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15,迈开“国际化”步伐的中国当代摄影

2016-01-22 10:19

  2015年,“国际化”是贯穿中国当代艺术整一年的关键词,也是“中国当代摄影”诸多问题讨论的核心。无论是已有十年历史的“连州摄影展”,还是年初刚刚萌芽的“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甚至是努力推进摄影市场的“Photo Shanghai”,都纷纷将西方的力量引入当下中国摄影的发展。无疑,这是针对中国当代摄影发展现状开出的一剂药方,但能做到“药到病除”或许并没有那么简单。

  “国际化”是为平庸开出的良方吗?

  纵观2015年,从4月12日开始,“三影堂摄影奖”便拉开了中国当代影像整一年的全面“国际化”。“三影堂摄影奖”从设立2008年设立之初,便一只坚持国际化的评为团队来为这个奖项把关。每年的评委不同,角度不同,因此“三影堂摄影奖”每年的大奖获得者都会在摄影的问题上提示出新的方向和问题。今年三影堂摄影奖的国际评委之一,来自韩国的具本昌(Bohnchang Koo,摄影艺术家、策展人)在采访中坦诚,当下韩国大部分摄影艺术家的创作已经失去了摄影本身的力量,他更希望看到区别于装置或数码技术的“直接摄影”。无疑,今年三影堂摄影奖大奖的获得者陈萧伊在坚持手工冲印的技术层面,就已经与大部分从事当代摄影创作的艺术家们拉开了距离。

  紧接着4月26日,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迎来“首届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展览由艺术家王庆松担任总策划,并邀请了前阿尔勒摄影节总策展人Francois Hebel和西班牙摄影节(PhotoEspana)创始人Alejandro Castellote共同操刀主题展“是·非”。王庆松将世界顶级摄影节的策展人和创始人相邀于此,并请来极具分量的国际媒体、国际美术馆馆长、批评家、策划人和画廊主,让此次“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拥有了真正“国际化”的交流,但从作品质量上来说,却总体缺少“国际化”的高度,至少作品间在“相似”或“抄袭”的问题上,还是非常严重的。

  10月,类似的问题在“陌生的亚洲:第二届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上也有所体现。作为现在北京唯一的摄影双年展,展览团队的规格自然也是非常专业的。王璜生两次担任双年展的艺术总监,并且在今年请来了荷兰的策展人巴斯·弗吉(Bas Vroege),以色列策展人尼莉·戈伦(Nili Goren)以及日本策展人长谷川佑子。展览将主题定位在亚洲,以此从各个角度展开对“亚洲”的讨论和叙事。相较于第一届双年展,这一届“国际化”也更强,但正是因为“亚洲”的概念在地理上更为具体,所以决定了参展的艺术家从身份到内容都必须与此有关。虽然展览主题的叙述非常翔实,但其展示的作品,却从摄影的语言上普遍缺少独立性与艺术高度。

  11月中旬,法国知名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les Rencontres d’Arles de la photographie)携手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在厦门集美区举办了首届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李振华担任执行总监,邀请数十位艺术家、策展人、学者、画廊主、收藏家共同策划了30个展览单元,388名艺术家携近两千幅作品参展,挑战了传统策展人运作机制的同时,也将2015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五个精彩展览单元呈现于此,以两条平行的线索打造了这个“国际”血统纯正的摄影季。但新颖的策展方式是否可以解决大部分中国参展艺术家在问题意识层面的平庸,依旧值得追问。

  11月下旬,已经有了十年历史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在连州小镇为中国当代影像整一年的“国际化”写下句号。来自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的克里斯多夫·菲利浦斯担当总策划人,马格南图片社社长现任社长、国际摄影大师马丁·帕尔带来“讽刺家”展,景观摄影师西蒙·诺夫科带来展览“当我躺在大地上”……在展览结构上,今年的“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将国际展览部分由过去的40%增加到70%,“年展”的总监段煜婷更是在媒体上坦言,“为了从整体上更好地保护中国当代摄影的创作水平和质量,让艺术有时间更好地沉淀和发展,本届摄影年展在展览构成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加大了国际部分的比例。”

  由此看来,中国当代影像整个一年的“国际化”,实则是资本或资源的“国际化”。而关于中国当代影像的艺术创作本身,却与这大张旗鼓的“国际化”相距甚远。用“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策展人Francois Hebel的话来讲就是,“抄袭的问题是全世界的,现在很难再看到真正有创造力的艺术家。”这也印证了整个一年的摄影盛事,在轰轰烈烈的“国际化”大旗下走过,但留在大家心目的作品和艺术家却寥寥无几的结果。

  从2015Photo Shanghai 看“国际化”市场中的中国当代摄影

  2015年9月,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二届Photo Shanghai为打开中国摄影市场也是煞费苦心。一方面,为了保证其当代性与国际水准,展会直接将高古轩的艺术家Simon的《西印度群岛之鸟》作为亚洲首展呈现于现场。一方面,本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的趣味,但陈曼的个人展区之庞大,却又拉低了整个展会的水准。在面对一个还未被开发的中国摄影市场的复杂和矛盾,从类似的细节里就可见一斑了。

  纵观整个博览会,来自欧美的摄影画廊来势汹汹。主推明星肖像和时尚摄影的画廊销售情况乐观,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值得关注,明星肖像也确赏心悦目,但在这样国际摄影博览会上,除了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康迪达·赫弗,没有看见辛迪·舍曼、托马斯·鲁夫等级别的国际一线当代摄影艺术家的作品,其中的原因或许在于,这些国际大牌的摄影艺术家通常会亮相于当代艺术的博览会。而且,无论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是在摄影市场,他们的名字和作品依旧陌生,没有接受群体应该是主要原因。

  2015Photo Shanghai的场馆内,日本的摄影艺术家是市场交易的重心所在。出现在博览会上的日本艺术家,也都是当代摄影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amanasalto画廊带来的荒木经惟、安藤忠雄、具本昌、石内都与杉本博司等日本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其销售情况异常火爆。由上海Vanguard画廊带来的Aki Lumi和Yuki Onodera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在此次博览会上也获得了极好的关注度。正是因为日本摄影在自身语言体系的建构上异常完善,加之创作观念及技术水平都非常尊重摄影本身,所以才会在整个博览会的市场气氛中脱引而出。

  相比之下,艺博会上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们的作品从观念和材料上更有新意,例如香格纳画廊带来的杨福东和蒋鹏奕,沪申带来的冯梦波和封岩,他们都是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的艺术家,除了在摄影语言上的坚持,作品本身也更强调观念性。而杨画廊带来的厉槟源,其作品是行为现场的纪录,并非摄影创作。而今年刚获得长江摄影国际双年展大奖的宗宁,其摄影作品中却强调行为的介入。自香港的刺点画廊带来的杨沛铿(Trevor Yeung)的《包胶》、《乳鸽》、《红果》(各5.5万港币)因为有现成品的使用,而让作品看起来更像装置,而非摄影。

  其中,最聚焦于摄影本身的当代艺术的画廊是来自成都的“千高原”,推出了四川籍摄影艺术家的专场。2015年三影堂摄影大奖获得者陈萧伊在此次艺博会上得到了很好的反响。相比之下,三影堂+3画廊、M97画廊、希帕画廊等都是专注于摄影本身的画廊,正是因为从作品的物质材料,到艺术家关注的问题,都还是贴近摄影系统的,所以在一个独立的国际摄影艺博会上,更容易看出来其特点和国际水品的差距。

  2015,是他们的一年

  2015年,陈萧伊凭借作品《Koan》获得三影堂摄影奖大奖,将照相凹版术带来的古老而恒久的“时间感”,与艺术家对自然和生命本体状态的关注非常好地结合,神秘之余又有生命本来的崇高和感动。“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上,宗宁获得大奖,赢得15万元的奖金,他在摄影中强调行为的力量,却区别于行为艺术的记录,在绘画和摄影之间,演绎现实和荒诞的谋和。“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大奖”——“刺点”摄影奖花落于无锡的摄影师钱海峰,他用相机记录了一辆火车上的人们的状态,命名为《绿皮火车》,奖金为5万元。12月份颁发 “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奖金金额高达20万,大奖获得者朱岚清凭借她的手工书《负向的旅程: 东山岛 2013-2015》,获得众评委的青睐。

  轰轰烈烈的一年,“国际化”的一年,资本活跃的一年,越来越有品质的一年,最后留下了他们的名字,活跃在真正的国际平台。未来的日子,关于整个中国当代摄影未来的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曹丝玉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