化当作艺术评价的标准,就比较荒谬,观众没有能力真正去辨别艺术和非艺术或者艺术的质量,艺术最终是要为谁服务。中国的当代艺术不应该在老路上重复徘徊,艺术已经被赋予的形式含义灌注到了艺术家的作品表现中。这一点是许多艺术家追求自我、突出其艺术身份时不能忽略的。由于我们面前有了一个强大的艺术历史参照物,对艺术概观和心理契合的把握,成为艺术家能否提升出自己的艺术性表现的关键。艺术家必须觉悟到必须创作出符合这块土地、符合中国人审美以及与中国人发生关联的作品,应该不以西方做参考,而是多元化的艺术,藐视不断盲目模仿西方的态度。艺术性不是单纯的形式关照,而要有文化性和艺术家身份含义。在中国目前来讲,关于当代艺术的认知大家的理解实际是不一样的,但这些年好像形成一个印象,群居在798、宋庄、草场地和黑桥等地方的人所做的艺术就是基本上被统统归为当代艺术,但实际上这个跟区域没关系,非体制内的就好像跟当代艺术更近。其实当代艺术经过这么多年大家讨论或实践,我们不能给它一个绝对的范围或者是定义,不能简单的说什么才是当代,什么不是当代。

  当代艺术在中国整体还不是一个主宰性的主流式状态。艺术的独特性决定了它是追求变化的一个特殊的表达,这一点也是当代艺术存在的理由。社会学和当代艺术似乎有一种和谐关系。无论是艺术创作或理论,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游离在社会学的浅层层面上,严重禁锢了对生命与艺术的深层理解与传达,同时因为缺乏深层的人文精神支撑而执着于艺术的对抗,禁锢了自身灵性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这些样式,与其生存处境有关,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处在非正常的状态,在表现上总是有个针对性,这给了当代艺术创作的资源和目标,但也成为其局限性。西方一些批评家、策展人、收藏家及艺术经纪人来到中国、选择中国当代艺术时,是按他们的趣味、对中国的想象来选择的,这种不全面的选择给部分艺术家带来了机会和成功,这类作品因此流行起来,反过来这个潮流也影响着国内艺术家。这种社会学的介入给当代艺术带来机遇,但也带来了困境,“不是彻底个人的作品,而形成集体化的、共性的东西。艺术家化身哲学家,艺术作品走向抽象和玄妙,究竟是观众自己审美有限还是艺术家故弄玄虚?技术在当代艺术里确实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艺术家都没有技术,只是说技术变得不再是手艺了,各个艺术家关注的问题不一样,好的艺术家应是像哲学家、科学家一样的人,是人类精英。社会学这样的风气,已经阻碍了当代艺术发展30多年之久。西方的艺术有一条艺术本体的发展线索,而中国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概念都是外来的,没有经过体系化地引进。而且中国艺术比较重实用主义,就容易变成社会学。中国艺术家搁置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本已跟世界同步的语言,到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变成你只要具有叛逆性,就被看成是一种先锋的、当代的艺术。当代艺术发展的困境不能归罪于社会学,而是庸俗社会学。当代艺术应该去表达生存现实,自然会碰触与自身有关的社会问题以及所关注人群的生存问题,但不能为批判而批判,那样就容易庸俗化、功利性地去运用社会学的角度去做作品。”此外,在表达上,低劣地模仿西方、生硬地植入符号、简单地重复创作也误导人们认为与社会学的结合是不好的,艺术需要深层的转化。

  当代艺术发展的最大阻力是市场,当代艺术始终没有一个健康的自由发展的环境,要么与政治结合或者对抗,要么与资本结合或者对抗。艺术的核心价值就是自由、独立,你兼容到商业的系统中,必然会出让一些自由。而西方的艺术家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西方艺术市场不是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艺术家保持正常的心态,与市场保持距离。资本和利益裹挟之下艺术家的创作变得不自由,“一种符号的出现,最开始很真诚,但是一被市场选中,就一直维持不变。越是金字塔尖的艺术家越不自由,因为符号已经深入人心了,改变了人们就不认了。很多成功的画家,一画就是二三十年,不是利益驱使,没有人愿意这么做。现在对中国当代艺术理论体系缺失的问题的讨论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好像只有先设定一个理论,中国当代艺术才能发展。艺术首先来自于一种实践,来自于一种需要,并不是一定要先提供一套理论它才能够存活。艺术是一种自由的表达,开放地去创造,而不是设定了很多禁忌,不必给自己加上绳索。不是有了中国的理论体系才能跟西方对抗,艺术不是对抗,中国理论体系的命题设定变成了自我狭隘、自我局限。当代艺术的语言特征是艺术家依附存在的一个方式,艺术家永远都会面对语言的问题,所谓国际语言,现在大家说的无非就是装置、录像,这好像就是国际语言,实际上特别是视觉语言,大家可以共同借用,艺术语言不存在国家属性。当代艺术家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他不断地思考自己的艺术,他就变得对社会、对自己、对艺术形式特别敏感,如果有人要追求激进的变化、前卫的变化或者是带有颠覆性的变化,他有他存在的可能性、必要性或者是合法性,不能盲目地拒绝、否定它们。当代艺术的创造性是最值得研究和实践的,它的内涵的认定就是当代的艺术的认定。

作者:陈源初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