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王铎书法在当代书坛备受推崇,他的学书方法自然也受到格外关注,核心就是“入古出新”四个字。正如王铎在《琅华馆仿古跋帖》中所记:“予书何足重,但从事此道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瞻彼在前,瞠乎自惕。譬如登霍华,自觉力有不逮,假年苦学,或有进步耳。”“书不师古,便落入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王铎一生大半时间都花在临摹方面,最终在笔法、章法和墨法等方面都有突破前人的创造。笔者非常喜爱王铎行楷书,时时把玩,爱不释手,观其法书,似二王,似鲁公,又似老米,但又不全似,堪称绝妙。《王铎书法全集》中收集有多种临作,通过对这些临作的分析,可以获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临摹二王
二王为帖学大统。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至老不弃,且多有意临,甚至改变原帖内容。虽然王铎没有精良的版本作为参照物,但是凭借过人的天赋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二王法帖,首推《兰亭序》和《圣教序》。学书求入门径者,或者入二王书学体系堂奥者,皆以此二帖为蓝本。依据笔者肤浅的经验来看,王铎对于二王所花的功夫主要在《圣教序》上,《兰亭序》相对要少一些,在创作上显现出来的痕迹也少一些,或者更确切地说,他是“以《圣教》写《兰亭》”。观察王铎所临数通《兰亭》,或者是手札或小幅作品,都是用《圣教》笔法。至于王铎所花的功夫,笔者可以拈出两个字进行比较。将中国和平出版社《集王羲之圣教序》第65页中“见”字与《中国书法全集·王铎卷一》中第104页《题青阳山庄五律十首册》作品中的“见”字进行对比,惊人地相似,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由此可以看出王铎所下的苦功。入古既深,才有更大的爆发力和创造力。
二、临摹颜柳
王铎一生创作,草书成就最高,不让前贤,多有开拓。综合来看,小行书具有《圣教》笔意,清秀俊朗,大字已然“变脸”,多豪放之气,雄壮有力,主要得力于颜真卿。王铎行书起笔重顿,乃地道的“颜法”。将颜真卿书法中的气势雄浑、大气磅礴融合到自身创作中,变二王逸秀为厚重。王铎凭借敏锐的艺术感染力,在创作审美方面进行反叛性变革,完全照搬二王手轧书风,不适应创作大幅作品把握了时代潮流,最终令人耳目一新。王铎临摹颜书的诀窍在于将颜真卿的楷书和行书结合起来,相得益彰。王铎楷书基本上以《颜勤礼碑》为范本,法度稍微弱化,书写速度较快,具有行笔意,同时在用墨上加以变化,法度森严的碑刻颜楷变成温文尔雅的笔墨情趣法帖,本质上有些变化。王铎一直善于在自身临摹过程中加入一些自我个人意识,非临非创,亦临亦创,妙合无垠。对于颜行一路,则以三稿为基础,圆浑奔放,楷行笔法相通,相得益彰。
按照常理来说,像柳公权这样法度森严的楷书应该不会出现在充满野怪之气的王铎笔下,但事实恰恰相反,在王铎手中经营得心应手,说明王铎临摹创作是从规矩走向自由,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放浪的。规矩和自由是对立的,但同时也是相互转换的,这与王铎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很大关联。如果性格拘谨木讷者,练习柳楷,很容易死板,性格狂狷,反而可以做到不拘成法。王铎书法有惊涛骇浪之气势,不受法度约束,以至于刻板呆滞,而是清劲刚健,骨子里时时有一股不甘墨守的狂气。王铎非以楷书名世,却没有忽视,难能可贵,见证了王铎的过人之处。同时说明书法学习的基本法则应该是从正书到行书,再至草书,逐渐步入自由之境。
三、临摹米黄
王铎对于晋唐宋三代书法盘旋甚深。宋四家中的米黄是重点临摹对象,对于米黄作品,王铎有自己的体会:“黄书怒震少含蓄,苏书有致体亦老,转折深藏之意不复存矣,因纵观米帖合宋九青与予家所藏十数册,皆如神龙行空驾云雾行,不易觏也。”毫无疑问,他在米芾身上花的功夫最多,称羡之情常溢于言表,“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模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海岳书,……如飞仙御风,得《兰亭》、《圣教》遗意,迈宋一代,……予经见内府米真迹书启约千余字,洒脱自得,解脱二王,庄周梦中,不知孰是真蝶,玩之令人醉心如此。”身体力行,废纸三千。王铎对于米芾法书以意临为主,有时甚至同样改变书写内容,一挥而过。结合颜真卿的运笔方法,米芾风樯阵马的运笔因此变得饱满鼓荡,老辣纷披,更加苍茫有力。关键的一点在于米芾书法也是从二王出,自然一脉相承,暗合节律,最终能自出机杼。
除米芾外,王铎对于黄庭坚所花的功夫甚多,但笔者至今没有找到一件完全意义上的临作,多是按照黄氏笔意进行的创作,将临摹发挥到最佳好处。如果说,王铎对于颜真卿的态度是楷行结合的话,对于黄庭坚则采取行书与草书相结合的办法,双管齐下。黄庭坚作为一代草书大家,王铎自然不会弃而不顾,但王铎在运笔上有所改变,不像黄庭坚线条一样“破笔”很多,而是线条缠绕,迂回连绵甚多,笔势顺势而下,有一泻千里之感。王铎同时增加上了墨色变化,有时连续几个字都是枯笔,有时又增加几个墨团,枯润对比变化极为丰富强烈。黄庭坚行书纵横捭阖,笔画伸长,极力开张,就每个字来看,显得四平八稳,整体上难免重复累赘,王铎则很明智地改变了这一点。比如说,某个字形中同时有几笔撇捺画时,伸长撇画,捺画收缩,有放有收,这样就打破了字势上的绝对平衡状态,王铎保留了黄庭坚在字势空间分割的方法,将某一个字的笔画伸长到另一个字的空白处,加上字形大小、欹侧和收放的多种变化,神鬼莫测。米芾在笔法上注重擒纵,有振迅天真的优美状态。黄庭坚则注重用笔提按,字中有笔,“句中有眼”,线条极为凝涩苍老。王铎善学善用,在某一个阶段时的创作用笔皆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与他同一时期临摹所参照的不同法帖有很大关系。
任何书家一生不可能只限于某种碑帖,王铎取法极为广泛,在创作上有隶、楷、行、草等多体。王铎好奇古,喜用冷僻字,在行草创作中不时夹杂一些篆隶书,用行草笔意来书写,对于后世书家影响很大。综合来看,王铎在临摹上是分出主次的,总体上归为二王帖学大统,于其中盘流连忘返,最终能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在临摹中能将某个书家风格进行强化,又时时注重体现自我意识,比如说王铎临摹褚遂良楷书,可以说是“面目全非”,变秀逸为厚重,蕴含篆籀笔意的颜楷,自然不能以一般的标准来衡量。王铎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与他的勤奋是分不开的。笔者有时甚至会想,“涨墨法”在王铎手中变化而出,或许是勤奋临池中偶然的一次游戏,灵光突现,是勤奋带来的灵感。王铎临摹可以总结成十六字——“主次分明,有古有我,多元吸收,融会贯通”。
作者:薛元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