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年底看吴门四家展览”何以成为一个期待

2015-12-10 10:42

  仇英特展展览现场

  苏州博物馆对比前两年的观众问卷统计发现,参观沈周特展的观众以苏州本地居多,占58.42%;文徵明特展期间,这一数据却发生了变化,江浙沪地区的观众上升到37.1%,超出了苏州本地观众。可以看出,展览的辐射区域正在不断扩大,“年底去苏博看吴门四家展览”已成为一个观众期待。何以发生这样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迅猛发展。根据博物馆年检备案数据显示,2014年底,中国博物馆总数451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528家,这一数字正以每天一家的速度递增。与此同时,2013年全国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展览2万余个,观众数量超过了6亿。展览,是吸引观众进入博物馆的最大动力,同时也是博物馆与观众对话最直接的媒体。但令人十分担忧的是,伴随着这些数字的增长,建筑“千馆一面”、陈列内容模式化、陈列形式雷同化的现象也层出不穷,除了一些主流重量级的博物馆仍保持着展览的个性化设计外,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更倾向于争夺主题宏大、吸引观众眼球的“爆炸性”展览,其中为数不少的博物馆还走上了另一条“同质化”道路,这样的现象极易形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因此,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在量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质的提高。

  如何提高博物馆展览的办展水平,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在学术支持下追求每一个展览自身的特点,是普遍的认同。2009年,苏州博物馆开始酝酿、策划一个既能彰显苏州文化特色又能契合博物馆使命和学术研究水平的系列展览。经过反复论证,馆方决定自2012年始,连续四年举办“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这一系列展览无论是在选题策划上,还是在展品选择、展览设计,甚或者配套服务上,都遵循了“文人特色,苏州韵味”的办展特点,最大程度的体现“吴门四家”这一主题的要求。

  选题:与城市精神相契合

  一座城市的博物馆,其使命必定是与这座城市的精神相契合。

  苏州是“吴门画派”的发源地,“吴门四家”之沈周(长洲相城人)、文徴明(长洲人)、唐寅(吴县人)、仇英(太仓人)全部出自苏州地区。明代苏州,更是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增长,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活的日趋繁华,孕育了文化的大繁荣之势,当时的苏州可称为文人画家主要的荟萃之地。可以说,没有哪座城市比苏州更适合举办“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

  举办这一系列展览的想法由来已久,但是在真正办展之前,苏州博物馆已经进行了两年的探索。

  办展的想法和前期的探索与当今博物馆展览的发展形势不谋而合。2012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委会进行了一次关于“原创性展览”的讨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在会上谈到,“好的展览”首先得有好的选题,让观众对展览内容有清晰的认识,或唤起求知欲望;要有适当的设计艺术与技术,能使观众达到一次艺术的体验和欣赏,做到艺术性与知识性的统一。

  两年的准备让苏州博物馆积累了组织策划此类展览的经验。“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于是成为苏州博物馆在古书画领域的首次尝试,展览既要具备个性,又要体现共性,这对于苏州博物馆而言,无疑具有革命性和开创性的意义。

  沈周(1427-1509),是“吴门四家”中的长者,也是“吴门画派”的开派人物,是“吴门画派”艺术观和人生观的指导者,其最大的功绩就是重振了文人绘画传统。以沈周作为“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之首,为今后的展览预留了延伸空间,如何体现他的开派之功,是展览的重点。

  文徵明(1470-1559),是沈周的学生,也是“吴门画派”的实际掌门人。唐寅(1470-1524),也是沈周的学生,作为“吴门四家”中个性最鲜明,遭遇最凄惨的人物。如何通过展览还原真实的唐寅,让观众对唐寅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和体会,是展览的重点和难点。仇英(?-1552),是“吴门四家”中的后学,也是“吴门四家”中论画功最好的一位。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佐以诗句题跋,而漆工出身的仇英如何在重重的机缘下成为董其昌口中的“近代高手第一”,是展览需要表现的重点。

  因此,“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既是与苏州城市精神和苏州博物馆使命相契合的展览,又是代表着苏州文化特色体现了苏州博物馆学术研究水平的展览。

  内容:学术性与普及性并重“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的内容设计上遵循了几个原则,即:1.系统展示“吴门四家”书画风格的变化历程;2.全面展示“吴门四家”诗文书画的全能技艺;3.通过“吴门四家”的画作展示明代苏州的城市生活和文人文化。因此,在挑选展品时,策展人员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观众的视觉感受和对画作的领悟能力,尽量地挑选不同形式的作品以丰富展览内容,全面展示“吴门四家”的书画技艺,充分考虑到了不同观众的多种喜好。

  绘画部分从内容上主要分为:山水、花鸟、人物、枯木竹石,山水作品中既有访胜纪游,也有文会雅集,既有书斋别墅,也有寻访送别,既有游冶山川,也有师古山水;从形式上主要包括青绿、水墨两大类,其中沈周、文徵明兼顾粗、细两方面,唐寅兼顾南北宗两方面。

  书法部分也是竭尽全力表现“吴门四家”的全面技艺。特别是文徵明,作为明代书法大家,在策展时做了重点准备,将书法列为展览的表现重点,与绘画并重。文徵明的书法表现从内容上主要分为:篆、隶、楷、行、草五个部分;从形式上主要包括:千字文、尺牍、墓志、停云馆帖等方面。

  “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不囿于本馆藏品,策展人员以展览主题和内容为宗旨,尽可能多地搜集全世界相关的重点展品。其中,沈周特展汇集了十四家博物馆藏沈周五十幅精品力作,除了国内几家重点博物馆之外,还向瑞士苏黎世莱特堡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选借了展品。文徵明特展则汇集了二十二家博物馆藏七十四幅作品,并首次向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文物馆、美国耶鲁大学艺术馆、美国檀香山艺术博物馆借展。唐寅特展更是得到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大力支持。仇英特展首次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合作。展品均涵盖了“吴门四家”早、中、晚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代表作品,规格之高,代表性之强,在中国古代书画展历史上实属难得。

  设计:简约淡雅中突出展品“一流的建筑举办一流的展览”是苏州博物馆的办展理念。“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二楼“吴门书画”厅为主要展示区域,该厅由南北两个八角形空间构成,总面积338平方米。展厅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顶部为玻璃天顶,高大的墙面对表达条幅式书画的用光十分有利。在文徵明特展和仇英特展策划时,策展团队根据展品数量和展示要求特别开辟了地下特展厅,将教育活动与展览巧妙结合。

  为筹备展览,苏州博物馆对“吴门书画”厅和特展厅进行了全面改造,在保留原有形式的前提下,对开启方式、安保系统、灯光系统进行了优化与升级,考虑到书画对光照的敏感,展柜内运用了德国欧科(ERCO)自动感应照明系统,既隔离紫外线,降低光照度,又同时达到了较好的展陈效果,使观众在柔和的光照下清晰地欣赏书画细部。

  展览的形式设计创意均来源于“吴门四家”画作,力图营造一个具有“吴门四家”审美意趣的展示空间。文徵明特展时,在展厅设计中参照了文徵明的园林画,运用了传统白色墙面搭配木质装饰线条;选取了画中的书斋窗棂式样,作为展厅主要墙面、过道的装饰元素,并用木、竹、纸、花卉等一些自然材料进行制作,配合现代光电技术烘托气氛,使展厅既保持了自然古朴的风貌,又具有现代的视觉设计效果。仇英特展的辅助版面全都采用宣纸打印,并结合中国古代书画传统装裱形式制作,以长卷形式展示相关背景知识。

  展线安排上,在博物馆门口就设置指示标志,引导观众进入展区。经过一二层观景平台,观众首先可以瞻仰到“吴门四家”的大幅画像及展览简介。画像位置的处理一方面起到了明确的指示作用,另一方面也有效地烘托了展览气氛,成为该系列展览的重要标识。

  展室设计上,考虑到文物材质、时代特征,设计人员首先确定展柜内软包采用质地轻柔、富有特殊光泽的泰丝,展柜外部采用原木色,与软包色彩协调一致,能更好地衬托文物。说明牌采用比以往更大的尺寸,让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展品说明文字。每个展厅都以画家或藏家书房命名,并以造型古朴的灯笼、木牌或门帘为依托,既为点缀,也点出了展厅名称。

  服务:有效传递展品信息

  一个优秀的展览仅仅有好的展示还远远不够,配套服务必须及时跟上,因为观众的认可才是博物馆持续发展的动力。“吴门四家”系列学术展览在观众服务方面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2013年,在沈周特展的基础上,苏州博物馆结合沈周特展问卷调查,调整了今后三季展览的配套服务。为了让观众有更好的体验,在设计文徵明和仇英特展时,策展人员首次在展厅内设置了教育互动区域,以融趣味性、互动性和学术性于一体的体验方式向观众诠释展览主旨,这在国内艺术类临展中为数不多。本次仇英展览,观众可以描摹辽博藏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可以通过故宫藏仇英册页的故事情节完成拼图互动,还可以现场感受中国古代书画装裱技艺。此外,观众还可以用吴门四家的印章在海报上留念,或者预约参加仇英艺术课程等。通过展厅内的教育互动区域,观众可以在体验中了解更多吴门四家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构图方法,这对于进一步理解展览,理解吴门四家作品是有益的,从而真正实现了博物馆教育的目的之一,让观众能在看完展览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

  志愿者全方位参与展览,也成为本次系列展览的亮点之一。

  除了常规的观众接待、观众讲解外,策展人员还采用了新媒体技术以增强博物馆与观众的沟通。

  文化产品开发是传递博物馆文化的重要手段。配合特展,依据不同观众的接受程度,策展人员研发及引进了不同价位的低、中、高端文化产品。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个性化文创产品,也是本系列展览的亮点之一:利用展品元素设计的成套明信片,观众购买后可盖上展厅内特别制作的印章;利用印章开发的水杯,同时实现了印章和水杯两个功能。

  “一个好的展览永远不可能被一本书、一场电影或一场讲座所替代,否则它将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但是,一个好的展览可以带来一系列的渴望,对一本书的渴望,对一场讲座的渴望,甚至对一场电影的渴望。”对比前两年的观众问卷统计发现,参观沈周特展的观众以苏州本地居多,占58.42%;其次是江浙沪地区的观众,占22.22%,国内其他地区的观众占17.4%。文徵明特展期间,这一数据却发生了变化,江浙沪地区的观众上升到37.1%,超出了苏州本地观众。可以看出,展览的辐射区域正在不断扩大,“年底去苏博看吴门四家展览”已成为一个观众期待。在201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衡山仰止——吴门画派之文徵明特展”荣获第十一届(2013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可以说,展览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肯定。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