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建筑之名”非常建筑泛设计展开幕,此处让生活与艺术相遇

2016-03-25 21:27

  2016年3月25日,“建筑之名” 非常建筑泛设计展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创意延伸空间psD开幕亮相。psD由设计师张永和担任室内设计者,空间是以中国传统沿街店铺为概念,融和教育、展览、产品与休闲的体验互动性空间。“建筑之名”是psD的首个展览,展品涵盖了建筑、家具、产品、服装、首饰、影像、出版物七个门类,探讨一种由建筑学的思想方法衍生出的泛设计可能。以下是由“凤凰艺术”带来的现场报道。

  ▲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中的建筑项目都体现了本体建筑学的精神。”

  ——张永和/非常建筑

  psD的设计聚焦在博物馆建筑临街一侧的界面,建筑师张永和希望它所勾勒的城市街道的写意能够吸引人们通过这些“店面”进入psD,然后走向博物馆纵深。psD的空间由旧厂房改造而来,空间以中国传统沿街店铺为概念,一个“望远镜”式及四个两端通透的金属盒将内外空间连接,形成积极的空间互动关系,以期建立一个概念明确、空间灵活、丰富多变的艺术活动和生活体验空间。

  现场活动

  ▲ 开幕式现场

  ▲ 开幕式上建筑师张永和致辞

  ▲ 张永和先生(左二)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先生(左一)在开幕式现场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女士致辞

  ▲ 开幕式嘉宾合影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先生(左一)、张永和先生(左二)、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女士(左三)、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顾建军(右二)以及张永和的夫人鲁力佳女士(右一)

  ▲ 建筑师张永和做媒体导览

  ▲ 张永和先生与友人介绍展览

  ▲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建筑之名” 涵盖了建筑、家具、产品、服装、首饰、影像、出版物七个门类,探讨一种由建筑学的思想方法衍生出的泛设计可能。历史上,泛设计常常和完整地设计一个生活方式有关。人,始终是设计的主角和参照体系。人的尺度,规定了“合适”的标准;人的需求,开始了“功能”的想象;人的观念,形成了“文化”的雏形。或许我们可以由内而外地理解一个人的空间,从着装到家具再到房屋。

  作为设计者/制造者,需要由内而外思考的还有材料、工艺和结构。这种设计逻辑来自建筑实践中积累的体会:一种由“必要”的已知条件——基地、功能、造价等——而来的“后发”美学价值。

  建筑模型区域:13个建筑设计模型,聚焦非常建筑一贯关注的建筑核心问题:结构、材料、建造、空间、使用。

  ▲ 建筑模型区域

  ▲ 吉首美术馆模型

  ▲ 二元故宫模型

  ▲ 龙华寺塔院模型

  家具区域:以材料和结构形式为出发点,试图将某些经典的家具特有的制造工艺,如弯曲胶合木,推向极致。

  ▲ 家具区域

  产品区域:利用不锈钢、骨瓷、曲木等材料不同的特性和工艺,结合数字技术,设计出造型从写实到抽象各种器皿。

  ▲ 产品区域

  ▲ 荷叶托盘

  ▲ 一拱香托

  服装区域:非常建筑旗下的服装品牌1/2,从材料、剪裁的视角关注穿着的功能、表现及文化属性,将服装看作是穿在身上的建筑,并为舞台剧《竹林七贤》设计了戏装。

  ▲ 服饰区域

  首饰区域:首饰被非常建筑视为可以佩戴的微观建筑,设计直接取材于建筑剖面、家居场景、经典家具等。

  ▲ 首饰区域

  书籍区域:非常建筑持续地用传统纸媒广泛讨论建筑、设计话题。

  ▲ 书籍区域

  影像区域:非常建筑把影像作为重要的视觉表达手段,曾尝试制作不同形式的微电影,包括静态电影、定格傀儡动画片、手画动画片等。在此也将放映非常建筑担当舞美及服装设计的舞台剧《竹林七贤》的剪辑视频。

  对话“凤凰艺术”

  ▲ “凤凰艺术”采访建筑师张永和

  Q:psD空间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样的?

  张永和:美术馆和城市之间的界面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也就是室外室内之间的空间。因为美术馆现在有更开放的态度,我们也非常认同,所以我们把这个界面设计成了一条商业街,所以沿街就有许多店面。有咖啡店,商店,展览店,工作坊等等,总之大家可以从任何所谓的店面进入到设计中心,希望大家可以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美术馆。

  Q:在这个空间中,如何去体现建筑与人的关系?

  张永和:最主要的关系就是外面的人,她不是说自己是艺术爱好者,进到PSA来是看现在正在展出的作品。而是进来喝点咖啡,买点东西。可能一个非艺术爱好者,非美术爱好者,她看到的景象就像一个商店,整个展览就像一个商店,因为设计的东西都是日常用的。那她就进来了,进来以后发现挺有意思。也许展览的那部分就像商店,商店又布置得像展览。通过空间和设计的过度,PSA里那些当代艺术的东西,平时观众可能觉得更费解,有了PSD这个过渡,这个桥梁,可能观众也会对(艺术展的内容)产生好奇。

  Q:如何通过psD这个建筑诠释生活方式?

  张永和:临街里面是(外围与美术馆)之间的界面,整个空间也是一个界面。其实文化生活与日常生活的许多行为都是有交集的,城市,建筑,商业,艺术,很多这些东西本来就是模糊的,希望把这个模糊以一种方式呈现,让大家最终不会觉得艺术离自己有多远。

  关于张永和

  ▲ 建筑师 张永和

  “建筑后面应该是个大大的生活。”——张永和

  张永和出生于北京,曾在中国和美国求学,1984年获得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硕士学位。自1992年起开始在中国实践,1993年在美国与鲁力佳创立非常建筑。荣获过诸多奖项,如1987年日本新建筑国际住宅设计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美国“进步建筑”1996年度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奖,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术贡献奖,2006年美国艺术与文学院的学院建筑奖。出版发表过多本书籍和专著,包括《绘本非常建筑》、《图画本》、《作文本》、英法双语《Yung Ho Chang / Atelier Feichang Jianzhu: A Chinese Practice》及意语《Yung Ho Chang:Luce chiara,camera oscura》、《非常建筑》等。

  他曾多次参加国际建筑及艺术展,如2000至2008年先后五次参加威尼斯建筑及艺术双年展,并曾担任2013首届上海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总策展人、2005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的总策展人以及2008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联合策展人。曾在美国和中国的多所建筑学校任教,现任同济大学、MIT大学教授,从2005到2010 担任MIT建筑系系主任,1999至2005年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创始人、教授,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丹下健三教授教席,2004年美国密歇根大学伊利尔•沙里宁教授教席。2009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香港分会荣誉会员。自2011年起任普利兹克建筑奖评选委员会评委。

  张永和的作品,无论是建筑还是产品设计,都富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张永和自称是“城市动物”,他热爱城市,他在建筑、电影,产品设计等多个领域的跨界探索,都是对于现代都市生活方式的实践。他追求的是建筑后面的“大”生活。他曾说过“我所追求的是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筑不只是设计一个房子,而是想着更大的环境,想着人们如何在这个环境里展开各种活动。建筑后面应该是个大大的生活。”而在psd空间的整体设计中,他也把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艺术、产品以及美食融和在一起。在他看来文化生活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本身就是模糊的,他也笑说“想象闻着咖啡香看展览,是多么美好的感觉”。

  非常建筑

  非常建筑于1993年由张永和、鲁力佳在美国创立。在过去20多年中,非常建筑从一个以研究、创新为特色的个人工作室逐渐发展成国际知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在国内外建筑、文化艺术和设计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荣获了众多国内外重要奖项,其作品在国内外被广泛介绍和发表。非常建筑在建筑、艺术和设计领域具有前瞻的视野、丰富的经验、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创造力。非常建筑坚信设计的价值,强调研究,重视方法,致力于建造工艺的革新,逐渐形成了一个涵盖了多个设计领域的综合实践。其作品涉及公共建筑、文化教育设施、住宅、办公设计、商业建筑设计、实验室设计,及城市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等多个方面,同时还从事产品、家具、服装、首饰及展览设计。

  非常建筑代表作

  ▲ 非常建筑担当舞美及服装设计的舞台剧《竹林七贤》

  ▲ 桥馆

  ▲ 二分宅(或称山水间、土宅)——长城脚下的公社

  ▲ 北京京兆尹餐厅

  展览信息

  ▲ 展览海报

  建筑之名

  非常建筑泛设计展

  时间:2016年3月26日 – 2016年5月29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F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来源:凤凰网艺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