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11-27 15:10
导读:墙报专访艺术家娄金 :“木”只是我阶段性想要表达而使用的媒介,也是我追问自我的过程所依附的载体。
大米基金 玉 尺寸可变 2014年至今 您最初开始艺术创作的时候,有没有受到谁(艺术家或艺术流派等)的影响? 在读研一的时候,我带着之前积累的创作方案去请教焦兴涛老师,在众多方案里面,焦老师让我去试试《打磨老家的一捆柴》这一方案。在这以后几年里,我大都围绕木这一材料进行创作。其间我也正在读老庄的《道德经》和《逍遥游》以及有关禅宗方面的书籍,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我对生活本质的理解,而《打磨老家的一捆柴》正是我开始自己向自我内心深处追问的具体方式之一。艺术流派里的极简主义,日本的物派,意大利的贫穷艺术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当时,这些流派具体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所流露出来的气质通感了我所理解的艺术创作。
娄金《筷子项目》木 600cm×600cm×200cm(可变) 2013年(局部) 您在多年的艺术创作中,有没有特别难忘的经历或者挫折? 在打磨木柴的过程中,我开始怀疑小时候每天砍柴这一劳动是否有意义,砍柴本身是否伤害了木材。在我创作《生》的那一年,是我最纠结的,整个作品有一百多根树枝,参照每一棵柏树木的树梢形状在其根部相反方向雕刻而出,疑似每一棵树木往两个方向生长。作品假设是以反方向生长出来的,而我内心也因借用树木这一载体创作而自责。
《关系》木 700cm×35cm×30cm(可变)2012年 您在创作中最关注的点是什么? 如何使作品影响力的深度与广度达到最大化。
《关系》木 700cm×35cm×30cm(可变)2012年 请问您为什么偏爱用木作为创作的材料? “木”只是我阶段性想要表达而使用的媒介,也是我追问自我的过程所依附的载体。开始对木的选择源于情理中的喜欢以及现实中的易获得,而后的持续创作只是想保持一个平静的心里状态,也希望我和木本身一起走得更远,走过这个通道或许离自我更近一步。 在您的作品中您最喜欢哪一件,可以说一下创作思路吗? 《大米基金》这件作品从构思到制作也有两年多了,作品的结构有两个方面。结构一:首先我选取了具有营养价值的“大米”作为形象载体,然后再收集各种玉石边角余料加工成具有装饰审美功能的玉雕大米、玉雕大米饰物,进而出售,把所得的利润重新购置具有营养价值的大米进行慈善分配。作品从营养价值到审美价值,再到营养价值,最后上升到人文价值,这是作品其中之一的含义。结构二:《大米基金》是开放式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可以出材料、可以设计、可以制作、可以购买等等,逐一为其署名,每一个人都是《大米基金》的作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米基金(局部) 玉 尺寸可变 2014年至今 根据材料,您的《筷子》系列是您根据树枝自身的特性打磨的,除此以外,您是否偏爱以手工的方式进行创作?请您谈谈您对手工性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对于作品《十三亿双筷子》里面的手工性 ,是我对我们每一个个体自身具有不同个性及自觉意识的提示。作品选取的原材料是天然的树枝,树枝的大小与筷子粗细一致,因此每一根树枝是不一样的,只能把近似的两根枝丫配对在一起;正由于每一双筷子的唯一性,决定每一双筷子的形象设计及其加工方式是不一样的,为其创作的唯一出路便是手工。
娄金《筷子项目》木 600cm×600cm×200cm(可变) 2013年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讲,他自己对艺术的有效性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他的艺术需要传统手工技艺那么它们就有了关系。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传统手工技艺是在日常劳作中积淀的生活艺术,而日常用品的更新换代也使得传统手工遗失,所以对于传统手工技艺的重新酿造迫不及待。 请问您的艺术主要想探讨什么? 我用废弃的木柴枝丫做筷子;用玉石边角料设计大米首饰,再转化为大米的营养;仰或用加工厂废弃不锈钢、黄铜等材料尽力去做一面镜子……我都想去探讨"无用"与"可用"之间的审美功能。 |
来源:墙报-人物 作者:墙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